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的确认并非一致。本文从应收账款概述、应收账款减值的确定和当期应收账款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三个方面对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核算进行了探析。同时,本文对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应收账款备抵法的核算进行了简单的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分析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而且,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如对于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3.
坏账损失及其核算是应收账款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名思义,坏账损失是指由于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因此,了解坏账损失及其核算首先要从什么是坏账谈起。一笔应收账款在什么时候才能被被确认为坏账,其条件通常是由会计准则或制度给出的。不论会计准则或制度如何变化,在会计实务中,坏账的确认都要遵循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实、准确、切合本单位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来看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5.
我国禁止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有助于减少企业利用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提高会计谨慎性的要求,但是却与可靠性、相关性的要求存在矛盾,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6.
计提坏账准备的备抵法,具体包括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本文从理论上探讨计提坏账准备备抵法中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希望有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准则所体现的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角度出发,探讨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首先必须采用个别认定法,然后可采用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建议取消销货百分比法,实现与国际惯例真正接轨。  相似文献   

8.
梁杰  赵莉  武华 《经济论坛》2007,(5):114-116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逐渐摸索出适合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会计准则。在资产损失方面,通过不断改进,也历经了几个阶段。我国在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规定简单,缺乏强制性的要求。财政部1998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存货及长期投资提取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金,但其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准则都允许资产减值转回。直至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不包括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准则的出台将抑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年度之间转移利润,因而成为某些公司调节利润、管理盈余的"法宝".2007年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这条通道被关闭了.那么上市公司会不会开始执行前突击转回或减少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了会计原则修订性惯例的要求。在目前的会计实践中,谨慎原则一般应用于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计价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清查的跌价准备、应收款项坏账损失核算的备抵法(提取坏账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的处理、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准备等方面。从谨慎原则的应用来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反映经济活动风险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面对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运用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为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采取赊销的方式,增加了应收账款,会发生坏账损失。为防范坏账损失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的提出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本文将从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的论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本文的思考,笔者认为应该允许资产减值损失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转回。  相似文献   

13.
一、坏账及坏账准备 坏账是指已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于已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不可能产生现金流,其已不符合资产定义,故应将其及时从资产中剔除,转作损失、费用处理掉。否则有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过经济多年改革开放,目前是商业信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坏账的发生。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而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是坏账损失。在会计处理中坏账准备是指对应收账款预提的,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用来抵销,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即对坏账损失的提前预计)。  相似文献   

15.
一、坏账损失的概念及其确认 企业的各项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造成销货业务上的损失,这类无法收回的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就是坏账,而因坏账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本文以固定资产为重点从资产出售、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角度分析企业可能变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而操纵盈余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就新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减值核算的适用准则、计提准备的范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核算存货和应收账款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分别设置“存在跌价损失”,“存货跌价准备”和“管理费用-坏账损失”、“坏账准备”等会计科目。实务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常常混淆了上述两种流动资产的核算办法,致使资产和损益核算不真实。为了便于准确把握两种损失的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以便更好地核算存货和应收账款,本对此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8项,涵盖了企业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几乎所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坏账损失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音 《经济论坛》1999,(18):32-3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发生商业信用,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的情况日益增多,企业经常面临着应收账款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尽管无法具体断定哪一笔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但这种坏账损失总是潜在地存在着。特别是近几年来,“三角债”和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时时困扰着企业,坏账损失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增大产品销量,又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是每个企业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一、企业坏账损失风险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坏账损失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的损失,其发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市场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