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希  张兵 《农村经济》2006,(6):85-88
各国都市农业中男女的性别比例相差很大,这是由那些因素导致的?政府在都市农业发展中是否能有所作为?本文根据世界上10个典型城市的案例分析,发现影响都市农业中性别分工的因素除家庭经济状况和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外,还有男性经济主权,土地,文化,男女自身特性等非经济因素,因此,提出了政府应在妇女培训等多个方面改善妇女所处的现状,从经济独立性和社会职能分工使妇女得到更好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是农业自然地域分异与农业劳动地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域分工日益深化,区域间的联系日益复杂和频繁。而农业区划作为正确认识并合理引导和促进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下北京农业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全国农业、区域农业和北京地方经济这三个层次对北京农业做了定位研究和分析。在全国农业中,北京具有重要的窗口和服务贸易作用。在区域农业中,北京则宜降低姿态,与周边形成服务、分工、合作、互补的关系,并提出了市场分工的设想。在北京地方经济中,除了现有的生产力功能和部分生态功能之外,还应增加服务功能和生活功能,在生态功能中扩充进景观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20-30年的北京农业应成为优质、高值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业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技术示范与辐射基地,农业科研、文化、教育的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黑龙江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同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脱节、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同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拉大、农业结构单一同缺乏区域分工和规模化专业生产等深层次矛盾,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农业和总结农村经济发展及省内实践经验基础上,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做为根本途径把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为畜牧业、林业生产大省,农副产品加工大省,进而实现向农业强省、经济富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农业优势行业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按照各地特点进行全社会农业自然、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农业的腾飞和快速发展,必须首先选择农业发展的优势行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来自湛江市农村的微观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Logit模型三个回归模型,分析了合作社有效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合作社通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协调成本、考核成本以及扩大市场范围改善农户对分工与交易费用的权衡效率,拓展农户分工经济的范围,提高农户参与分工的意愿和能力。合作社通过降低专业化风险、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收益帮助农户更好地在专业化与家庭安全之间、农户家庭兼业化和农民职业化之间进行权衡,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通过提升农户的个人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迂回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增强农户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分工合作理论为基础,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否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西部地区5省20县35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验证了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即农户参与农业分工和从事专业化生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户主、家庭特征、主要农产品类型、参与订单农业情况、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专业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专业化是指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按照比较利益选择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组织生产,使一定区域某产品的区内商品率比其他产品趋于更高,并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区域专业化水平随生产力的发展和区域分工的深化而逐步提高。实行农产品区域专业化生产,形成优势产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是一些发达国家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经验。如美国已经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和柑橘产业带,法国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酿酒葡萄优势产区。2003年国家农业部将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列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略论农业地域分工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发展强烈要求我国实行相应的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文章拟就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内涵、实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省区农业生产比较优势与农业相对比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既是现代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农业生产比较优势正确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培植和创建农业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必然选择。一、加入WTO是农业市场化建设不可替代的推动力国际分工理论认为:只要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就有比较优势,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已有研究成果,侧重于分工与专业化视角,对二元经济条件下的"三农"问题进行了超边际分析,指出其产生的实质了一个分工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制约我国家业分工水平的内、外原因,进而指出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业分工和专来化水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对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农业经济的百年变化和中国农业经济学科近百年的发展为主线,详细回顾了中国农业经济的百年历史。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的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依靠农业剩余来提供工业化和现代化所需资本积累的时代即将结束,依靠农业剩余乃至非农业剩余来发展农业、通过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即将来临。近百年来,在农业经济学科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一代代农业经济学人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即将来临的新的年代,在农业经济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业经济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农区如何摆脱农业危机陈汉圣,吕涛在农业工业化、农村市场化时期,传统农区的分工是:提供商品农产品;在发展粮食的同时,实现结构的变革。但是,传统农区农业存在着深刻的危机,是喜?是忧?危机的成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众说纷纭。对此,本文拟结合我们在安...  相似文献   

15.
实行何种农业经营体制一直是政策争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从目前学术界的有关讨论看,争论集中在是继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还是发展集体规模经济。本文从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业集体化都不能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家庭规模经营才是正确的方向。而要实现这种规模经营,不能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推行,只能依靠市场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城市化倾向将资源和产业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导致农村经济的弱化和城乡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其实现途径是:通过产业规划,在大中城市与县域实行非农产业的分工和重组,通过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将更多的资源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产业导入小城镇,并围绕“三农”来设置县域非农产业结构。促进“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交易特性导致其分工是不完全,但通过细分农业经营权可扩展农业要素市场的容量,农业分工水平从而经济绩效得到提升。市场容量的扩展必然伴随着交易成本的上升,劳动分工受限于市场容量,农业分工因而受到交易成本约束。农业的交易规模有限性、交易风险性与资产专用性以及农业资源产权被管制程度和农业契约不完备性都是交易成本产生的来源。不过,由农业要素契约构成的中间专业服务组织能够节约这些交易成本,所以,应该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和创新服务方式来促进农业分工发展。上述理论与广东田野调查的实证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客观要求与外在表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的源泉,分工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斯密的理论告诉我们,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后来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上述理论.他指出经济体系中分工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繁殖、自我演进的机制,分工受制于市场的规模,同时分工的深化会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和分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客观要求与外在表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的源泉,分工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斯密的理论告诉我们,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后来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上述理论。他指出经济体系中分工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繁殖、自我演进的机制,分工受制于市场的规模,同时分工的深化会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和分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困境许经勇台湾经济的发展是从农业的发展开始的。即经历了农业培养工业的阶段,进而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迈入现代化的工商经济。台湾的农业经济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能够适应台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