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如何有效度量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陕西省1995—2010年的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区域文化与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1)陕西省区域文化与经济存在着耦合形成的缓慢增长的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2)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陕西区域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改善协调发展演化类型中贡献了主要力量;(3)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协调发展演化类型属于文化落后型。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美契合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以达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本论文以拥有丰富文化资源但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蚌埠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蚌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在在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提出蚌埠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甲朋 《经济视角》2011,(12):5-6,4
中国区域文化的不同发展状况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差异化。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文化的不同发展状况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差异化.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5,(11)
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特征进行说明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少数民族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并更进一步说明在少数民族当中发展文化经济的基本构想,希望这样一种探讨能够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所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乡土文化生成背景的变迁,农村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农村,乡土遗存和乡风乡俗依然存在,但乡土文化认同与族群归属却不容乐观。如何在乡土文化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失却了现实动力,乡土文化传承发展遭遇困境的背景下,探寻乡土文化传承新路径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实际上,现代性也给传统文化带来历史性机遇,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存在多种形式。文章以青岛休闲农业为例,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寻经济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可能应用价值,深入探究和挖掘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建构、魅力价值,探求休闲农业打造中乡土文化传承路径,对新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我国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周期长、任务艰巨的现实,以云南省为例,对当前精准扶贫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发现可取之处.并提出在“互联网+”扶贫、金融扶贫、PPP扶贫以及绿色旅游扶贫模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发展出新的扶贫模式,以便早日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省,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高,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但证券交易量占GDP的比重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为促进江苏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投资结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虚拟经济,并注重虚拟经济自身发展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区域发展战略,强调了兰白经济区的核心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就需要对兰白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从总体上把握兰白地区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协调的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推动兰白区域经济步入协调发展之路提供政策依据。文章运用相关计量模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三个指标来衡量兰白经济一体化程度。结果表明:1999—2002年之间,两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根据本研究确立的区域经济协调展评价标准,在研究时段的初期1999—2002年,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由良好协调转化为中级协调,在其后的2002—2008年期间,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间、产业间和不同类型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有待加强,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还要加强等。未来一段时期吉林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积极推进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突出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榕江县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房地产业是重庆市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经济影响巨大,政府需要积极学习在新常态下房地产调控新的思路和方法,确保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重庆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重庆市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蓝海涛 《经贸实践》2016,(16):10-11
甘肃省西和县拥有千年麻纸制作技艺,但由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这一国宝级技艺也面临失传.本文以西和麻纸项目为案例,促进甘肃省西和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西部地区小农经济转型提供有利参考.项目通过西和县实地调研,联系西部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以西和麻纸的文化传承为主题,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对项目展开可行性评估,并辅助西和县麻纸艺人建立一个完整的互联网+聚合艺人办社的商业模式.最终提出解决麻纸供需不平衡、销路过窄、差价不一、利润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对策且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骄傲。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率和使用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偏好选择性和娱乐性更强的网络,戏曲的忠实粉丝急剧减少。戏曲的发展进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原有的戏曲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当今社会的发展,将古老的戏曲与先进的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戏曲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戏曲能够持续性发展、永葆基业的根本。戏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联姻,不仅能使这门古老的国粹得以传承,还能使戏曲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取得发展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晋城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在创意经济背景下,旅游模式不断创新,由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成的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应运而生。本文首先阐明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指出其具有融合性高、创意性强、文化性强的特征。其次,对重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创意"内核难以凸显、同质化竞争严重、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稀缺等问题。最后,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重视创意产品研发、培养高素质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完善市场体系四方面提出了重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胶济沿线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洪平 《经济地理》1993,13(3):23-29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提升产业层次。但由于多种原因,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如何认识和协调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