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从与人相关的4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的,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关系和谐的四维度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当今社会,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和谐社会”的这四个维度,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入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3.
张斌 《企业家天地》2009,(5):196-197
和谐社会是赖以道德支撑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只有重视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最终达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环境文化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动力;和谐社会是环境文化的价值诉求;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人的全面发展都需要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其本质为人的和谐。学校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渗透途径和支持途径促进人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出狱人保护制度对于帮助服刑人员尽快适应社会、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出狱人保护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降低犯罪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人与社会的融合。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和谐社会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环境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与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内涵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关系,要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和谐构架,尤其要把人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紧密地相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自然与社会协调统一的状态,强调以人为中心。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子系统,社会整体和谐化有赖于政治的和谐化。"政治人"作为最基本的政治主体单元和最活跃的政治活动单位,是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不竭动力。作为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政治人的塑造在实现政治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愈加显著。因此,从政治人的塑造这一路径来实现政治和谐是极具解释力的。  相似文献   

10.
和谐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存在许多对和谐一词的生硬理解和认识。要把握好和谐的本质意义,深刻理解和谐是和而不同、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谐是多样的统一;把握好和谐的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有序,和谐社会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