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国际贸易融资欺诈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金融欺诈案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金融欺诈案件主要通过金融票据、银行保函和信用证等信用工具进行,而且诈骗手段隐蔽、金额巨大,已形成国际化、集团化的趋势。金融欺诈风险不仅会使银行和进出口企业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中,造成银行的巨额资金损失,更会影响银行的国际声誉。一般而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金融欺诈手段,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金融欺诈方式 国际上金融欺诈案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金融欺诈案件主要通过金融票据、银行保函和信用证等信用工具进行,而且诈骗手段隐蔽、金额巨大,已形成国际化、集团化的趋势.金融欺诈风险不仅会使银行和进出口企业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中,造成银行的巨额资金损失,更会影响银行的国际声誉.一般而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金融欺诈手段,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3.
还应兵不厌诈——国际贸易反欺诈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应兵不厌诈———国际贸易反欺诈的法律研究邬健敏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日趋繁荣,各类跨国欺诈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外商利用国际贸易活动的风险大、复杂繁琐、涉及面广以及对方当事人的疏忽和无知,大肆进行诈骗活动。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受诈骗而无法收回的货款,...  相似文献   

4.
浅谈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诈骗以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市场论坛》2008,(2):75-7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结算工具,信用证本身不能防止欺诈,因此,信用证诈骗案件发生率很高,且诈骗数额巨大,严重破坏了国际间的正常贸易。文章结合当前国际贸易中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出现的欺诈案例,对信用证诈骗的危害,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最后着重提出防范救济措施,希望可以提供给从事国际贸易的银行和企业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路佳 《现代商业》2013,(6):103-103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因其快捷、经济和便利等优点,成为重要结算支付工具,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信用证支付的高效快捷性特点,得益于信用证支付中的两大原则"独立抽象原则"与"表面相符原则"。但是,也正是由于信用证支付机制独立于基础合同之外的特点,为不法商人进行信用证欺诈提供了可趁之机。加之信用证具有跨国性、运行复杂,涉及当事人较多等因素,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案件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增加。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信用证受诈骗而无法收回的货款,约占总额的2%~5%,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中,每年因信用证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目也极其庞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研究,对于防范信用证欺诈、进行信用证欺诈救济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欺诈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社 《现代商业》2012,(11):107-10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诈骗也随之增加,严重阻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国际贸易欺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出发,简析国际贸易欺诈存在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预防国际贸易欺诈的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欺诈性“软条款”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宏伟 《江苏商论》2003,(10):39-41
在国际贸易诸多付款方式中,信用证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其实不然,信用证纠纷或诈骗的案例时而可闻。在国际贸易欺诈中,利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最隐蔽,也最有杀伤力。其主要在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单据,一是付款。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信用证固有缺陷等原因,信用证欺诈日益兴盛,世界各地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看到信用证诈骗最挣钱、风险最小,比走私毒品等要安全得多,也大规模地进入了这个圈子.据统计,每年因信用证诈骗而给国际贸易造成的损失多达3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信用证这种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这一支付手段对我国进行金融诈骗,行骗金额一般都是在几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给我国企业和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行为人对信用证的基本知识以及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作程序一般有所了解,与其他的诈骗犯罪在手段上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我国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将其从一般的诈骗中独立出来,规定了信用证诈骗罪.  相似文献   

10.
童结红 《消费导刊》2009,(18):144-14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采用的方式,信用证独特的运作方式使不法商人实施欺诈屡屡得逞。不但危害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当事人,更危及了信用证制度本身。本文从信用证诈骗的形式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基础,并针对各种诈骗方式提出了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防患于未然     
现实表明.贸易欺诈事后补救渠道少、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想在外贸中减少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防范环节上多做工作。国际贸易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卖方诈骗.如空头提单;另一类是买方诈骗.如恶意拒付。由于国际贸易具有货物标的数额较大、辅助费用(如运费保险等)较高、赔偿索赔较难等特点.一旦中国企业被骗.后果往往是难以弥补的。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如何提高警惕、规避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比怎样寻求国际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欺诈、恶意逃废债等现象逐渐增多.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金融欺诈的打击力度,商业银行也提高了自身的防御能力,但是,金融诈骗案件仍然时有发生,使国家金融资产遭受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银行系统反映出来的诈骗、盗窃、抢劫、涉枪案件533件,比1998年减少430件,而2000年案件发生又上升到739件.  相似文献   

13.
特许经营欺诈的定义就通常意义上的欺诈而言,是指民事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将民事欺诈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主要是以欺诈方法骗取财物的数额达到规定的金额时,将构成诈骗犯罪,这被称为刑事欺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诈骗愈加猖獗。网络诈骗不但沿用了传统的诈骗手段,而且还充分利用网络性能的独特优势,实施各种比过去的许多欺诈更快的欺诈类型。本文试图揭露各种网络欺诈类型,并进一步探寻防范网络欺诈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的有条件付款承诺是受信用证独立性和表面单证严格相符两个原则约束的,但是在当今金融诈骗日益猩獗的情况下,怎样在保护受益人的同时兼顾申请人的利益,尤其是存在单证欺诈的时候,受到了从业人员、专家的重视。各国在经贸实务中发展起来的“诈骗例外”原则有其合理性,但是也有其局限性,是有限例外。  相似文献   

16.
倪爱娟 《现代商业》2011,(6):197-198
FOB这一贸易术语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际贸易中,但由此产生的贸易诈骗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法律方面的缺陷,发货人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力都没有得到确切的保障,本文FOB术语诈骗出发,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减少FOB术语下的欺诈风险。  相似文献   

17.
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基本一致,其区别仅仅是诈骗财物的数额大小不同。诈骗“数额较大”的为合同诈骗罪。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程度的为合同欺诈行为。合同诈骗罪应按照《刑法》处罚,合同欺诈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对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应…  相似文献   

18.
油田企业合同风险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化程度越高,欺诈和诈骗的手段就越高明,虽然为数极少,对社会公信力却破坏很大,危害很深,石油企业也屡受其害。本文首先分析了欺诈和诈骗的主要途径、再次分析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常见形式和手段及基本形式和手段,最后通过上述分析做出了预防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信用证作为最常见的结算支付方式,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信用证独特的机制,在给国际贸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乘之机,越来越多的不法商人利用这一机制进行信用证欺诈,给贸易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危害。本文从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入手,探讨了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以及种类,从而进一步寻求信用证欺诈的防范途径。从而有利于打击金融欺诈的违法犯罪行径,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商遭遇欺诈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一鸣 《商场现代化》2007,(34):311-312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做表面的审查,信用证诈骗案件屡屡发生,通过对欺诈形式的总结进而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