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读者来信     
编辑你好:创业有一年多了,《科技创业》杂志也陪伴了我一年多。在这里,我了解了创业大环境,感知了创业大趋势,分享了创业的众多快乐与艰辛。感谢你们为创业人所做的一切,你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们的创业不再孤单。  相似文献   

2.
我和我的同伴创业两年多了,公司目前的状况远不如当初的估计。我听说国家、政府有许多支持我们创业的政策和资金,也知道现在的创业环境在一天天改善,可我们都感受不到,也不知那些报纸上写得让人激动不已的支持政策、资金等,到底在哪里才能寻找到,享受到,好使我们的创业能够坚持下去。我们真的碍希望能赢。  相似文献   

3.
声音     
创业的时候人都是充满激情的,但是有的时候天灾人祸是想象不到的。迅雷2003年1月成立公司,4月份就开始遇到了SARS,这是比互联网冬天更冷的一个冬天。但这对迅雷的发展也有好处,让我们不那么浮躁,沉静下来,也让我们的技术没有曝光在聚光灯下,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互联网公司做互联网服务比做企业级的软件,在中国来说要更有出路。  相似文献   

4.
看到过许多结局黯然的创业故事,也采访过一些轰轰烈烈创业、最终悲壮收场的创业者,更有些人会拿着产品感叹怎么会没有市场。他们没搞懂的是:他们也许在营销策略上颇费心思,消耗了大笔财力,但有没有瞄准最合适的用户.并采用最合适的促销方法呢?创业成功之所以很难,在于创业者必须具备成功的每一个要素.缺一不可。而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就有这些让人羡慕的资本同行中最好的产品、针对最有潜力的市场采用最准确的销售方法。所以.它的成功早就在董事长张金昌的意料之中,并且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5.
创业,再也没有一个词汇能比着两个字更让20出头的人激动不已的了。对于一个已经30岁,并且第3次创业的人来说,创业是一种沉甸甸的东西。创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朋友的承诺。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在任何时候,没有足够的认识就没有发言权。我是《科技创业》的忠实读者,我被它深深的人文关怀气息所吸引,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冰冷感觉。它更像一位朋友,与你平等相处,在你身边将各种道理娓娓道来,温暖,且回味悠长。这是目前很多财经类杂志所欠缺的。即使在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财经类杂志中,也很难看到有关“健康”、“生活”类这些“革命本钱”的内容。我希望《科技创业》能将“创业生活”版块办得更好,真正地呵护创业者的头脑和心灵。  相似文献   

7.
《大众商务》2005,(3S):61-62
2000年我第一次接触到科新防盗皮具厂和他们的产品.事隔4年,科新在防盗皮具行业的龙头地位和发展态势再一次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于是.有了2004年12月11日到河南孟州的这次采访。2天的采访,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更让我看到一个从零开始的成功创业样本。  相似文献   

8.
20多年前的深圳,就是这样一个梦开始的地方。邓新华笑着说“我是在深圳找到自己的,我的那种冒险性格被野性的深圳激发出来了,我从来没有体味过的创业激情让我发现自己原来这么热爱冒险事业!”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科技创业》杂志的编辑您好: 我已过而立.尚无小孩,在事业单位工作,月薪尚可.工作稳定。但是心里总有想自己创业的冲动.而且不喜欢这个北方的城市.想回到成都老家自己创业。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妈在北方生活惯了.不愿意跟我去南方生活,还有要是辞职了.自己和老婆在事业单位的中级职务和固定工作都没有了.但对创业的结果我又不是很有把握.这两点让我非常犹豫。请您告诉我到底应该继续安安稳稳地工作然后退休还是自己创业?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贵刊已经陪伴我走过两年的时间,至今仍记得第一次把杂志捧在手中的那份感动。因为它.我渴望创业的激情与日俱增,因为它,我寻求超越自我的那份执着始终保持理性。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但我知道,我内心是躁动的,一个个科研人员创业成功的案例时刻在挑拨着我的神经,让我兴奋而迷茫。阅读贵州是我准备进行创业的积累,其中一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刚创业不久的青年,创业对我来说犹如一场疾风暴雨,有多少辛酸和苦痛伴随我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刚开始有创业的念头时,许多朋友来劝我,将创业比作洪水猛兽,它曾经吞噬了多少有为青年的美梦。一个曾经创业但后来失败的朋友说,当时那是一场噩梦,一场摧毁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工作的噩梦。  相似文献   

12.
创业需要怎样的准备?不少的书籍和报刊都借鉴创业家的成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条件,这些条件高深莫测,让人读后如同雾里云中。不少有志创业的青年总是在问自己:我到底准备好了没有?其实,创业成功没有共同的规律。创业者没有必要被一些所谓的理念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技术误导 常常会听到创业者说“我的技术是最好的,我的技术真的是最好的”。但是风险投资不光是投资技术——在整个  相似文献   

13.
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常听见人们说这样的话:“生活压力太大,赚钱太难!”“给人做长工,一年忙到头累个半死,到头来也就差不多解决了温饱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己创业,当老板,但由于手头的资金有限,想创业又怕一不小心赔了本,那日子就更难过了。可是,我身边的几位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在工作后却让小资金成功翻了本,我在向他们恭贺的同时,发现他们的创业过程有许多地方值得其他朋友借鉴,我为此进行了一些总结归纳,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科技创业》的编辑: 您好!我读的是中专,毕业两年来一直在做生意,但现在的生意真的不好做。我每天忙忙碌碌却也只能勉强不赔,这种没有回报的付出让我很没信心,最近听朋友说网上开店不错,我听着也有点心动,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我看了很多网上开店的网站,但是我不知道哪个比较好,还有,网上开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相似文献   

15.
在经过了几次失败后,一块布让我走上了成功之路……朋友的一个信息,让我获得一个好产品我叫谢利军,今年21岁,是湖南永州人,16岁出门到广东打工,在一个五金厂当普通员工,五金厂里又脏又累的工作,足足干了半年后,让我完全变成了一个民工模样。2004年3月,我辞工摆地摊开始创业,但没有好的产品,摆地摊也很难。几个月后无奈之下我又去了工厂打工。  相似文献   

16.
命运没有给他捷径 1986年彭信锦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进入武汉一家事业编制的研究所工作,这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研究所的5年时间,非但没有让从小好强的彭信锦磨灭激情,工作中种种的不如意反而开始让他萌生创业的念头."在研究所里,我的一些好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那也就更别提自我价值的体现了."就在即将被提升为部门主管时,他毅然丢下了这个"金饭碗",1991年跑去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  相似文献   

17.
在经过了几次失败后,一块布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我叫谢利军,今年21岁,是湖南永州人,16岁出门到广东打工,在一个五金厂当普通员工,五金厂里又脏又累的工作,足足干了半年后,让我完全变成了一个民工模样。2004年3月,我辞工摆地摊开始创业,但没有朋友的一个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创业,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深思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看,创业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因为创业艰辛让很多人望而怯步,因为创业能让人成功而成了诱人的禁果,让那些涉世不深者忽略了创业所需要的心智和面对的艰险。 创业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却又因为它的艰难险阻阻碍了许多人的行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成功的创业案例,但更多的还是失败案例。面对这些失败,许多人变得消极且不敢涉足,因为创业不仅仅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一颗能耐得住寂寞且穿越漫漫长路的决心和毅力。  相似文献   

19.
“我的命运总是与困难缠绕在一起,但我还是要感谢上天对我的关爱。因为是它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让我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有了挑战的压力才有了我不断的进步,我的生活也因此而充满新鲜。”谈起创业,杨总唏嘘不已。也许这种态度正是杨伟强能闯过重重难关的重要因素。 记者:创业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大的困难? 杨伟强:基本上来说没有碰到什么大的困难。但是,当你很顺的时  相似文献   

20.
在经过了几次失败后,一块布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朋友的一个信息,让我获得一个好产品 我叫谢利军,今年21岁,是湖南永州人,16岁出门到广东打工,在一个五金厂当普通员工,五金厂里又脏又累的工作,足足干了半年后,让我完全变成了一个民工模样.2004年3月,我辞工摆地摊开始创业,但没有好的产品,摆地摊也很难.几个月后无奈之下我又去了工厂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