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地区差距,本文利用2000年到200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体系,分别按照三大经济地带和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法,对2000年~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构成整体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且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法中地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要大于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法中区域之间的贡献率。区域内部收入差距贡献最大的是发达的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法)和北部沿海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法)。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经济上划分,中国大体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大多处于沿海区域,经济较发达;西部地区处于少数民族集居区域,经济欠发达,鲜明的对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部地区很少有人过分关注,而中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交替形成了较大的地区发展差距,尤其是三农问题在中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交织在一起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优势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山东省优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是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地区差距,本文利用2000年到200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体系,分别按照三大经济地带和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法,对2000年~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构成整体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且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法中地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要大于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法中区域之间的贡献率。区域内部收入差距贡献最大的是发达的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法)和北部沿海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个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卢文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般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区,东部经济比较发达。东部各省(市)也不一样,大体上京、津、沪三市和粤、闽、浙、苏、鲁、辽6省较发达。而在各省内部都有一大片经济不发达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及对策研究黄训芳人们根据地区布局特点将我国划分为三个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京、津、沪、辽、鲁、苏、浙、闽、粤、桂和海南等11个省区市(暂缺台湾),占全国土地面积13.9%,耕地占30.02%,人口占40.2%;西部地带,包括...  相似文献   

7.
不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问题:差距、原因、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问题:差距、原因、对策段庆林一1978-1995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从133.57元增加到1578元,增长10.8倍。三个经济地带中,东部增长12倍,中部增长11.2倍,西部增长7.3倍,其中宁夏增长7.9倍。各种地区及类型...  相似文献   

8.
毗邻沿海的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之思考柯建中抚州地区位于江西省的东部,与福建接壤,是福建、广东与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通道,也是福建、广东通往内陆腹地的通道。它作为沿海与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结合部,直接受到沿海经济发展的冲击和牵引。如何利用这种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后期,具有发展循环农业的良好基础,在该区域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亦是落实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在农业领域的体现。文章以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为实证案例分析,探索东部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循环农业的优势、约束及模式等问题,提出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组织领导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沿海与内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力资本价值取向不尽一致,某些方面差异性较为明显。笔者身处内陆地区,多次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对这一差异耳闻目睹。一是地域观上的差异。沿海地区的决策者、经营者在解决发展问题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视各种经济要素在不同行政区域间合理流动的趋势。偏僻地带到发达地区工业园、科技园投资办企业、突破一乡一县一市界限建设基地、发展块状经济等,成为一种时尚,其发展是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地域观为指导的。而一些内陆地区总摆脱不了行政区划的束缚。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划分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4个地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和划分,结果显示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够较好地刻画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湖南省区域经济存在核心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带,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数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偏离份额方法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对1980年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与辽、苏、浙、粤等东部沿海先进省份及全国的产业结构效益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山东省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效益逐步提高,但与辽、苏、浙、粤等东部沿海先进省份比较,还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山东省在份额分量和区域竞争力方面在5省中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产业结构层次及结构效果方面却不及其他4省,这将成为制约山东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优化山东产业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宽阔的长江口将中国东部沿海一分为二,给该地区的经济更快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带来极大的影响。浦东——崇明——南通越江工程的实施,对促进地区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首先,以它为骨架而构筑的“交通大走廊”将使中国东部沿海连成一体,从而增强浦东开发开放的幅射力,推  相似文献   

14.
对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推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国各地投入了相当数量的资源建设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工厂化农业示范园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数量多、投资大、技术高、设施先进,对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广示范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一些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旅游发展地域差异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13个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旅游发展的综合实力做出评价;把17地市的旅游发展类型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欠发达型;山东省区划为以青岛、烟台、济南和济宁为核心城市的4个旅游经济带,并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划分标准的界定关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划分,已有多种方法。多数是按东、中、西部来划分的(主要是沿用国家在制定“七五”计划时使用的方法),即将东部划为发达地区,中、西部划为欠发达地区;或中部划为欠发达地区,西部划为不发达地区。若将...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顾问》2014,(6):32-32
产业发展型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典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相似文献   

18.
抓住三个关键努力推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关于发展高坪区乡镇企业的思考屈良俊近年来,高坪区乡镇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3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大关,已经成为区级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横向比较.全区乡镇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努...  相似文献   

19.
一、县级农科教统筹的基本模式 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对沿海发达地区、内陆欠发达地区和老少偏山穷地区三个类型地区农科教统筹结合特征、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归纳出各地不同条件的几种有效模式如下: 1.广东模式。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在实现农科教统筹的基础和结合的有利条件方面比内陆欠发达地区和老少偏山穷地区更加优越。广东省通过几年的实  相似文献   

20.
沿海不发达地区,处于国家开放重点地带,能不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等地的重要谈话和对滨海等地的调查、研究,作者认为,回答是肯定的。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对沿海不发达地区对外开放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研究,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统一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