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本文以浙江省2002-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考察县域与市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浙江县域工业生产率近年来不断下降,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投入推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县域工业比市域工业更加迫切;浙江工业生产率与工业总产值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地方经济的金融支持力量和中小银行的代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动态的角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上升。 相似文献
3.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在我国2000-200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我国节能减排效率TFP年均降低1.9N,其中东部地区降低4.7%,西部地区降低0.7%,而中部地区却提高了0.1%。与此同时,东部地区指标变量的投入冗余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并且从更小的区域划分来看投入冗余结构具有区域相似性。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效率要推进耗能企业的节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目标监督。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国纺织类上市公司2001~2010年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的两个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比低参与度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2)样本企业存在自选择,即生产率差异是决定企业是否参与出口的原因,且出口高参与度企业此关系更趋明显;(3)就所有样本企业而言,不存在"出口中学",但出口高参与度企业的单独检验显示存在此效应。本文认为,采用过去10~15年数据对中国企业的检验,除了已关注到的贸易方式、所有制等特殊问题外,企业特定贸易壁垒等因素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2—2020年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BCC-DEA模型和Malmqui s t指数模型分别测算黑龙江省数字经济产出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各城市的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从静态效率分析,黑龙江省东部技术效率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和北部规模效率要高于南部。从动态效率分析,黑龙江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上升,与技术进步指数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1985-2008年辽宁省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2003-2008年间的1 7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8.
全要素生产率是最新测度银行效率的方法,能全面地体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因素中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如规模大小等)所占的比例。本文以2006—2009年为观测期,得出我国18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生产有效性的恶化是由技术进步水平落后造成的,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有效性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前沿面移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参数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即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09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南昌、新余和鹰潭3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最为有效,南昌、新余和宜春3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22):110-112
为了评价广东物流企业效率,本文利用DEA Malmquist生产效率变化指数对20092012年6家广东上市物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广东物流企业生产效率发展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变动是影响广东物流企业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考虑企业的内部发展因素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国家产业政策因素,本文对各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变化进行了分析,为物流企业评价自身物流效率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北森工林区旅游产业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森工企业发展森林旅游业对其经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林区社会和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值得重视。东北森工企业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在于其经营区内的森林资源丰富,旅游目的地的季节和景观特征明显。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内部制度障碍、基层企业人才匮乏、企业创新文化不足和生态承载力的制约、投资滞后等方面。东北森工企业发展森林旅游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来自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和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挑战主要来自非林业系统旅行社的行业竞争、南方森林旅游替代品的竞争和旅游者行为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在我国地区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根据对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文章将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及蜕变等五个阶段。文章提出,为了提升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应针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战略:萌芽阶段的竞争力提升战略核心是无为而治,成长阶段的战略核心是配套战略,成熟阶段的战略核心是全球战略,衰退阶段的战略核心是蜕变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变化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2001-2016年中国工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省份-行业数据,考察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工业经济变动特征,并实证分析劳动生产率收敛趋势,比较和分析其收敛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非国有经济的收敛驱动了整体经济的收敛。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创新激励等,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要慢于非国有产权企业的。而私营企业能更好的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充分匹配适宜的技术,收敛速度要优于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均衡,政府需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优势,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工厂环境、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标准化管理也成了竞争的有力手段。为了更好地和国际先进行业接轨,我国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采用并推行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但在建立和运行OHSMS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同构测度与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地区三次产业严重趋同,部分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其中尤以南通和盐城两市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地区资源差异、比较优势和制度因素。江苏沿海地区应错位发展其优势产业,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以区域战略联盟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推进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至2009年16个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的数据,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是随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趋势;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综合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显著,而且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部分化特征;城市旅游业内部三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旅行社业效率均值最高,酒店业次之,景区行业最低,而且这三个行业效率的城市排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实证评估了2001-2008年我国28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实证结果显示:如果对外生环境变量和随机冲击的影响不加以控制,物流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往往被低估,规模效率值往往被高估,且高估程度大于纯技术效率被低估的程度;三阶段DEA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较低,平均为0.668,而出现低效率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低下;物流企业规模与物流企业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仓储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快递业的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13年我国快递业数据对本土市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以市场促创新"或"以市场规模驱动创新"的假说在我国快递市场基本不成立。本土市场规模对效率的改进仅有并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正,而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对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为负。从作用机制看,本土市场规模对我国快递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归纳为聚集和竞争效应,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本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及研发密度的降低,对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产生正向作用,对效率改进产生负向影响。但由于我国快递业市场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没有随着快递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我国快递业中产生聚集和竞争效应,加之多数快递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产品模仿来抢占市场而不是真正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我国快递企业创新能力即使在本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也无法提高,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聚集和竞争效应并未在我国快递行业得以体现,未来改变竞争模式与提高技术创新将是我国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