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构建了保险产出的边际成本模型,然后利用古诺—纳什均衡分析了边际成本与市场份额的关系,并通过中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相关理论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外资公司的边际成本均高于中资公司,寿险公司的边际成本普遍高于产险公司;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边际成本与市场份额显著负相关,而大型保险公司的边际成本与市场份额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产业竞争程度指标显示,与寿险业相比,产险业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2.
郭振华 《上海保险》2016,(11):18-23
主流经济学认为人类是通过消费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在收入或预算约束下,哪些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大就多买哪些物品,当用于每类物品的最后一元钱支出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就达到了消费均衡,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保险决策也服从上述消费理论,消费者是否购买保险和购买多少取决于保险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分析巨灾储备基金、巨灾保险与巨灾债券三种传统的巨灾风险融资工具的边际成本,本文构建了一个制订巨灾风险融资计划的判别模型。研究发现,最优的巨灾风险融资策略安排需要根据这三种融资工具的边际成本的大小关系分四种情形来具体确定。结合中国现状,本文发现,相对较小的巨灾损失通过巨灾储备基金来融资是最恰当的,超过的部分通过巨灾债券来融资是最优的选择。而巨灾保险则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降低其成本附加和安全附加,才有可能成为最优融资结构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关于管理会计中边际分析的探讨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蔡建民在经济学中,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特定条件下的最后增量。研究这个最后增量的属性、作用及其运用,构成了边际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边际分析就数学的角度来看:即把已知量看作变量.并把它们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保险科技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保险业的竞争格局,对未来金融业与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梳理保险科技相关文献研究脉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创新公司论""新兴技术论"以及"创新总和论"三个方面对保险科技的内涵进行归纳,并从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赋能全价值链以及保险生态圈的建立总结保险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接下来,阐述了影响保险科技发展的五大因素,包括国家文化、人口结构、保险消费者互动频率、监管环境等;最后,从保险业、保险公司、保险消费者等方面梳理了保险科技发展的经济效应,并对保险科技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科技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科技保险转移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临的科技风险,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科技保险的理论研究和保险实践,描述了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中科技风险的特点、国内科技保险的需求和供给,探讨了我国现行科技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边际贡献是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那部分价值 ,用边际贡献代替利润作为经营决策标准有许多便利之处。边际贡献不仅适用于对单项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分析决策 ,同时也适用于对多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分析决策  相似文献   

8.
法定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报告在宏观层面进行监管决策和微观层面进行业务管理及绩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和执行,法定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报告的局限性日趋凸显出来,而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文献对新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论述。鉴于此,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对新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的基本框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建立利源分析模型,最后以典型的两全分红保险为例进行实务分析。结果表明,当实际经营情况与预期一致时,利润由剩余边际和风险边际产生;当实际经营情况与预期不一致时,利润由剩余边际、风险边际和经验偏差组成。  相似文献   

9.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正在实施一个关于保险合同的会计项目,其目的在于使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保险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市场脱手价格为计量基础,可由最优估计价值和风险市场价值边际两部分构成。本文以公允价值的计量理论为基础,提出资本成本法这种风险价值边际的核算方法,并以财产险保单为例探讨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了一点探讨,对边际效用中的"单位""效用",边际效用递增存在的条件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生活中大量的事例,最终得出了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趋势和走向,这种趋势和走向是相对于整个过程而言的,最终给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更为一般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刘坤坤 《南方金融》2012,(7):71-72,77
本文通过梳理各地科技保险试点的情况,基于对广东产险机构和高新企业技术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科技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科技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保险能有效转移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临的科技风险,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灰色理论构建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测算了全国第一批6试点城市(区)科技保险实施的绩效,找出了指标体系中影响首批试点城市(区)科技保险实施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目前我国科技保险实施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偿二代制度下,当前寿险精算实务中利用分位数法计算风险边际的一个难点是确定损失分布,因此旨在为保险实务界引入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非参数统计学为核心,在文中以早期退保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风险为例,对于这些非参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发现,大样本情形时利用kernel估计替代法估计一般水平(如75%)的风险边际非常适合,小样本情形可以用bootstrap百分位法;但是对于极高水平(如99.5%)的风险边际这些方法均不太理想;在退保率风险上,早期严重退保使得后期准备金的方差加大,不稳定性增强,同时75%水平的风险边际的峰值也出现在后期,其数值占到年保费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了一点探讨,对边际效用中的单位效用,边际效用递增存在的条件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生活中大量的事例,最终得出了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趋势和走向,这种趋势和走向是相对于整个过程而言的,最终给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更为一般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技保险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魏 《上海保险》2008,(10):35-37
科技保险作为保险业的新生事物,是保险业与科技界的一次完美结合,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是做大做强保险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险业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科技研发自身存在的风险出发,引出科技保险对科技研发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我国科技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保险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银行业危机在全球范围的频发,搭建有效的存款保险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广泛共识。美国是最早设计存款保险架构的主权监管国,已建立近九十年的FDIC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与设计方法,值得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研究借鉴。通过梳理运营资料与历史文献,基于FDIC的经验证据视角,分别从历史沿革、组织架构、保障范围、评估系统、运营现状五个典型角度进行分析,尝试系统性地对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基础架构进行解构。以改善目前国内对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基础架构研究不全面、不系统的状况,并进而对其先进的设计方法与现存制度缺陷进行批判式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借鉴与启示,丰富存款保险领域的相关设计经验以实现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客户定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绍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入手,解释了银行的会计收益边际如何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被分解为商业边际和财务边际两大部分,以及商业边际和财务边际的分离所引发出的客户定价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在一个简化了的银行分支机构中演示了如何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来进行客户定价。  相似文献   

18.
“保险+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保险产品的创新、营销与服务、理赔与投资等带来了开创性变化,为保险客户提供了更快、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和数字体验,有助于提升保险价值链水平、提高保险数据透明度和安全性、防范化解保险市场风险,现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燃点。本文从全球和国内两个视角探讨保险科技发展现状和特征,从多个方面分析保险科技发展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风险隐患。我国保险科技现行监管中存在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健全、行政性静态监管方式和保险创新缺乏匹配、传统保险监管对保险科技产品进行有效监管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不足、监管人才和科技人才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要在我国保险科技发展现实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险科技相关法规体系,加大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创新监管模式及提升监管效能,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重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衡量企业内外源融资约束的指标,实证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江苏省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有显著影响,且存在"融资约束悖论"。  相似文献   

20.
个人教育投资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形式是教育投资。文章认为,个人教育投资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因为个人教育投资的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刺激个人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