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商业银行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也无论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日常生活,都已经离不开银行。银行的产品、服务、效率,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提速和人民生活的提质,成为社会和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追逐的热点。商业银行在不断强化社会责  相似文献   

2.
信息披露制度是衡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上市银行来说,声誉风险控制与信息披露两者间应融合相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商业银行已渗透到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银行的产品、服务、效率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成为社会和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商业银行在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关系到商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反映服务纠纷的信访件逐年增加,这类信访件占到银行业全部信访件的四成,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部分信访人还积极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来扩大舆情、主张权利,容易引发银行的声誉风险.为防范银行声誉风险,应从提高认识、优化服务、加强培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分布情况,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评价体系。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考量国有商业银行2007~2012年间的485组声誉损失数据,得出声誉风险的超极限矩阵。实证表明,企业感召力缺乏、产品和服务缺陷、银行风险控制不足等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因素,银行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规避和分散。  相似文献   

5.
声誉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上海金融》2004,(11):34-37
本文回顾了声誉理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指出声誉机制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审慎经营提供了一种激励,分析了银行声誉减轻银行违规动机的作用,提出银行风险评级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可以促进银行自律和自发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监管当局应结合银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现实经营状况,充分借鉴CAMELS评级等较为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其他国家银行风险评级经验,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银行风险评级系统。  相似文献   

6.
声誉风险视角下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应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7.
<正> 打造最受信赖的友好型银行是赢得客户,拓展业务,谋求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银行业顺应时代变革的需求。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得到了迅猛发展,按市值计算,在世界银行业排名中,中国银行业已包揽了前三甲。当前,银行服务已经延伸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端化。消费者日益成熟理性的同时,金融业的服务也面临全面升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中国银行建立私人银行部门起,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风险隐患.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为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分别源于私人银行产品驱动的运作模式、专业人才的短缺、法律法规的缺失、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客户的评价以及其他风险转移.针对这些风险,本文从产品、员工、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法律法规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1.
银行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声誉是银行的生命线。论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特征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外管理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做法,并就如何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从完善风控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和提高应对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嘉 《福建金融》2016,(4):70-72
商业银行一旦遭遇声誉风险,其破坏力在短时间内可重创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市场口碑,损害银行利润与市场价值,影响银行稳健发展。建立健全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风险预警信号,主动引导和化解风险因素,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品牌内涵与价值,在激烈竞争中提升商业银行的客户忠诚度和市场美誉度。  相似文献   

13.
服务是立行之本,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投诉以维护银行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投诉转变为工作动力和方向,进而转化成为银行收益。一、客户投诉的重要性当客户感觉银行提供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与客户付出成本(如货币成本、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4.
当今,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金融电子化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潮流,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产品,为广大客户带来了方便和新的服务体验,也将金融创新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电子银行业务也为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从目前看来,预防网络犯罪,防止电子银行服务给  相似文献   

15.
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优化企业银行账户服务,推动改善营商环境。随着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的全面启动,商业银行全面、独立承担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的主体责任,企业银行账户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减少了企业开户环节,缩短了开户时间,提升了企业银行账户服务质效,但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账户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高效地统筹平衡好优化服务与风险防控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是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洪崎 《银行家》2006,(11):29-30
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20年的发展历史,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在商业银行运营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股份制商业银行拼速度、拼规模、拼大户的传统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战略调整和经营转轨成为股份制银行的共识。这是因为股份制银行面临着以下几个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手机用户及微博、微信用户的飞速增加,我们已经进入到具有显著"自媒体"特征的"微时代"。在自媒体环境下,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银行声誉风险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原先主要依靠媒体公关来缓和、化解声誉风险的防控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通过寻找新的方法和路径,积极防控和处置声誉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过比较银行市场价值损失与发生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的差异来分离出纯声誉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该声誉效应对不同银行及损失事件不同阶段的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操作风险事件在不同时期会产生迥异的市场反应。在披露期,银行遭受损失时会出现显著为负的异常收益率,在结算期却出现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而在承认期,该效应却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且上述声誉效应造成市场收益率的动态变化在不同类型的银行差异明显。这也启示我们,声誉效应的存在使银行有必要对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控制以及适时回应事件中的不确定信息。这将有助于减少银行的损失及保持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同其他风险种类相比,声誉风险表现出多样性、常态性、关联性、复杂性和典型性五大特征。风险特征决定具体的管理策略,只有从理念、组织、防范、预警、应急、化解、监管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子银行风险评价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初步建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渠道在内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虽然近些年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较之国外同行,电子银行在产品特色、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水平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全面进军国内市场,在经营地域,业务范围和客户市场上将与中资银行开展全面竞争,国内各银行风险的把握是极其必要的.因此,对我国电子银行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就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把握机遇、降低风险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