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科技产业化势在必行 ,这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农业科研机构在产业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笔者认为在科研机构产业化过程中 ,农业科技产业化有其特殊性 ,这是行业特点决定的 ,是农业科研内部运行规律决定的。首先 ,农业科技产业化似乎不是技术产业化 ,而是物化成果的产业化 ,农业技术包括作物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一经研究出现成果 ,就立即开展推广工作 ,而这些推广工作往往是公益性的 ,虽然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却很难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而…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采用供需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述影响农业技术采用的因素和农业技术采用的理论之后,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技术采用供需模型,在此基础上引伸出系统分析农业技术采用的有关因素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任务、运行机制等必将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在抓好科技创新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科技成果开发推广与转化的工作力度,在为农业、农村、农民及产业化生产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有偿服务和科技创收工作,增强科研和教学单位的经济实力。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开展科技共建,是科技供需双方联合开发应用高新技术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研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我省是沿海发达省份,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户技术需求优先序及有效供给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农户的技术需求偏好进行了优先序排列,对现实中农户所接受相应技术服务的供给主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主体日益多元化,但政府系统科技服务组织依然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技术需求偏好和技术供给主体日益多元的情况下,由于不同供给主体在提供不同类型技术服务方面各有比较优势,文章最后对农业技术供给过程中的有效供给主体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农业科研单位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曾为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存在明显弊端,已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对科技的要求,必须从体制、政策、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革,最终才能达到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深入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大力调整科研结构,采取一系列措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传统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投入不足等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自我发展能力较薄弱,改革中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户对水稻科技需求优先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0 %以上的农户当前最需要的农业科技成果有三类 :第一类是新品种 ,第二类是新肥料和新农药 ,第三类是新的栽培技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种植规模和不同家庭年纯收入的农户的第一科技需求均为水稻新品种 ,他们对次要的科技需求有所差异。具体来看 ,农户在水稻生产中需要的前 1 0项技术分别为 :高产品种、高产与优质兼顾品种、优质品种、病虫害精准预报、病虫害精准防治、复合肥、生物农药、有机肥、平衡施肥技术、肥料减施技术 ,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种植规模、不同年纯收入的农户对前 1 0项技术的需求的次序有所不同。从农户对科技需求的优先序来看 ,加强对水稻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生产机械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探讨石爱虎,霍学喜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要提出的是21世纪初期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建议。为了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制定必要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农业技术进步政策。根据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10.
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是当代农业科研单位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强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单位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措施。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想要从根本上实现降本增效,并进一步落实增强单位竞争力、强化单位管理效能等目标,就需要以高质量成本核算为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科研单位实施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农业科研单位成本构成要素分析其成本核算现状,并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强化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组织权责划分、明晰业务方向、强化信息建设,以期提升农业科研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促进其在新时期背景下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镇 《农业经济》2003,(5):25-26
目前 ,辽宁农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 ,农村基地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农村基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科技支撑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科研单位的中心工作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 ,以“外树形象 ,内增实力”为标准 ,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 ,抓住加入WTO的机遇 ,科技工作面向国内外市场 ;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 ,使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结合 ,农业产业化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八五”、“九五”期间 ,我省农业科研单位建立的农业综合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2.
完善农业科研改革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不仅是过去,也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急需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研投资问题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国际农业科研投资变动的趋势,以及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增加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改善农业科研投资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存在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企业运行机制不规范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办好科技企业的发展对策,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增长(1981—1995年):需求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之一的农业,与其它产业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其它部门的变化也会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农业。现代农业,一方面表现为来自农业部门以外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农业系统,从而打破农业系统自身的封闭循...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在求实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正在积极、稳妥而有序的进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就全国而言,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调整了研究方向、任务,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应的技术研究已经占据农业科研的主体;农业科研内涵逐渐扩大,并且性质、专业、...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2月26-28日在福州市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理事长朱希刚研究员做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农业经济研究工作”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教授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戴健研究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系统的农业经济研究的交流和合作做了重点发言。会议重点研讨了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科研能力的评估问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做了“建立农业科研单位评估指标体系若干思考”的报告,并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从战略角度解决农业投入的不足山东枣庄市委宣传部王辉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看,“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在总体上是趋于下降的。1991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9.11%,1992年为8.75%,1993年为8.52%,1994年仅为2.6...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通讯等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雄辩地证明了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特殊作用。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改革之初因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而率先产生革命性飞跃后,尽管近年也有较大进步,但并未在科技的催化作用下而出现作为农业大国所期盼的第二次农业革命。勿庸置疑,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农业产业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农业处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同时又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都一再强调务必重视农…  相似文献   

20.
重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几个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李大胜编者按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专论,汇集了7位学者的观点,他们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的回顾,并就未来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看法。一、重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