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对其他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而且其交易效率低,那么有可能被排除在贸易之外。对征收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表明,生产两种商品的国家与完全专业化的国家间进行的是非自由化贸易,而两个完全专业化国家间倾向于自由贸易,这是征收关税的3×2李嘉图模型的一般均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衡量税收对投资的影响,是评价税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搜索到的国外相关文献,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衡量时选用最多的是基于新古典理论的税收激励投资模型。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开始偿试借鉴国外的模型用以我国的实证研究。文章遂对税收激励投资的主要模型及其实证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期为研究我国税收改革对投资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文章从中国是否加入TPP谈判出发,以博弈论的视角,根据不同决策者的态度,将其分为中国、美国和越南三方,分别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决策者博弈,即中美博弈、美越博弈和中越博弈。在此基础上,运用图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加入TPP谈判时的博弈问题。得出结论 :(1)越南的态度不会改变最终的均衡状态,但对均衡形式有一定的影响;(2)美国的态度在中国申请加入TPP谈判中起决定性作用;(3)中国不仅要继续推进东亚合作,也应积极申请加入TPP谈判。并提出建议:(1)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2)对外积极保持沟通,继续加强合作;(3)培养战略型人才以制定长远全球化战略,形成有效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投入产出模型与生产函数结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新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12):55-57
投入产出模型与生产函数是两种常用的数量模型,它们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把它们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创建投入产出与生产函数结合技术,发展了模型技术,测度技术进步与直接消耗系数的关系,为估算直接消耗系数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本文对江苏省的工业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完成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因素对客户满意度影响的重要程度,再利用四分图模型的分析思路,利用实际重要性代替客户口述的重要性,找出企业短板,为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种高增长是伴随着高投资和高能耗而产生的,但是高投资、高能耗的增长是有限的,中国未来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应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把我国1978年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倚赖很大,但是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比较乐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2013,18(2):47-72
SUMMARY In this paper we rais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existence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existing methods fail to separate multilateral and allocation effects, and are therefore unable to say anything useful about either. Further, we point out that omitted variables-perennially unobservables-further contribute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results. Bearing these criticisms in mind, we provide a new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on the trade volumes, and hence, the welfare of member and non-member countries. We offer a test that separates these effects, and employ it in an assessment of the EC. We find that the allocation effects of the EC caused 5 of its 11 members to divert trade toward bloc members, and 2 of its members to divert trade away from the EC. We also find that the EC increased multilateral trade for both members and non-member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基础上把国内民主化程度作为政治因素从出口国和进口国两条路径引入该模型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中国与金砖国家部分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中国与金砖国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重点在优势产品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与金砖国家存在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产品,中国可以与金砖国家在不同层次加深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应用中国与175个国家(地区)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劳务输出能够带动出口增加;而劳务输出对进口没有明显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替代关系。对样本国家(地区)按区域和收入分组的回归结果与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对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外派劳务最为集中的东亚和南亚,劳务输出对出口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在进口方面,除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外,对其余各组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进口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对外资金循环与外汇储备的结构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南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
本文探讨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对外资金循环的特点及结构性问题。根据资金循环的动态过程建立了国际资金循环分析的理论模型,应用模型从储蓄投资与经常收支以及国际资本流动三方面,分析中国对外资金循环出现的双顺差现象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外汇储备急增的问题。提出了对外资金循环结构性调整以及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一个改进引力模型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引力模型方法在测度贸易成本时,由于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往往事前假定贸易成本的构成并且忽略多边阻力的影响而广受批评。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本文采用的改进引力模型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结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与1980年相比,到2006年平均下降幅度高达30%,并且在入世以后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近30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黄满盈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2):3-18
本文利用OECD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个\"典型\"经济体(包括中国)双边金融服务的出口流量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会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卢森堡等)普遍贸易过度,而对小型的出口市场则普遍贸易不足;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贸易过度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较低,而贸易不足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与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志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1)
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2001~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利用提取主成分法得到的变量,对生产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各地区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前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东部地区前沿技术进步率与生产效率都高于中西部;西部前沿技术进步表现为分化的特征,而中部则有趋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整了传统测算多样性指数的方法,对我国HS6位编码的进出口产品多样性进行了测度,并使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贸易产品波动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波动还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我国贸易优势产品,对我国贸易进一步向竞争更为激烈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领域扩展起到降低风险、稳定发展的作用。进口贸易也将通过调整进口产品结构,促进资本、技术等引进加快我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拟为评价我国贸易质量、制定贸易转型政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住房动态存量-流量模型为基础,通过研究外生冲击下住房价格、建设量以及存量的变化过程,提出了住房价格与交易量关系的一种解释方法.研究发现,传统的流动性约束、信息不对称等理论不适合中国的住房市场,而新建住房的滞后效应导致存量调整的时间过长,是住房价格和交易量正向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的进口贸易数据测度进口贸易潜力、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贸易潜力较大,且不同国家之间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波黑、克罗地亚、黑山可挖掘的进口潜力较大,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进口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中东欧国家的供给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17+1”合作机制等因素推动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中国的供给能力、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文化距离等因素对进口贸易有阻碍作用。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质量、中欧班列等构成了影响进口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