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季金红 《魅力中国》2010,(32):304-304
纵观现存的物质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在那些古老画面中找到那个时代的宗教情结和道德的标准。从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到中世纪基督教美术,汉明帝梦佛求法到现代到现代西方宗教在中国境内的兴起与传播,每个时代的宗教情怀,都不是我们站在现在的知识结构所能体会的。那是无意识下的宗教情怀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裴理 《魅力中国》2013,(13):305-306
宗教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中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研究的综述。特别是我国宗教文化(以道教为主)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综述,以迭到时我国宗教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全面认识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东北之窗》2012,(1):28-28
在日前出版的《求是》杂志中,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撰文指出,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他说,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宗教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对自然产生的理性与非理性认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同时,二者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彼此又存在着对立与同一.本文拟通过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探讨,说明宗教还不会消失,面对地球上出现的新危机,它将与科学趋向整合,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发展史中,宗教对科学发展有利的一面尽管不是主流,但也启示我们从辩证的角度对宗教与科学的历史关系重新进行阐述,就宗教对科学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万飞 《魅力中国》2014,(15):317-3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之中,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逐步实现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才能为国家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团结、有序的社会环境。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暴力恐怖事件是宗教极端分子打着宗教的幌子所制造的恐怖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根本不同,宗教倡导的是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推崇的是和合、宽容的社会文化;而宗教极端主义,则歪曲了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错误的解读、偏激的阐发,诱使人离开信仰的正道,而堕入歧途。面对宗教极端主义频频发动的暴力恐怖事件,须理清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的区别,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和考量宗教的作用,引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发达、科技进步、生活富裕之国,可是美国人不见得因之生活得无忧无虑,其精神生活就很不充实,因而它又是块神佛旺旺的宗教热土。进入原子时代,反而更象宗教国家据美国一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每百名美国人中就有25人为天主教徒,6人信奉其它宗教,而神佛观念在更多美国人心中存在。祈祷和众神在美国人心目中折地位并未因高科技的代来临而稍降,反而有愈信愈起劲之势。几乎每个美国人都会找时间向自己心中的神明析祷,其中57%每天祈祷,78%每周至少1次,从不祈祷者只占1%。研究人员分析祈祷曲线发现,美国进入原子的…  相似文献   

9.
陈琼 《魅力中国》2014,(13):27-27
宗教与民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新疆的维吾尔族先后信仰过多种宗教,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后便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现在伊斯兰文化在其民间生活中占据着主要的文化地位。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其中,人生礼仪明显的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本文以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生礼仪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宗教和民俗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如何影响民俗。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层层面面。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而语言又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裁体。研究佛教与基督教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正确的认识宗教的作用,以利于我们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现象,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推动东西文化交流向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宗教的看法可以从历史文化、历史地位、宗教个体、统一战线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研究。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从历史地位角度看,宗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宗教个体角度看,毛泽东对三大宗教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贯彻毛泽东关于宗教的思想,加强党对宗教界的领导,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罗鸿韵 《魅力中国》2013,(16):85-85
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宗教书写行为源远流长。到了佛教传入时.宗教书写的完备意艾便自然形成。在佛教制度化中,抄经有着明确的宗教动机驱使。其中,“求功德”可认为是最大动机,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渐趋扭曲,故抄经之发心不能不再辨之定之。至于发心定后,抄经之具体实施亦应观诸抄经人之发心适当定夺.勿妄非人,谨听己心。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宗教,其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的宗教,其发展与繁荣更离不开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环境下藏传佛教寺庙经济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型寺庙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形成的一些新型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从而引导寺庙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艺术具有相同的起源,但是在人类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艺术这一对孪生儿却也因为各自关怀的目标不同,终究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方向。尽管如此,宗教与艺术两者在人类文化发展脉络中,彼此却也产生相互作用的现象。在艺术和宗教产期历史发展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每一种世界宗教都产生出一定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宗教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因素。实现宗教和谐的重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宗教对话,而宗教对话也有多种途径。以往对宗教对话途径的研究多集中寻求宗教间的共性的认识层面,而较少讨论共同行动层面。文章认为,各宗教在行动领域上寻求合作,共同开展活动,有助于增进各宗教间相互理解、提升宗教宽容,进而促进宗教间的平等对话。其中,社会工作及其发展是实现宗教时话的重途径之一。研究表明,由于宗教的社会服务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伦理价值观、行动原则与方法、服务对象和内容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契合性,也由于新时期专业的社会工作的迅速发展及国家和社会对宗教关系和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所带来的重机遇,使社会工作成为促进宗教对话的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它具有宗教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二者,它标示着人类追寻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同发展的愿望,最终达到人类自身完善的目的。宗教生态和伦理思想,必将成为人类创建新文明以及旅游观念中起先导作用的新思想和新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赵晓 《宁波经济》2004,(5):15-17
很少有人想到,爱与企业发展有什么关系:更少有人想到,中国文化中缺乏宗教、缺乏博爱精神对于中国企业可能产生的致命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彭婧  常琪  刘姿熠 《魅力中国》2014,(20):254-25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科技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其中也推动着电子阅读的发展。将从电子阅读特点及影响、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及电子阅读及电子阅读产品的发展三个方面对“中国知网”中关于电子阅读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在总结的基础上找到关于电子阅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人们电子阅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现状,以期更好地使电子阅读服务于人。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宗教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信仰的多样性使文化能够较自由发展;古希腊宗教感性主义的特点,形成了积极的民族精神,成为希腊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古希腊宗教“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不仅使它成为希腊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而且使希腊的艺术家们走上了以表现人为中心的现实主义道路。只有了解古希腊宗教的特点,才能真正地体会希腊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王菁华  茅宁 《南方经济》2019,38(8):114-130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企业成长有重要意义。宗教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和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行为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宗教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影响近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相关领域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首先,明晰了宗教的内涵及测量方法,并阐述了宗教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其次,从企业风险承担的三个维度展开,分别探讨了宗教对企业伦理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未来研究框架。文章对理解宗教与企业规避潜在风险、完善治理结构以及优化风险性决策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