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激励,而政府的政策激励也被相关国家实践证实将有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系统地归纳相关国家在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政策概况,总结相关经验,对地方政府激励政策的制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对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具体以河北B市光伏产业为样本,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地方新能源产业现行激励政策的研究,提出现行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问题。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良好国家的经验,针对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激励政策中的问题,构建了包括宏观政策、中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新能源激励政策体系框架,并分别针对框架中的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在近年来也在民营企业中逐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驱动因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对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主要是指以新技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共同的交集,但也有所区别.同时,新能源是对常规化石能源即老能源的替代和补充.考虑到社会环境成本和社会环境收益,新能源的综合收益将会超过其成本.现阶段,新能源产业化发展存在成本、资金、市场、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困境与障碍,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失灵和制度失灵.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综合因素.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从供求角度可以分为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从政策关注的焦点可以分为价格型与数量型,从创新的内容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多种类型政策的相互配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新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集群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研究是新能源产业的可能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常规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可再生和环保为特征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本文应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跨国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运用面板VAR模型对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融行业可通过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且间接融资的贡献要大于直接融资;此外,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我国政府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大银行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直接融资,引导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未来各国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增长需要消费大量的资源能源和传统能源发展遭遇瓶颈,研发新能源的课题随之产生,由此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更是成为经济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成了各国能源战略安全乃至推动国家实力增强的一大驱动力.通过研究新能源中的太阳能产业在中日两国的利用和发展状况,并对中日太阳能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对比,借鉴日本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成功模式得出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特征的基础上,从新能源各细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风险资本介入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风险资本介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的高潮中,新能源成为亮点.由于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技术进步空间、广泛的渗透性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兼容的特点,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产业创新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培育滞后、产业盲目扩张等矛盾.因此,新能源产业政策需要从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及产业规制等方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敏  胡秋红 《新经济》2014,(23):4-5
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对于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近年来也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武汉市作为“两型社会”的改革试验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本文通过SWOT分析武汉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能源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在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与竞争中,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产业创新布局。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新能源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新能源产业可资借鉴的发展方向。从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需求条件、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政治条件五个方面,结合新能源产业的自身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认为新能源产业完全满足集群形成的五大条件,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在分析了新能源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到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并简要概括了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兴产业的内涵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提出了6个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最后,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的第二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在第二行业方面应该着重发展新能源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在欧盟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制定各项环境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始终是各成员国高度重视的核心内容.笔者详细阐释了重点国家的环境政策,对欧盟各成员国的环境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证明欧盟各成员国的环境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影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二氧化碳排放、教育投入、人均GDP增长也对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现代的新兴产业,它需要较高的技术、高投资率等特点,新能源产业同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但它的出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为了跟上全球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新能源的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新能源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成长演化视角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选取典型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集聚度分析,探索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规律,分析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于2004年进入集群成长自放大阶段,2013年前集聚水平稳定上升,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升级与衰退两种极端;结合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基于自组织理论,可将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政府外生力量的推动下,已完成资源要素自增强阶段,形成了空间集聚,目前处于企业集聚能力自放大向集群系统自调整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快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产业等.相比较而言,我省太阳能产业起步较晚,但太阳能因为较少受地理及气候因素限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将系统阐述吉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条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明晰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区域经济、资源禀赋、研发创新与政策支持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评分法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以天津市为例量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确定新能源利用最优比例,以期为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现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后15年左右,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供暖/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传统能源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对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从新能源储量、制造业基础、能源及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发费用不足导致的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政策缺乏竞争力、地方财政难以承载国家产业政策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新能源产业政策提出建议并规划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以及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开发利用符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额资金需求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新型金融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银行借贷资金不足、缓解政府投资压力,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情况,探讨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模式,以期对今后中国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