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择沪深两市共85家在2004年4月28日公布季度报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法检验累计报酬率与非预期现金流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的证券市场对于季度现金流量信息反应较弱,投资者基本上不关注季度现金流量信息。根据未预期盈余对样本进行分组,重新检验了市场对于不同盈余公司的现金流信息的市场反应,发现市场对于好消息公司的现金流信息的反应比坏消息公司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1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增量解释力,检验这部分报告盈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还是扭曲了信息。研究发现: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呈U型,比现金流更加平滑或波动性更大的报告盈余增大了盈余反应系数的水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3、2004年沪市A股为样本,以应计项目作为会计盈余的质量特征,分析市场对超常应计项目的信息识别能力。结果发现:在进行股票定价时投资者能识别超常应计项目并作出反应;对于会计盈余表现好的公司,超常应计为正的公司其盈余反应系数小于超常应计为负的公司(2004年数据不明显支持该结论);对于会计盈余表现差的公司,超常应计为正的公司其盈余反应系数大于超常应计为负的公司(2003年数据不支持该结论)。本文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现金流量表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盈余计量质量与公司未来收益持续性出发,以1999—2002年间我国非IPO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依据不同口径估算的自由现金流量指标与公司未来收益持续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现金流量表数据估算的长期平均自由现金流量高的公司,也具有较强的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因而以现金流量表数据估算的自由现金流量指标更具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2007—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实施之后,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稀释效应与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即公司可转债的稀释效应并没有对其未预期盈余的反应程度产生影响,即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能够传递有关稀释性证券对于未来盈余稀释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从两种计量应计盈余的原理和单一公司比较的基础上论述了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计量应计盈余存在一定的误差,并用实证的方法将其与现金流量表法下应计盈余的计量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方法,经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均高于应计盈余,但是现金流量表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持续性显著强于资产负债表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法下的应计盈余、经营现金流量更可靠.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源,其可靠性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研究者的关注。为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公司管理者往往采用盈余管理这一手段。本文以2001年前深市上市的469家公司为样本,以2001-2007年作为研究样本区间,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盈余信息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在导致盈余信息质量的低劣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司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回报-未来盈余",即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的视角,探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发现:标的股票在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回报-未来盈余"、"回报-未来盈余变动"以及"回报-未来现金流"敏感性增强,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使得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增加,即股票回报能够反映更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信息,股价信息含量提升。进一步基于基金持股、管理层持股的分析发现,标的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基金持股与管理层持股公司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更高,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一方面能够发挥理性投资者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促进管理层持股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理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金流量作为企业财务质量重要的显示信号,如何通过挖掘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的特征分类信息,来识别和预测上市公司的质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文章以2003-2010年深沪两市首次被ST的2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行业且成立日期相近的210家非ST类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通过U检验和描述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样本公司在首次ST前5年现金流量表中各类现金流量及其组合占比差异,发现公司被ST前5年的现金流量特征,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现金流量的财务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次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视角,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不同属性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与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操控性应计质量;在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操控性应计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监督机制和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机制抑制盈余管理,而提高公司面临的投资者诉讼风险这一机制则未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新旧准则执行前后公司利润平滑行为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发现,执行新准则后上市公司盈余波动性显著提高,应计利润项目变动与经营现金流变动的负相关关系明显减弱,这证明了新准则实施显著降低了公司盈余平滑程度。研究结论表明新准则执行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提升作用,这为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会计特征和竞争力特征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后发现,上述特征显著影响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此外,实证结果揭示了持续性高的盈余向资本市场传递更多正面的信息,提高公司的市场反应;如果资本市场未能反映盈余持续性的信息,投资者据此制定的交易策略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09年我国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在终极控股股东主导下的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并基于改进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探讨了公司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加上金字塔结构的特征变量,探讨其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终极所有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权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正相关,其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程度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终极股东"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现金流量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准则执行当年现金流量变化量信息得到市场较好的反应,而当期的现金净流量水平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一年时间窗口)。从2008年开始,我国现金流量表提供的当期经营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水平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总体上看,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是有用的,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寻找我国证券市场关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和增量信息的经验性证据,提出了四条假设,分别检验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的信息含量、现金流量是否具有会计盈余之外的信息含量以及盈余和现金流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等。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假设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李艳玲 《会计之友》2006,(16):76-77
本文为寻找我国证券市场关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和增量信息的经验性证据,提出了四条假设,分别检验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的信息含量、现金流量是否具有会计盈余之外的信息含量以及盈余和现金流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等.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假设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范涤 《财会月刊》2017,(7):120-128
以沪深A股市场的1283家上市公司2009~2015年发布的季度盈余公告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了媒体关注度、媒体情绪与资产价格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告日前,媒体报道的数量可以影响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度;媒体报道数量的增加,仅仅会对盈余水平高的小组的即期反应造成显著正影响,对其滞后反应造成显著负影响;从报道情绪上来看,正面情绪的增多会造成资产价格有正的即期反应和负的滞后反应,负面情绪的增多仅仅会造成低盈余水平组有负的即期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信息技术行业作为研究样本,针对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会计盈余具有有用性的结论。同时将会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会计盈余对于决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终极控股股东能够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重要影响,而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能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增加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而两权分离会诱发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会加剧过度投资,并增强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时,削弱效果更强;高质量的盈余信息与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呈现协同效应,共同抑制过度投资;高质量的盈余信息能够减少两权分离导致的过度投资,且在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治理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大陆1394家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7年期间5576份年报,分为熊市悲观样本组与牛市乐观样本组,用Givoly&Hayn(2000)的应计项目模型和Ball&Shiva-kumar(2005)的应计项/现金流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熊市悲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低,会计盈余下降周期与熊市悲观周期吻合;牛市乐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高,会计盈余上升周期与牛市乐观周期一致。上市公司经营者(代理人)操纵应计项目以及刻意安排应计项目在牛市与熊市之间回转,使得熊市悲观周期会计盈余被低估而牛市乐观周期会计盈余被高估,以迎合投资者(委托人)牛市过度乐观而熊市过度悲观的情绪和盈余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