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海若 《旅游时代》2013,(9):45-46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山西面食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山西会馆、全晋会馆、晋韵楼等企业均有  相似文献   

2.
竹签面人     
《尔雅》说:“广平曰原”。太,古通“大”。此时“太原”为地形名。《毛诗·小雅·六月》:“薄伐严狁,至于太原”,“太原”专指当今晋南广袤平川地区,已成地区名(专名)。《史记·秦本纪·白起传》记载秦昭王四十八年:“司马梗北定太原”,到秦庄襄王三年“初置太原郡”,“太原”始成建制名,而且指现今太原市一带。世界面食看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以面食花样繁多著称的山西,人们不但把面食当作一日三餐的主食,还用面粉精心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面花”,作为欣赏物和吉祥物。太原融合了山西南部重染色、北部重造型的特点,成为面塑中富有特色的一支。面人是面塑的最早形态。面人起于唐代,盛于清朝,随着各种造型、多种做法的面塑产生,面人不再是面塑作品的主角。发展到如今,很大一部分人对山西面塑的印象就是“花馍”、“面羊”等形式。现在山西专做面人的人屈指可数,“面人张”张振明是享有盛名的一个。面塑起源于汉,最早出自北方面食文化,逐渐演变为祭祀、礼俗用品。唐封演著《封氏闻见记》:“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宋朝高承《事物纪原》云:“始于诸葛亮渡泸水,以面画人头而祭,故称馒头。”即可看出面塑作为祭祀供品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王莽岭.晋城旅游兴市战略的东线主战场,1999年被山西省旅游局推举为山西生态旅游王牌,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十一五”规划旅游开发重点项目之一,寄予“改变山西人文古建游的单一形象”的厚望。2003年以来,山西兰花集团积极响应晋城市委市政府“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召,倾巨资开发建设.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西安人很讲究吃,单是西安的面食就名扬神州。一碗小小的面食居然能吃出“闻之心动”的境界,可见“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管在那里,不管吃什么,不管和谁,只要好吃就行。  相似文献   

5.
唐明 《山西旅游》2005,(4):49-50
山西美食,虽不及中国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驰名,但对旅游山西,了解山西的风土人情、地方名吃及地域化特色,既是概观,也是体味。尤其能了解复杂多变中生活的山西人,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6.
文宇  马晴 《山西旅游》2006,(2):37-37
国家旅游局把“乡村游”作为2006旅游主题,“乡村游”积极倡导回归自然、绿色、生态旅游。全力推广“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4月7日上午,太原市旅游局在电力大厦3层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山西好风光最美王莽岭2006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亮出“山西生态旅游第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民间故宫”、“天下第一院”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以珍贵的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山西旅游》2007,(5):42-42
近日在平顺太行水乡华野漂流区彩旗飘舞,人声鼎沸,来自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山西日报、山西晚报等来自全国70多家新闻强势媒体,共150余名新闻记者参加了大赛。“中国·长治平顺太行水乡首届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的主题是:“绿色、健康、激情、运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林海 《山西旅游》2007,(5):22-22
1997年8月18日,山西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外开放,至今已经走了整整十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年的磨炼,王家大院己成为山西旅游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山西晋商大院中唯一一所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的全封闭式古城堡式建筑群。它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名称很多:“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居第一宅”,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开放至今,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至今有中外游客500余万人次,同时吸引了大批名流学者。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任建新、周铁农等亲临至此。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曾七次光临此地流连忘返,连声赞叹:“国宝,人类之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远 《山西旅游》2005,(2):47-47
4月2日下午3时整,山西商务国旅、山西万景国旅联手在太原愉园大酒店召开了泰国“安心之旅”授权仪式和全力推介泰国“安心之旅“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运城韵白     
运城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盐湖区新故事协会主席苗重民先生出身贫寒。四十多年来,他在曲坛艺苑辛勤耕耘,倾心于故事创作,坚持为广大青少年讲故事,宣传运城的名景风光和山西的旅游资源,向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其足迹跨越长城内外,其音韵响彻大江南北。199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他“全国十佳故事大王”殊荣。山西艺界权威人士称赞他为“山西一绝”、“河东铁口”。本期我们推出他的“韵白”作品,以飨读。  相似文献   

12.
《山西旅游》2007,(5):4-5
9月3日省旅游局与东方航空公司联手推出“东方空中文化体验之旅——山西旅游文化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建武、省旅游局籍振芳局长与东方航空公司石富康总经理出席了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发布会指出: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山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以纵贯全境、连接全省主要旅游区(点)的大运(大同-运城)高速公路旅游经济带为龙头的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快速崛起。为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山西旅游资源产品,落实中宣部、文化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和国资委“2007优质服务年”,以及民航总局“提高服务水平、建设和谐民航”的精神,山西省旅游局与东航股份公司经多次协商。决定于9月9—18日,在“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召开期间,共同举办“东方空中文化体验之旅——山西旅游文化宣传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山西旅游》2004,(6):8-9
山西是醋的故乡。在两千四百八十多年前,山西晋阳(今太原)建立时就有了酿醋的历史记载,可以说山西是酿醋的发源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晋阳的“美和居”醋坊结合当时的酿醋工艺,改白醋工艺为熏蒸陈酿工艺,充实了醋的脂化过程。因其陈放时间长(最少一年),故人们将“美和居”酿出的醋称为“老陈醋”。  相似文献   

14.
宋丹 《山西旅游》2007,(4):53-53
山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它不但以煤炭储藏量多被誉为“乌金之乡”,而且因为有悠久的戏曲演唱传统、令人赞叹的民歌、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民歌之海”、“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而今,煤炭不只是一种黑色的资源,更是绿色环保游的一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山西旅游》2002,(2):25-26
山西大酒店是国际游客和外商了解山西的窗口。在它走过的十几个春秋里,山西大酒店始终围绕市场抓经营,始终占据着山西旅游饭店市场的制高点,并保持与国际一流水准同步发展;一直是来并外宾的首选;其综合效益名列前茅,资产回报率、人均创收、单房创收、平均房价等关键指标在全省同行乃至全国饭店业处于领先地位;打晌了“山西大酒店”品牌,因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大山西省古城古镇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促进山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山西省旅游局于2015年8月28日一9月1日举办中国·山西首届“一带一路”古城古镇国际文化旅游暨第二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8月28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业界洽谈会及中国·山西“一带一路”古城古镇旅游推介会。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时尚旅游的热点之一,也是发展旅游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也包括人,狭义地讲,主要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目前生态旅游首选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古物之乡”和”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山西的化遗产得天独厚,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8.
《山西旅游》2006,(1):25-25
05年12月29日上午,尧庙华门隆重举行了“华门落成开放一周年庆典仪式”。庆典仪式上。市区有关领导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化基地”授牌。华门作为中国第一座门化旅游景观,自落成开放一年来,先后举办了正月庙会、风光五月、金秋十月三次根祖化旅游月,推出了“华门灯火节”、“华门国际门化旅游节”、“华门锣鼓艺术节”等节庆品牌,以及“华门巡游”、“世界名门灯展”等大型艺术品牌。世界佳丽巡游华门和天下华人共唱一首歌,展现了华门对世界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金洋 《山西旅游》2003,(6):19-19
11月14日,省旅游局邀请省内外新闻媒体,在省城太原迎泽宾馆召开了“行大运高速,赏山西民俗”一山西冬季旅游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省长宋北杉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正>“双师型”教师培养,是落实科教融汇的关键举措。分析19个省区市“双师型”教师相关政策制度可以发现,省市政策存在落地落实时间滞后、企业实践要求从简、科研成绩占比较低、工作职责不清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鉴于此,文章聚焦专业属性,构建了以师德修养为前提、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以企业实践为关键、以社会服务为重点的“双师型”教师能力要素模型,从教师自身内在发展和外界环境协助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中西面点工艺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