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经济中生产非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生产非一体化有其内在的动因和发生机制。文章在揭示生产非一体化内涵及其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假说,运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及长三角的贸易一体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程度进行了测量,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假说,贸易一体化和生产非一体化互为解释变量时,计量效果显著,对它们具有较高解释力的变量还有资本化指数、行业外向度和交易费用等,改进后的模型显著性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I—O(投入产出表)法中Davies—Morris指数法,旨在分析一个产业或企业内纵向一体化的趋势。论文实证检验了江苏省制造业的纵向一体化的状况,估计和分析了江苏制造业的16个产业和各产业前5名的80个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趋势,并与其他国家的状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研究新疆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废品废料、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四个部门行业在新疆的经济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属于经济体系中的关键部门,应予以大力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新疆各个重点发展产业的优势劣势,并通过比照关键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浙江省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制造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其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现对外开放以来,金融业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理论中的主要分析工具,文章结合中国1987-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从中选用一系列投入产出指标从直接消耗系数、结构分析、波及效果分析等角度对我国金融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根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OECD发布的24个国家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各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二产业生产率,以及对第二产业就业和产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当服务投入在第二产业总产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高,并不会减少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因此,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对第二产业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投入产出的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各产业在产业间的网络关联中的中心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产业间网络结构的內在机理,并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对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的可行性,社会网络分析是对投入产出分析的有益补充,其分析结果可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产业政策的调控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编制投入产出表涉及大量的数据与计算,滞后问题严重。根据电力与经济呈正相关的原理,将已有的投入产出表及已知相关数据作为经济体的初始状态,以用电量及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作为经济体运行的目标状态,采用ARE(智能体响应均衡)模型,模拟宏观经济的运行。并以用电量为约束的迭代算法让经济体达到目标状态,推出新的投入产出表。在ARE模拟中,各行业的模拟用电量与实际用电量之间的误差越小,得到的投入产出表精度越高。以此方法更新的投入产出表滞后期减少1~2年,可为其他经济模型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模型模拟中投入产出表与能源平衡表投入产出关系可能不一致的问题,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价格模型,用能源平衡表对投入产出表进行了部门能源消费的校准,得到的混合型投入产出表与能源平衡表完全符合。这一工作可以改进目前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工作中广泛存在的数据不一致、调整缺乏依据以及比较与校准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先进的经济领域当中投入产出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它是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有效且综合性强的手段,能够为计划管理、政策模拟以及经济预测等带来很好的效果.本文利用投入产出的理论,对化工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及消耗如何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简单的研究,来研究该技术对化工生产管理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典的HOV模型入手,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1997以来的对外贸易。通过对1997~2007年(投入产出表最新数据)的对外贸易的资本劳动消耗进行计算。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处于资本比较优势正在形成的时期,对外贸易顺差扩大是结构升级中的暂时现象。并提出应抓住资本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服务贸易的日益快速增长是我国入世后服务贸易的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引入贸易竞争指数,对入世前后两个阶段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的比较分析,以寻求对入世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入世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受到的冲击较大。对此,文章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就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生产网络:一种新产业组织形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合作方式及水平的相应变化,进而引起产业组织形态的演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模块化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大量面向外部契约供应商的外包子系统的出现,使模块化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组织形态,并由此产生了较传统市场明显相异的产业组织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工业行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工业经济增长,以改善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31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2014年的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计算,并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计量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源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出弹性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约433%,同时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在这两种要素密集度行业的产出弹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要素密集度性质的行业应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从而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保证产出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中国省际贸易流量数据资料收集难度大、非连续、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采用2001年—2003年28个省份省际面板数据,在外贸引力模型的框架下构建、扩展、估计省际贸易潜力测度模型。实证检验表明:构建的测度模型符合个体固定效应,并通过了多维度稳健性检验,可以用于省际贸易潜力估算。通过模型估算2001年和2012年省际贸易数据,对省际贸易特征进行解析。结果发现,中国省际贸易集中度偏高,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省际贸易差距增大,省际贸易趋于不平衡,多数省份处于省际贸易"入超"状态;省际贸易空间流向使得市场整合、分割、局部市场一体化、国内市场一体化并存。总体而言,中国各省区产品和服务市场是趋于整合的。  相似文献   

17.
产业竞争优势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90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对农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驰名品牌少和品牌杂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归结为一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本文应用钻石体系理论,建立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和检验,得出竞争优势指数和影响因素权重,并提出对有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优化和对有比较劣势的要素进行改进,以达到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及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河北省加工贸易无论在规模总量、发展速度上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为此应该在加强河北省软硬环境建设、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建立、鼓励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进出口贸易额变动与全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进行分季度数据采样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山东省对外贸易的长期均衡模型,分析汇率、国内外需求等因素对山东省进出口的实际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长期内汇率是影响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显著因素;此外,从长期来看,贸易惯性增长也是引起山东省出口增加的一个因素。总的来看,山东省贸易波动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且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从贸易伙伴国看,山东省不同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克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计算SITC分类下我国1992年到2003年间初级产品、工业制品和各章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利用SITC4位数下各产业的进出口相对价值,研究我国的产业内贸易类型,分析得出垂直产业内贸易占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