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财政农业投入结构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首先界定狭义和广义财政农业投入的内涵,并从中央和地方两大主体分别考察其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较高,而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低下;在狭义财政农业投入方面,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投入的效率最高,支援农业生产支出次之;在广义财政农业投入方面,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效率最高,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效率次之,而农业水利资金投入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选择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选择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农政策的取向及其效率。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目标需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业竞争力方面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建立地方财政农业积累投入机制,完善财政农业投入后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业发展基金筹集办法的几点设想谭训鸣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完善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办法,进一步做好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工作,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促进...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业投入是保证农业继续增长的重要条件。但是,要使增加农业投入落到实处,还必须从深化改革做起。 增加农业投入的途径,不外乎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和乡镇企业等几个方面。众所周知,在目前国家和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在短期内拿出较多资金投入农业似  相似文献   

5.
多方争取农业投入管好用好农业资金成都市农牧局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地增加农业投入。对此,我们农牧部门有着清醒的认识。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市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我们认真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在争取本市地方财力投...  相似文献   

6.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不丰、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财政支农显得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地方财政职能,强化财政支农,遂宁市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农业投入积累机制,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市县财政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采取两方面措施,努力增加投入。一是强化财政支农意识,增加财政  相似文献   

7.
1994年1月我国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财政体制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8.
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使地方财政来源渠道大受制约,而支出责任却在不断增大.在这种压力下,运用手中的土地实际控制权,通过土地出让增加本地财政的实际可支配量,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这种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的现象被学术界称为"土地财政".显然土地财政实质是地方政府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本化过程进行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应当说,土地财政对地方发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财政带来的负面问题也越来越多,并被认为是当前房价高企、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不积极的主动因.因此,分析讨论土地财政现象、厘清土地财政的有关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产物分税制不仅分权分利而且调节平衡发达国家大都以其调控财政,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财政调控办法,“分税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德国是实行分税制比较典型的国家。尽管美、德属联邦布1国家,日本是单一制国家,分税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有些差异,但在“分税制”的基本内容上,大体相同。可见,“分税制”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一专利”或者一特殊的制度”,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时政体制。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可行性分析(一)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理论可行性分析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使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无论是高度集中的体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都无法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分配关系上的随意性,不能较好解决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问题。为此,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其目的是要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复式预算和分税制国家,地方政府都赋予了相应的财权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C—D生产函数模型,检验了1986—2006年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正效应;在财政农业投入的各分项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成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利因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则由于总量偏少、体制障碍等问题,对农民增收作用较弱。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加大财政农业投入、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使用财政贴息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投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业投入明显增加。研究和建立新的农业投入机制,是增加农业投入用好农业资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就使用财政贴息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问题作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焦点难点之一,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财政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我国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财政体制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大变革,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税制,对确立地方财政收入和适度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 TO后,在肯定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尤其是农业投入,可一些地方政府在贯彻中央精神时,是只响雷不下雨,在口头上、文件上十分强调加大农业投入,而在实际工作上却很不重视农业投入,在农业资金投入上出现诸多问题。 一、财政投入农业的有限资金被截留挪用 一些地方政府“重工轻农”、“重城轻乡”,注重对工业、商业和城市建设的投入,而对农业投入的资金份额较小。农民给予的多,得到的少。不少地区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县乡财政运行风险及其化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慧 《农村经济》2005,(4):77-78
在分税制体制及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处于基层的县乡两级财政运行质量每况愈下,已经积聚并隐含了巨大的风险。风险防范与化解之策在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发送经济运行环境;明确划分政府事权,重新界定各级财政职责,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建立财政偿债金与风险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四川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下降,农民税负增加的状况表明,财政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负面影响显。农业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探索多种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形式,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切实提高财政因素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使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如果对农业投入不足,不仅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会引发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农业投入问题,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焦点问题。一、广西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广西山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民还未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历年来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广西财政支农资金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区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1980年至1995年,全区财政支农资金年均递减12.9…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分税制思想滥觞于晚清。以合理配置国家权力为核心内容的宪政改革是催生分税制思想的政治基础,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以改变散漫紊乱的财政秩序是促使清末官员畅言划分国家税地方税的现实原因,西方财政分权学理及分税制制度经验的引进是促使时人讨论国家税地方税划分方案的外部力量。在上述力量共同作用下,晚清分税制思想走的是一条“导源西籍、取径东瀛”之路;思想主体以政府官员为主,进步学人为辅;其内容限于税收划分的讨论而忽视支出划分;流于经验借鉴而缺乏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