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讲座教授张五常先生日前在WTO与新经济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要孤注一掷》的演讲。 张五常教授是现代新经济学创始人之—。1997年张五常教授当选为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殊荣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也是华语世界公认的用中文写经济评论或经济学散文最好的经济学家。 对于中国跟美国达成的世贸协议,张教授认为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看法,一直以来在世界上有一个让人最可靠的工业,就是一个被人家赚钱的工业。比如说香港没有自己的农业,可是香港人—点都不需要担心没有面包…  相似文献   

2.
<正>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 少人喜欢经济的?"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讲演。我发现一个有趣的 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 放在桌前。于是演讲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我不解,便问旁边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  相似文献   

3.
空降兵     
这个题目一写下来,就觉得文 章不好写,可想了半天,又觉得绕不 开,因为我自己在无意之中就做了 空降兵,不先说说这件事,以后的话 也不好说。 企业的空降兵,无论是哪个层 面上的,都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五年来发生了跨跃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感觉,中国经济在五年来发生了跨跃式发展,我今年60岁.感觉自己都应接不暇?我30年前在美国学习时,美国人用支票,感觉那时候很先进,今天美国人还用支票,中国人没经过写支票的阶段,就跳到移动支付了中信刚刚收了麦当劳,我问中信的领导怎么样,他们说.要立马变,一个是送货方式要变;  相似文献   

5.
梁衡 《秘书工作》2012,(3):31-31
我常恨自己字写得不好,许多要用字的场合常叫人尴尬。后来我找到了根子上的原因,自己小时用的第一本字帖,是赵孟頫的《寿春堂记》,字圆润、漂亮,弧线多,折线少,力度不够。当时只觉好看,谁知这一学就入了歧途。字架子软,总是立不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在美国的一次中国老乡会上,这两个中国人相遇了。他们的命运可真相似:都是亚洲血统,都出生在外交官家庭,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还都是38岁。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个是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的老总,一个一直在某中学做中文老师,收入菲薄,连参加这次老乡会的漂亮西服都是跟同事借的。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后,这位中文老师感觉自己很失败。他又满心愁绪地讲起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我虽然出生在外交官家庭,可是并没有过上让别人羡慕的生活。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小时候的我一直一个人过,从7岁开始我就自己做饭吃了。孤独地生活了十几年后,父母才把高中毕业的我带到了美国,送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怎样转化为财富?这中间,离不了游人。从经营的角度说,这就出现了一个"用人"问题。是一次性"宰"个够?还是细水长流地让天下游人源源不断地掏出钱来?这实际上还是经营上的辩证法:用"文"一点的话来说,是"竭泽而渔"还是"梧桐引凤";用"糙"一点的话,则是"一次‘宰’个够"还是"让人多回头"。  相似文献   

8.
我稍微不厚道一点揣测余先生的用意,是不是他阅读够了,让我们尽废武功,而独显出他的九阴白骨掌的历害.也许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小小人的点小肚鸡肠.人家余行者不会这么地公开不厚道吧.不过他把考察、游历、体验等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我倒是很认同的.就是讲要把每一次旅游当做一种学习,人家不叫旅游叫游历,我认为很准确,要强调"历",历就有了体验,揣摩的意思,就有通过大脑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9.
01 不怕本钱小,就怕脑袋空 1988~1991年,是奥康的初创阶段.那时我们只有10个人、3万块钱,租人家的旧房作厂房,我找了块木板写上"奥林鞋厂"几个字,挂在门口.后来,因为这个厂名与"奥林匹克"相冲突,人家不给注册,我心里还很委屈.不过脑子又转了转,想到"奥林匹克健康发展",于是改为"奥康",这个名字就沿用到了今天.那时候我就决心让这个"小破厂",有一天一定要像"奥林匹克"一样家喻户晓、走向世界.虽然那时口袋很穷,但脑袋不穷.尽管我们经常以麦饼充饥,但感觉很香,生活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10.
微笑的力量     
话说某天清晨,一位女士打开房门,猛然发现一名持刀男子正恶狠狠地盯着她.女士没有惊慌,她微笑着说:"朋友,您是推销菜刀的吧?我正想买,请进."当男子进屋后.女士又微笑着说:"见到你很高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善良的邻居.你要咖啡还是茶?"目睹女士如此友善举动,面带杀气的男子变得腼腆、尴尬起来.男子一口气喝完茶,临出门时,他说:"大姐,你的微笑改变了我的一生!"原来,这位男子屡屡受骗,产生仇恨心理,想报复社会.未曾想,第一次作案就输给了微笑.  相似文献   

11.
××兄,你好! 有一天,我听到这样一件"小事". 2004年2月13日,是我行总务部部长曹性铉的生日.曹先生懂中文,今年实岁47,我们按中国人的习惯,亲切称他为"老曹".由于2月25日是我汉城分行开业仪式的"法定日子",开业仪式之前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加上老曹自己"不好意思"说出来,他的生日我们就在繁忙中给忘了.老曹家在外地,一人在汉城工作生活,那天他回到家,孤身一人,冷冷清清,没有人哪怕是简单地为他庆贺一下,一个大男人竟忍不住掉了眼泪,很是伤感.事后,他将这种心境不自觉地透露给了要好的同事,我也很快知道了这一"故事".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单是这个题目就吓我一跳,中国人历来都是下级学习上级,全民学习政府,不论企业家做了多大的贡献,终究还只是民,要用民的精神来改造政府,美国人确实够大胆的了,但认真读完以后,感到确实有道理。现在我们搞市场经济,应当说最能适合市场经济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是最有前途的人,作为政府,原本在很多方面就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否则为什么要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呢?那么推而广之,我们的其他组织,比如学校、机关、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13.
傅盛 《中国企业家》2013,(18):34-35
本期做客"变量"的是金山网络CEO傅盛。他认为,传统行业对互联网的认知差距看起来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实际上那是一层透明的天花板。用所有过去的经验去推测互联网,一律是失败的任伺人对新事物都存在恐惧,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便一切已经被预料,结果依旧会超出我们过去的认知范围。我最近相关思考非常多。创立可牛到现在五年间,我的认知在不断提高,但回头看当初的我,认知很局限。和金山  相似文献   

14.
生活如椅子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  相似文献   

15.
陈天桥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老板,一个很有个性的CEO,一个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他为我提供了一张进入嘉年华的门票,我在盛大的两年时间犹如坐过山车,过程中充斥了尖叫与刺激,事后又有着刻骨铭心的回忆。陈天桥很强势,很霸气。初次见面,就给我留  相似文献   

16.
黎拓 《中国企业家》2007,(22):70-73
与中国政府和企业打了20多年交道,摩根大通中国公司两位"老外"掌门见证并亲身参与了中国的资本市场革命黎拓:"中国在重新发觉自我"来中国很容易发财,中国这么多人,向每人卖一台冰箱,就能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25年前,当我要来中国时,人们这样对我说。但是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很疯狂的,抱有那些幻想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如阿。当年,在中国,人们只有在友谊商店才可以买到国外产品,而且并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命题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我写的是星期天在父亲工作的仓库帮忙整理干果的故事.老师在作文中画了好多"双圈"、虚线,一段眉批至今令我难忘.印象最深的是这样几句:"帮父亲整理仓库的细节写得很细腻,心灵也美.但整篇作文字写得很马虎,不像一个能认真做事的好孩子.希望今后作业能像帮父亲整理仓库一样认真,一样美."  相似文献   

18.
冉平 《经营者》2010,(20):158-158
每当有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经常陷入一种尴尬,不情愿承认自己写的是历史小说,因为我觉得,将某段历史用文学语言叙述一遍或者演绎一回给今人看,似乎形成了当下有关历史小说的概念:宫廷里的争权夺势、尔虞我诈,妾间的醋海风波;都差不多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只好写几句多余的话。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物业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做物业的有点像救火队队长,哪有火情往哪去。《中国物业管理》:人世沧桑,岁月蹉跎,历史的年轮已经走过2012。这一年,于您而言,是怎样的光景,有什么具体的收获,请说一件在工作上最值得骄傲的事。陈全:回顾以往的工作经历,我感到,一个人在一年中能做成一件"够秤"的工作,就可以心满意足了。于我来说,2012  相似文献   

20.
陆建民 《楼市》2013,(8):26
"有吃""有住""没毛病""就够了"当我在远方,富阳是我的故乡。当我在富阳,生我养我的小小村庄是我的故乡。那年冬天,我在德国。那年冬天,故乡富阳,是我心中的美丽童话。那时候的德国友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就北京、上海或者"气功"等几个词语而已,不知浙江,遑论杭州,可是和我们一块学习进修的德国同事们,却在我们的口中一次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