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铺一层30~40厘米厚的干砂,在干砂面上平放一层红砖或土砖,并用水泥或石灰浆勾缝填平。 ——地面铺一层淅清油毡后,再铺10~15厘米厚的干砂,干砂上平放土砖,然后用石灰砂浆粉刷3厘米厚。 ——先用3份石灰、7份土混合夯实压平(10厘  相似文献   

2.
1.覆土菌丝在培养料内长透之后,在菌床上盖一层1厘米厚的沙壤土或菜园土,一般可增产10%左右。2.重力刺激菌丝长满后,在菌床面上放一定重量的石、砖、瓦块等重物,不久镇压物周围即出现许多原基。3.插片刺激菌床菌丝长满后,用小木片、竹片、玻璃片或金属片插在菌床上,  相似文献   

3.
<正>一、开挖浅水渠在树林行距间开挖一条长若干米(根据地形),底宽1~1.5米,深0.5~0.7米的水渠,渠底铺设一层十四丝加厚塑料薄膜,薄膜主要是用来保水,以防浸坏树底。薄膜上再还土20~25厘米厚,余土可加高加固水渠的围堤,要夯实,以防漏水,可形成一条长若干米,宽2~3米,深1~1.2米的浅水渠。浅水渠挖成后,每亩施发酵的猪粪或大粪200~300公斤加水至渠埂处浸泡,使底泥软化,做到  相似文献   

4.
亓念慈 《农家之友》2007,(6S):38-38
一、菌棒墙式覆土保湿在棚内按菌袋的长度铺设一条15~20厘米厚的土埂,把发好菌即将出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袋,即称为菌棒。将菌棒整齐排放在土埂上,先排一层,覆上3~4厘米厚的土,土两侧喷水并用泥抹平。然后再排放第二层菌棒并覆土,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短穗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木樨科粗壮女贞苦丁茶是一种珍稀植物,它集保健、药用、饮料为一体,是传统天然野生饮品。余庆县茶叶生产办公室在该县进行了大面积苦丁茶无性繁殖短穗扦插技术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苗床选择及处理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透气性好、土壤微偏酸的黄壤或黄沙壤土。经翻犁、整平、整细后做成床宽1.2米、高20~25厘米的苗床,长度视地块长决定,厢间距20~25厘米,苗床间开好排水沟,然后在床面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过筛土。同时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农药按每亩300~400…  相似文献   

6.
树香瓜(学名 Cana PaPayu),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树高1.5~2米,叶茎生,叶鹅掌型、独特,用种子繁殖,播种第二年开花结瓜,花期全年,瓜长圆型,幼瓜乳黄色、逐渐为成绿色,成熟时又变成黄色,似瓜非瓜,似果非果、既有香瓜的甘甜,又有水果的清香和高营养,故有人风趣地称其为“香瓜果”。播前整平苗床并浇透水,种子等量点播或撒播,100×80厘米苗床可育种300多粒,播后盖土1厘米厚,  相似文献   

7.
1、整地:选通风向阳的肥沃壤土,每亩施有机肥2800公斤、磷肥50公斤、氮肥15公斤作基肥,然后深翻整地。苗床作宽1.3米、沟宽0.3米畦,畦表土敲细,畦面平整,为确保幼苗出土,在春播前再进行耙地。2、播种:播种前将种子堆6厘米左右厚,选晴天在阳光下曝晒1天,然后在25∽30度温水中浸12小时,晾干后再用潮湿细沙均匀拌和,置于20∽25度室内催芽3∽4天,待种子多数露白后播种。2∽4月浇透水肥后,按种间距离5厘米均匀播种,播种深度1.5厘米,盖上一层细土,然后用稻草覆盖,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出…  相似文献   

8.
冬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佐餐的上品。它含水分少,易运输,易贮藏,又是加工成冬笋罐头的好原料,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加工出口的冬笋罐头在日本、美国市场更是大受青睐,出口创汇利润高。一、冬笋的贮藏1.室内黄泥贮藏法。选择泥地四周是水泥墙的房屋,先在地面铺大约10厘米厚的黄泥(含水分5~7成),然后将冬笋平放堆积,一层黄泥一层冬笋,上盖10~15厘米厚的黄泥。家庭少量贮藏,也可用木箱,下铺5~8厘米沙泥,将冬笋平放,上盖1厘米厚的沙泥揿实,再  相似文献   

9.
<正>1冬笋选择新鲜未破损的冬笋放置于2~3米深的窖内,窖底部先铺上一层10厘米厚的黄沙土,沙土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再将冬笋一根根地摆好(尖朝上),一层沙土一层冬笋,以不露笋尖和笋壳为佳。全部摆完后,再盖一层黄沙土。然后用木板或石块密封窖口,再加封一层塑料薄膜,可防止雨水滴入。密封后,每隔30天检查一次,看是否有变质腐烂的竹笋,如有则将其清理干净。此法可储藏保鲜冬笋60~90天,保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正> 养鳅科技户说:“泥鳅生物养殖好,省工省料效益高”。实践证明,利用生物养殖泥鳅,不仅可以省工、省钱、减少投饵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改善泥鳅品质、增加产量。 一、浸秆养鳅法泥鳅法可用砖(石)、水泥砌成,深度以1米为宜,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秸秆,上覆几排筒瓦,便成为泥鳅窝,然后放入40厘米深的清水。7天后,当水中出现许多幼小昆虫时,即可每平方米放养3厘米以上的鳅苗30-40尾。采用此法,可适当减少饵量。按常规管理,6个月即可捕捞上市获利,比全部人工饲养提前3个月,节省饵料40%。 二、遮荫养鳅法在1米的土池中,铺设一层无  相似文献   

11.
育苗床地与移栽水田面积比为1:10。4月上中旬每亩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800公斤,深翻25厘米后整平,四周作高30厘米、宽25厘米的埂。选肥大粗壮、无病虫害、顶芽完好无缺的种藕,将割下的顶芽按8平方厘米1株的密度用手轻轻按入苗床内,芽尖露出床面,然后灌2-3厘米深的水,让其浸入床土中,  相似文献   

12.
“泥鳅生物养殖好,省工省料效益高”。实践证明,利用生物养殖泥鳅,不仅可以省工、省钱、减少投饵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改善泥鳅品质,增加产量。 一、浸秆养鳅法。泥鳅池可用砖(石)、水泥砌成,深度以1米为宜,池底铺一层15厘米厚的肥泥,肥泥上铺一层10厘米厚秸秆,上覆几排筒瓦,便成为泥鳅  相似文献   

13.
晓利 《农家之友》2007,(9S):31-31
整地起畦摊平畦面后,每0.1亩地用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5公斤,新鲜石灰粉10公斤,新鲜草皮烧土50公斤撒于畦面。先撒复合肥,再撒石灰,后撒草皮烧土。撒后浅锄中和摊平,再铺一层厚0.5厘米左右的新鲜草皮烧土,畦面摊后即可播辣椒种,每0.1亩地可播300克种子。播后在椒种上覆盖一层过筛的草皮烧土,并一次性淋足水,然后用地膜贴地面(非冷天切勿起拱棚),  相似文献   

14.
1粘接工具常用的工具有火烙铁、电烙铁或电熨斗等,其中300~500瓦的电熨斗最为有效。2粘接方法先准备一条长2~3米、厚8~10厘米、宽3~4厘米  相似文献   

15.
一、气插法:气插育苗的特点是将扦插条悬挂在塑料棚内或放在苗床上(不插入),不与任何培养质相接触,直接暴露  相似文献   

16.
对新育成的或是新引进的稀有良种,在极度缺乏接穗的情况下,如何加快繁殖种条,迅速投入果苗生产,是果树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两种新方法:塑料棚内繁殖种条。繁条的砧木苗,最好是利用苗圃中的粗壮的实生苗,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嫁接上稀有品种,就地扣棚。也可以在2月初扣棚,然后移栽砧木苗后再嫁接。一般棚宽2~3米。砧木苗采取密植的办法20厘米×(10~12)厘米,1平方米可栽40~50株。棚内温度发芽期白  相似文献   

17.
五彩椒系椒中之珍品,它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体,并且同株果实有绿、黄、白、紫、红五色,鲜艳夺目。五彩椒株高50厘米左右,株产果250个左右,辣味浓郁,除作盆景栽培外,也可大面积种植。现将五彩椒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播种育苗春栽一般在3月中下旬采用塑料薄膜育苗,要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夏季育苗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前最好采用温水浸种催芽,待露出白色芽尖时进行点播,穴播3粒,随播随盖上2厘米厚的湿润土。育苗的苗床应选在背风向阳处,床宽1米为宜,床面上铺20厘米厚的肥沃细土,整平床面,灌足水待渗…  相似文献   

18.
立体快速生产香椿芽可在温室、大棚、露地、楼顶、阳台等地种植。其生产方法如下 :一、采用红香椿种子 ,清除杂质 ,用50℃温水浸种 ,12小时后捞出漂洗 ,然后催芽。二、将育苗盘洗刷干净 ,底层放一层白纸 ,白纸上平摊一层厚2 5厘米的拌湿的培养土(培养土与水体积比为2∶1) ,将已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基质上 ,每平方米用种240克 ,种子上再覆盖一层厚1 5厘米的培养土 ,覆盖后立即喷水 ,喷水量为覆盖层体积的1/2,也可直接覆盖拌湿的培养土。三、播种8天左右 ,种芽即可伸出土质层。14天左右 ,香椿种芽下胚轴可达8 -10…  相似文献   

19.
《致富之友》2004,(5):40-40
1、苗床地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灌溉,前茬没有种过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的地块,深翻耙平,以备做畦。3、畦制作畦宽一般为1~1.2米,长为10米,过宽不利间苗,过长不宜通风。畦埂高15厘米,畦  相似文献   

20.
一、把好苗床整理和床土消毒基础关   苗床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平坦、向阳,渗透性好的旱平田和蔬菜地。年前深翻碎土,施足猪粪、复合肥,并喷敌克松沤制待用。   二、把好秧床管理关   播种时浇足底水,以避免后期水分缺乏,并喷敌克松防治立枯病;播种后,用营养土盖足 (盖 1厘米厚 )芽谷,使种子外露,平时注意气温变化,及时进行盖膜、揭膜炼苗。   三、把好大田移栽关   大田施足腐熟农家肥和复合肥作底肥,秧苗 3~ 4叶带土浅植移栽。   四、抓增苗、增肥、增穗、增粒保证关   采用半旱式、合理密植 (亩栽足 1 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