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G-L指数、Brǖ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总体水平看,中国和日本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是以产业间贸易增长为主,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不明显;从增长结构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日农产品贸易应加强农产品产业间、产业内贸易优势互补,在保持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度拓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周可 《改革与战略》2008,24(8):123-125
对中国1997--2005年水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水果产品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贸易形式。从水果产品整体看,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贸易结构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从水果产品分类看,苹果、香蕉、栗子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柑桔橙以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主要表现为以质量差异为基础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SITC第0类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第1类、SITC第2类以及SITC第4类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GDP、外国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4.
褚鹏鹏 《山东经济》2007,23(1):151-154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山东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整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仍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增长的结构上看,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交替占据主导地位,但都有上升趋势,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在质量、档次以及多样性方面都有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王正明  陈琳 《特区经济》2011,(11):241-243
机电产品一直在两岸货物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深入研究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征能对促进两岸贸易提供参考,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中既有产业内贸易形式也有产业间贸易形式,但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近几年贸易增长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增长带动;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呈垂直型,水平型有待提高。今后两岸侧重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促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0~2007年中国的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特征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进行跨时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特征因素,其中,经济规模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有增强趋势;外商直接投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减弱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呈明显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另外,地理位置和政治文化因素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孟  张彬 《世界经济研究》2012,(1):51-56,88
为了研究中日间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和方法对1990~2009年两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类测量发现,中日钢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波浪形增长,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实证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重点应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捉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自贸区模型,研究了成立自贸区的影响因素以及自贸区成立对不同国家产业份额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自贸区内国家与区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以及自贸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是影响自贸区内国家产业份额与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低时,市场规模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大时,比较优势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业内投资与产业内贸易——基于美国的经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贞  徐艳 《特区经济》2006,(12):152-153
产业内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同一个产业内的双向直接投资。目前,对产业内投资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产业内投资的存在性和产业内投资的影响因素,而很少涉及产业内投资和产业内贸易的关系。本文构建了一个产业内贸易与产业内投资的模型,说明在一定情况下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投资是互为补充的,产业内投资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且利用美国1991~2004年化工、金属和机械制造这3个产业的数据检验了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Grubel-Lloyd计量法、GHM分解法评估1997~2008年以来中国与日本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各大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是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尤其表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上。本文考察了影响两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因素,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吸收韩国的直接投资水平与产业内贸易指数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而且双边产业内贸易仍是以技术差距导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这种分析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问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琳 《特区经济》2009,240(1):77-79
本文运用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11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并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提出了加强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变化,并利用2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双边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加入WTO后我国主要通过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并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南北型"特点,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LVIIT)占绝对主导地位;市场规模、贸易结构和地理距离是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FDI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亟需调整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