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入手,分析当前商品房市场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其负面影响,着重研究了保障性住房的优点及其对商品房不足的弥补,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作为转移支付的有效平台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最后给出商品房和保障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尽管经过多次宏观调控,仍然不能扼住其不断上涨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商业化房地产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房产投资和投机行为突出,商品房、保障房供给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化快速推进。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二三线城市放松限购政策已成潮流,行政色彩强烈的调控政策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步入长效稳定的新常态:将告别频繁的行政调控手段,更多依靠市场规律运行;政府转向加强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以政府主导的保障房体系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房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明晰;不动产登记制度、房产税等制度加快建设.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保障房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它可以全面整合资金需求和建设需求.本文通过明确保障房融资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的关系,设计了涵盖保障房建设项目公司的组建、融资体系和建设体系全部过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并阐述了PPP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保障房建设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政府作为保障房建设的主导者,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职能缺位的现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合理界定保障房使用者的收入状况和变动性,建设可靠的融资平台,强化房地产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等是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建设协调机制确立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8,(1)
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层面不同的保障房,加大保障房供给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保障房建设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意义,然后分析保障房建设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不再实行福利分房,使得商品房市场得以大发展。为了保障人人享有住房的权利,国家建立了商品房和保障房同时发展的"双轨制"模式。2003年出台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2006年又通过了《城镇廉租住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2007年,七部门印发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拓宽中小城市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迫在眉睫。通过对淮安市保障房资金筹集渠道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淮安市保障房的资金筹集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我国中小城市拓宽保障房资金筹集渠道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基于乘积季节模型对西安市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72个月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西安市201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西安市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发展迅猛,这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加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的交通出行模式,逐渐受到很多城市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对西安慢行交通现状的分析,从规划、建设、政策和管理等方面为西安市发展慢行交通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难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一方面加大保障房用地的供应,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项目开发建设,丰富保障房建设融资渠道,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升保障房建设品质标准.本文梳理了保障房建设的土地出让方式、主要融资方式和开发模式,并从企业开发角度,提出了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夹心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解决好"夹心层"人口的住房问题是衡量新型城镇化进程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由于一段时期的政策调控,导致城市中的大量楼盘沦为存量商品房。本文通过存量房的现状分析和保障房的资金缺口,测算两个方面,引出存量房转为保障房的两种状态下的PPP运作模式,而能否在政府资金短缺和市场管理经验不足的现状下,采用PPP模式将存量房转化为保障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清汉 《经济论坛》2012,(3):113-116
丁建国的《西安市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一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商品房价格进行了定量分析.但在该文中,由于没有有效消除多重共线性的不利影响,导致回归方程及分析结论出现严重错误.社会经济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线性回归时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利用差分回归模型重新进行线性回归,在克服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同时,从供求关系方面反映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将经济适用房(以下简称经适房)作为代表性保障房,采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选取上海市、北京市两座一线城市,对经适房项目官方公示前后两年时间段内,当地商品房市场中房价是否产生显著性波动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回归结果显示,在经适房项目官方公示日期即断点附近,当地住房市场中商品房住宅月成交均价出现显著性向下跳跃,即经适房项目官方公示信息显著降低了当地商品房住宅月成交均价,且相比上海市,该下降趋势在北京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陈健  高波 《经济评论》2012,(1):57-66
本文采取非线性的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我国保障房供给影响财富效应的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的供给会使得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发生V型逆转,即当保障房供给处于低水平阶段时,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为负向,房价上涨会抑制消费增加;当保障房供给处于高水平阶段时,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房价上涨促进消费增加。这说明存在一个保障房供给的最低门槛,只有跨越这个门槛,才能有利于发挥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从对全国各省份的数据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已经跨越了保障房供给的最低门槛,而东部地区较多的省份,连续几年都低于这个门槛值。因此,应积极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融资机制,合理协调好保障房与商品房用地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6.
钟幼茶 《经济论坛》2012,(8):131-133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当前,制约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主要瓶颈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是保障房建设工程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分析出发,探讨目前保障房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及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对保障房建设融资来源渠道的创新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障房建设是国家大力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保障房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需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房源。我国保障房建设主要采取集中建设模式、配建模式和PPP模式,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难点亟待解决。因此"十三五"时期,保障房建设有必要选取更加合理可持续的建设模式。逐步舍弃集中建设模式,从单纯追求保障房数量向注重保障房质量转变,探索更加完善的配建模式和PPP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障房融资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已成为保障房建设及发展的障碍。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保障房融资模式各具特色,并积累了立法保障、政府主导、社会资本介入、融资创新等较好做法,对我国保障房融资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广东城市规模发展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经济论坛》2008,(8):16-17
一、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1.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居住及城市建设压力增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商品房建设增长较快,特别是居民住宅建设增长较快.商品住宅占城市商品房屋的比重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吴云海 《商周刊》2011,(12):83-83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如果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不包括土地成本,所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4万亿元,中央财政的支持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大头仍要由地方政府自己买单。1.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地方政府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的50%(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为2.7万亿元)。这么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谓进退两难。这时,我们要反问了,建设保障房,真的要牺牲商品房的发展为代价吗?现在看来,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