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26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新的高层领导对会议十分关注,对会议文件和指导思想做了专门讨论研究。会议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许多新的提法和思路,有的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农"问题成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直指“三农”问题,反映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我国二元制经济结构角度出发对“三农”问题产生的症结、解决对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本文认为“三农”问题决不是一个或几个孤立的问题和现象,其形成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实质是整个农村地域系统运行状态不佳,与其他地域系统不协调而致。  相似文献   

4.
本着借鉴国外类似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相关的政策制订者提供决策思路,为海内外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的宗旨,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和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农民数量多,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要已是不争的事实。“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实现城镇化,保持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政府各个部门也采取了多项解决问题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三农”问题不是一个或几个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关联的系统问题,其对策要体现综合性、长期性、层次性,本文试就此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农业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化、基础设施等十分落后。“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2004年的主要任务,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到 2 0 2 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 ,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基于我国独特的国情 ,“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必须选择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一、切实更新观念 ,在“三农”之外谋求解决“三农”问题之道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首要途径 ,笔者认为当推“工业化” ,即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产业化 ,或称“农民的非农产业化” ,也就是多数以至绝大多数农民 (80 %以上 )最终都能在非农产业 (工业、服务业等 )中获得稳定的就业。说到底 ,中国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低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也不能在“三农”之外寻求解决途径,而应寻求“三农”与农业之外其他产业的结合。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休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它立足于农村,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而与“三农”问题之外的经济社会直接接触,联系农…  相似文献   

10.
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 《农村经济》2003,(11):35-37
一、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部分地区农业脆弱、农村贫穷、农民困苦的状况并长时间难以扭转而形成的。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但“三农”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农产品价格高、成本高的问题 ,已成为影响农产品提高竞争力的最大障碍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中 ,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外部运行环境不佳、内部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 ;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城镇化问题有待解决 ;乡村负债问题严重 ,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困难重重 ;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农业区划要为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管理服务,以项目化、工程化的示范工作,指导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转变工作对象、工作重点和工作手段,以区域农业资源为中心,抓好资源调查监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强化资源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及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发展过程中4个制约因素,在建立中国农产品体系标准、完善认证规范、加强农业科研体系建设、适时对无公害农产品实行强制认证等方面提出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开展精细农业区划 促进农业区划工作“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3S"技术,提出了精细农业区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泉州市永春枇杷精细区划研究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初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出了泉州市开展精细农业区划的目标、内容和应用"3S"技术开展精细农业区划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和农村发展中需要关注的4个问题,提出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发行特别国债等形式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提出构造现代农业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4项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区域农业研究的特点、前景、贡献,提出对县域经济、都市农业、农业科技园区、区域农业集成创新、区域农业结构调整行为主体功能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存在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及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故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文章从投资情况、经营效益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经营主体培育现状等3个方面对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管理模式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市场化体系建设等6方面存在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思路,提出发展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及立体农业、延伸园区产业链并发展品牌农业、园区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等3条发展路径,以期为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的下一步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并为其它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农业部新农村建设工作,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区划工作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新舞台,提出了采用战略提升方式为农业区划工作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2006年农业区划工作重点,谈了对当前农业区划工作的认识,分析了农业区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战略以及工作设想,最后指出科研事业单位是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农业定位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上海农业必需要有一个高定位;要从产业体系、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上进行战略调整;政府要加强规划、法规调控,并加强市场建设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强制性产品认证市场准入是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审批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保障消费安全的基本措施。适时开展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准入意义重大。该文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的现状,探讨实施强制性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准入的基本模式和关键措施,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