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进贤县发展旱地农业的效益和措施曹方胜进贤县是个农业县.有耕地85万亩,其中旱地31万亩,在农业生产中,旱地占居相当重要的位置,旱地农业生产如何?对全县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因此把发展旱地农业当作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对全县农业生产登上新台阶和实现国...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旱地农业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指出在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研究,覆盖农业、集雨工程、抗旱品种、不同类型地区重点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农田水分平衡及调控研究等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提出加快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继续把旱地农业研究列入“十五”攻关计划等4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而相对忽视对旱地农业增产技术的改进。这是因为灌溉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灌溉面积的继续扩大已经接近极限,现在,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旱地增产技术的改进。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有巨大增产潜力,其改进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九种土地规划、径流农业(或集水区系统)、选择布局、水土保持、间混套种、调节播期、覆盖农作、旱地施肥、抗旱保墒。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农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甘肃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现状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低劣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科技转化层的瓶颈、低素质的家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执行者与高新技术应用的矛盾;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专业组和山西省农村经济农业系统工程研究室,于1982年12月8日至1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北方地区旱地农业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来自山西、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和黑龙江等9个省、自治区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和一些科研、教学单位的104名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农业科研与教学工作者、农业管理工作者,共同探讨了我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的发展战略问题。现将讨论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易涝易旱农田的经济效益艾祥珍广昌县是个典型的农业穷县,有耕地21.6万亩,其中低洼易涝地3万亩,山坑、高排田等易旱地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7%。在农业生产中,易涝易旱地占居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把改造易涝易旱地农业当作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旱地农业的开发利用与科学研究是世界农业所关注的问题。联合国已在叙利亚设立了国际旱农研究中心,在印度也设立了有关旱农研究所,面向世界各国。 我省旱农区域广,生产潜力大。据调查:在旱农区城内约有6600万亩靠自然降水,灌溉农业不超过2700万亩(不包括信阳水田)。为了作好旱地农业的开发,我们联合本省有关的十余个单位,进行了旱地农业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持续农业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而现有的一些关于持续农业定义的论述,存在过于宽泛的缺陷,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以笔者之见,对持续农业定义的内涵,应突出农业生产自身的二个特点:一是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持续性是建立在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上的;二是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有机体,而从生态学观点看,动植物生长发育和外界环境条件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外界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在干旱条件下形成旱地农业,有灌溉的条件下形成灌溉农业等。因此,保护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就…  相似文献   

9.
一、甘肃农垦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甘肃农垦现有农牧业生产单位23个,土地总面积704万亩,其中耕地68万亩,常年播种面积50余万亩。有职工家庭农场14631户,职工25843人,农业劳动力18571人。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90年代以来 ,甘肃农业发展的方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资金的大量投入逐步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转化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高新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实际贡献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 ,本文试图从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途径、方式以及政策选择等方面来探索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一、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的影响范围和贡献分析为了分析高新技术对甘肃农业的影响 ,首先应弄清高新技术在甘肃农业中的应用范围。根据考察 ,高新技术在甘肃农业领域的作用范围大体上分为四个部门和若干个中观层面 :种…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干旱缺水趋势及旱地农业技术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山西省干旱缺水趋势的基础上,对近20年来山西省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山西省干旱缺水不断加剧,日益成为山西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西省主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此,山西省建立起了符合山西农业实际的以“增水增效”为核心的旱地农业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来评价我国农业生产污染状况,并据此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七大农区24省份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及其污染风险。[结果]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能够承载农业生产总量,但其环境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逼近,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存在略微的污染风险;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严重超出环境承载力,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可适当增加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加强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污染物质消减措施;强制实行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同时,还可以从节水技术、减排技术、作物耕作制度、农牧循环体系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研究了农业投资的基本理论、我国农业投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继而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农业投资效益及其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未来农业投资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最后具体分析了国家、集体及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旱地农业建设的内涵及任务旱地农业建设是以旱耕地为对象,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中心,通过工程、生物和农艺等措施的组装配套应用,使旱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将旱耕地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综合性农业建设工作。根据贵州省土地资源情况、农业生产现状以及生态重建的重点,我省旱地农业建设的任务:一是对坡度在5度以上的旱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工程及生物等措施梯化坡耕地和营造种植防护林,大幅度地降低土、肥、水的流失强度和流失量,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对中低产旱耕地进行综合改造,通过增厚土层,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甘肃灌溉农业与国内外灌溉农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了甘肃灌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了甘肃灌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分析了甘肃农业的工业能投入的历史变化和地区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业能投入与产出的定量关系。提出了改进投能。  相似文献   

17.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链,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认为应保护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环境,科学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力度,才能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一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力离开农业,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低质化”、“副业化”、“兼业化”日趋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跟不上,农业发展就会出现阶段性萎缩,甚至有倒退危险。二是,随着二三产业的升级换代,农业生产率长期低下的状况更为突出。如任其发展,粮食等生产比较效益会进一步下降,农民种粮的动力会继续减弱。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要求,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协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建国四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丰收,农业形势好,工业和整修国民经济就能顺利发展,反之,粮食歉收,农业生产徘徊甚至下降,整个国民经济也就,何以说,农业活,全局活;农业被动,则全局被动。农业的状况如何,不仅关系整个经济能否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而且关系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与粮食生产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山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张宝林史清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家庭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及其粮食的增长与发展。如何诱导农户增加农业及粮食生产投入,关键在于农业及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