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等现况做了综述。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现象远比当地户籍人口严重;流动人口中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以女性为主,多数选择宫内节育器和女性绝育方法;避孕知识缺乏;流动人口的婚恋观念开放,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加之避孕知识少,避孕措施的使用率低,获得相关服务少,导致了较高的人工流产率。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计划生育现况不容乐观。以上问题可能与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缺乏、经济状况差以及计划生育服务的可及性差等因素有关。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是了解中国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分层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四阶段混合的抽样方法,用结构化问卷对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三类子总体进行匿名一对一面访式调查。青少年整体缺乏全面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22.4%的青少年具有性经历。首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51.2%和21.4%。在有性经历的女性青少年中,怀孕率为21.3%,多次怀孕率为4.9%。书/杂志、同学/朋友、学校老师、网络以及电影/电视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五大来源。学校课程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青少年参加相关课程/讲座的比例不足40%。50%以上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未实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避孕知情选择的逐步展开,我国已婚育龄人群的避孕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短效自控型避孕措施构成的升高,减弱了原来以长效医控型避孕措施为主的避孕模式所固有的高避孕效果,也增加了意外妊娠的可能性。人工流产作为意外妊娠的主要补救措施,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随知情选择的开展而有所变化?目前,鲜有学者对此进行过全国层面的系统量化分析。利用1988~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比较知情选择开展前后人工流产行为的变化。伴随知情选择的全面展开,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发生可能性降低的趋势在各个孩次上都有明显的体现,表明我国知情选择的逐步推广已产生了一定的良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全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对15-24岁青年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利用状况与效果进行研究。2009年青年咨询需要率(人次比人数)为39.1%,同时超过80%的青年未报告有任何咨询需要;此外农村15-19岁男性咨询需要率与实现率(人次比人次)都高于同龄女性,但有咨询需要的比例低于女性,可见未婚青年尤其是农村15-19岁男性的生殖健康状况严峻。需要为未婚青年尤其是农村15-19岁男性青年提供一揽子咨询服务。不同咨询途径存在的问题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后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制定健康教育相关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水市乡镇/办事处抽样用表》,在全市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00份。结果广水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1.09%,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5.00%。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略高于男性(P>0.05);35~44岁年龄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最高(P<0.05)。结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对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养成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职业风险因素,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因素与流动育龄人工流产风险的关联。流动育龄妇女的职业因素与其人工流产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育龄妇女的流入地打工年数、是否与配偶共同居住、从事的职业均可能增加其人工流产风险。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流动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避孕节育是中国计划生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选取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t模型(MNL)对不同特征育龄妇女避孕措施进行分析。不同生育周期和不同社会特征、子女性别、计划生育政策强度对已婚育龄人群避孕措施的选取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孩次的已婚育龄人群在避孕措施选择中都存在一定的避孕偏好,尤其是子女性别不同时呈现避孕措施选择的明显差异,即最小子女为女孩的育龄人群比最小子女为男孩的育龄人群更为倾向于选择避孕套等自控型短效避孕措施,提示避孕措施的选择存在制度内规避行为,并受到一定的性别偏好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育龄妇女进行人工流产选择的几种可能性,包括终止再生育、时间选择和性别选择等。在缺乏必要的B超检查等手段与性别选择流产数据的情况下,以流产后子女性别为指标,探讨了人工流产与性别选择的关系,比较了曾生子女的性别和不同生育政策对于人工流产的性别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采集中国大陆银屑病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用药信息,分析该类人群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等。方法 选定9家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对2011—2016年8 557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患者男女比例为2.32∶1,平均(47.35±17.09)岁,有家族史占4.78%、既往其他病史39.64%、吸烟史27.76%;发病季节主要为春季和夏季,非首次就诊比例为45.47%;患者有明确诱因占13.96%,其中停用激素占47.49%。中医证型主要为血热证,其次为血热风热证;患者就诊时平均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18.50±8.96)分。患者治疗使用内服药物占96.64%、外用药物占91.31%、中医治疗占91.33%、光治疗占81.02%、浴疗占65.50%。年龄亚组疗效评价方面,1~10岁治愈比例最高(18.57%),91岁以上显效比例最高(42.86%),51~60岁有效比例最高(21.10%)。结论我国银屑病多发于男性,中西医结合物理方法等多种手段联用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公共娱乐场所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干预模式。分析了基线调查数据。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是一个高流动性的年轻群体,生殖保健知识欠缺,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的认识仍有误区;他们的性观念开放,部分从业人员涉及商业性行为,已经成为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高风险桥梁人群。基线调查为进一步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找到了干预重点和适宜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入住我院的120例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询问患者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并实施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发病原因为HP感染(占89.17%)、药物因素(占63.33%)、不良饮食习惯(占59.17%)、精神因素(占35.00%)、气候变化(占19.17%);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显著性提高(P<0.01),且心理状态发生明显好转。结论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主要与HP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转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宫颈检查妇女620例,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甲组320例相关检查显示为健康人群无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乙组300例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对比两组情况。结果乙组患者早育率、早婚率、多产率,初次性生活<18岁比例、不良生活嗜好、多个性伴侣率、性生活紊乱比例、性伴侣发病高危比例、患有性病和艾滋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为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年龄低于18岁、烟酒不良嗜好、多个性伴侣、性生活紊乱、性伴侣为高危人群、患有艾滋病、性病史等,依据患者相关情况,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筛查、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病变,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95~2012年某低流行地区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当地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的上报数据,对1995~2012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HIV/AIDS)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104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21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78.7%;高发年龄为20~49年龄组,占86.5%。感染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62.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0.9%;自2007年以来,报告病例数逐渐增多。结论该地区疫情仍处于低流行地区,2007年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多,感染人数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的男性青壮年农民(农民工),性途径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性行为传播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的实际情况,为社区的健康改善和居民自身的健康教育提供实质性依据。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城区随机选择3~4个社区,经过入户及公共场所调查,抽选20~60岁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共选择300人进行此次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健身活动场所方面,多数居民在露天场所锻炼,锻炼次数大多不会超过3次/周;在体检方式方面,单位组织所占比例较大,有48.6%的居民会于每年进行1次体检,但居民对于饮食营养搭配却不够理想,此外,居民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不甚理想,还需要加强。结论龙岗区社区对居民的健康促进较为重视,有多样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但居民依然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以及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20,(2)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政府财政性资金在高校建立了一大批科普基地,这些高校科普基地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课题组面向重点人群开展科普需求分析,确立科普基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差异性目标,根据接受主体的不同需求,探索确立参与科技普及的差异性目标、要求和路径。从调查结果来看,对科普的了解程度,"一般了解"的人群占比为36.91%,"了解一点"的人群占比为50.88%;对高校科普的态度表现为"一般",占比为49.53%,"喜欢"和"很喜欢"的人群占比总体来说要多于"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人群;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科普数较少,占比为50.07%,认为高校科普数量一般的占比为36.91%;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校科普基地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知识,该类人群占所有人群比例为63.23%;大多数人是从网络获取高校科普基地资源的。从高校科普基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来看,关键是融入度不够,目前高校科普基地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对于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功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有必要对症下药,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奈福泮、地塞米松、地西泮(安定)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应用在人流术中减痛的效果,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有效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方法选取100例健康妊娠妇女,术前采用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推注,后用盐酸奈福泮20mg加地塞米松10mg继续静推,5min内推注完毕,盐酸利多卡因行宫颈注射后,开始行人流术。结果 10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4例无效患者疼痛明显,后改为无痛人流顺利进行;总有效扩张率为36%。结论盐酸奈福泮联合地塞米松和地西泮术前缓慢静推,外加盐酸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减痛效果确切,手术过程简单方便,不需特殊医疗器械,适用于所有开展人工流产术的医疗机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9年10月北京高校大学生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现状研究的调查数据,对835名在校女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结婚和生育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77.1%和32.2%的女大学生表示知道在校期间允许结婚和生育,但赞同的比例较低,学校类别、年级及母亲职业与女大学生对待结婚的态度有关;专业类别、年级及母亲教育程度与女大学生对待生育的态度有关。虽然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能正确看待在校期间结婚和生育问题,但高校仍然需要加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将其纳入高校计生部门的服务管理范围,分类管理,为高校女大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哺乳期的再孕妇女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门诊于2008年6月~2011年10月共行人工流产术1080例,其中哺乳期瘢痕子宫10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手术应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人工流产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疼痛率、人流综合症反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受术者疼痛轻微,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一次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药物流产术与无痛人流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要求人工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共12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药流组和人流组,药流组采用传统的药物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片进行药物流产;人流组则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静脉注射进行麻醉,实施无痛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流血持续时间及再次清宫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人流组患者腹部持续疼痛时间与流血时间均比药流组短,药流组需要再次清宫的概率高于人流组。结论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药物流产术,且镇痛效果好、流血时间短、再次清宫的概率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简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妊娠期用药咨询孕妇的用药现状,并对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前来咨询的516人次中,54.84%为拟生育二胎者。在药物使用时期方面,受精后1~8周使用药物的人群最多占84.49%。共咨询443种药物,频率最高的3类药物为中成药及中草药、抗感染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次数排名前3位的药物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根据随访结果,咨询人员中141例失访、242例正常、124例人流、7例自发流产或胎停、2例出现畸形或异常。其中随访的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咨询者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均分娩正常新生儿。结论 90%以上孕期用药为未知妊娠的意外暴露,且生育二胎的女性为主要人群。加强育龄女性合理用药的宣传,做好孕期用药咨询、研究,对优生优育,减少人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