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首先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等方式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旅游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改进的熵权法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以大连市为例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其区域旅游效应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大连市旅游产业区域效应的排序为: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最后分析探讨了评价模型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价值创造作为商业活动中最基本的经济行为,是所有市场实体即企业所共同追求的根本目标,它贯穿在企业加工、制作、使用及开发等各个环节之中.基于价值创造,本文将目光聚焦在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上,首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分析其财务会计行为存在问题,最后给出一些财务会计行为的优化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该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安徽省16个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然后通过空间相关性的检验,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市的旅游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旅游总人数、代表对外开放程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代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占比的系数为正,即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代表技术进步的各地区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的系数为负,即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便利程度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并不是所有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都是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促进安徽省区域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旅游前进中的波动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国际旅游的沿海内陆差异及省际差异,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针对每一类地区的国际旅游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赤建  张河清  霍生平 《经济地理》2006,26(4):702-705,709
在区域旅游以竞争与协作为主流的背景下,区域旅游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发挥着统筹人力资源空间分布、培养项目适用人才和发掘协作人才的功能。传统旅游人力资源空间协调机制存在时效滞后、地域适应性差、区域行政(市场)壁垒等各种问题,而区域竞争与协作格局为完善这一机制创造了新的动力因素。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旅游教育机构正确选择各自角色定位,共同实现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空间配置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二者的协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其协调作用入手以分析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湘西的发展关系着1300多万群众根本利益,是加快5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致富、帮助6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举措,意义非常重大。十几年的研究表明,大湘西的经济、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曲静  贾利东 《生产力研究》2012,(6):120-121,162
在"大旅游圈"的理念下,打破传统观念和僵化体制的限制,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文章在对甘肃与周边省份区域旅游合作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期望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推动甘肃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战略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战略管理角度探讨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构筑持续竞争优势的SWOT分析,提出基于资源的SWOT分析。明确竞争性旅游资源所具备的4个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不平凡时期,旅游形象规划逐渐成为旅游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上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区域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更多的强调是在旅游在资源优势的互补,旅游业的规模效益、文化上的整合,是将区域整体而决不是若干个单独的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推向市场,因此区域旅游的形象规划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区形象规划。  相似文献   

11.
赵毅  蔡洁 《经济地理》2005,25(6):920-923
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规划是编制高质量区域旅游规划的保证,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却见仁见智,是经历是服务,是景区景点、旅游吸引物,还是活动过程,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江北区旅游规划以提供服务为核心,从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几个层面进行了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旅游规划中,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大量的旅游市场营销的调研、分析、预测与营销推广工作,但尚未形成一个较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笔者借助参加吉林省和常州市旅游规划的条件,对旅游市场体系的分析与规划进行了程序性和模式化探析。旅游市场体系模式包括市场的表层和里层:表层研究指已有市场状态的调查、分析和预测,它是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的走向和规模的基础数据;里层研究指旅游形象设计和目的地整体营销,它是在市场基础上根据区域的地方性和客源市场的潜在特征,设计旅游区形象,并进行有目的的整体营销推广,以达到更多旅游者前往的目的。文章的研究旨在能为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01,自引:6,他引:101  
吴泓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4,24(1):104-109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在此基础上,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区域背景和旅游竞合条件,对跨行政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污染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1998—2008年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区域污染整体形态、区域污染治理效益差距、区域污染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在扩大,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差距;我国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污染,单位面积经济产出越高,能源消耗越多的区域,单位面积环境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线路节点选择对目的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叶红 《经济地理》2007,27(4):672-675
长期以来旅游线路设计主要是旅行社关心的问题,线路中的服务要素和节点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成本和需求因素的选择。但从本质上看,旅游线路实质上是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空间和消费空间的选择与组合,因此这些停留和消费空间即为线路节点。线路节点选择不仅制约着外来旅游者在区内的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还直接关系到目的地区域的资源开发、线路产品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目的地的营销。因此,重视区域旅游线路的节点规划布局,对促进目的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明显。为进一步促进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河南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建设河南区域旅游网络和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与综合开发,是未来河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西部地区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陕西省旅游强省地位式微,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最后提出三点启示,对制定"西部大旅游圈"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虹 《经济地理》2000,20(6):121-124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作者根据一定的统计数据,对四川省旅游的国际客源市场及其外汇收入、国内客源市场状况与全省饭店接待能力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一定历史时段的资料对未来若干年的国际国内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进行了预测,并对达到预测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余意峰 《经济地理》2008,28(3):519-522
我国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已经显现出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公共资源过度利用及破坏等公地悲剧问题。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游客之间基于个人理性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从长期来看,集体理性更符合村民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需求,社区村民的博弈具有从个人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的机制和驱动力。为了避免和缓解公地悲剧的发生,缩短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转变的时间距离,必须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文章提出了相应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业态,当前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在纷繁复杂的旅游产业融合实践中,有效探寻旅游产业融合路径,需遵循摸清市场、找准"融点"、善于创新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