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现状与变革及关键环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土地变更调查变革推动力的基础上,提出新条件下土地变更调查新的工作流程,总结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结合目前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土地变更调查新流程中外业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这两个关键环节,并以此从人才队伍、调查技术、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童超 《山西农经》2021,(5):167-168
为适应城镇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效能,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加大地籍测量、确权与变更管理的力度,旨在实现地籍信息的量化管控。探讨了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梳理了地籍调查与权属变更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实施流程,该技术从技术准备、控制测量与碎部采集等角度,为加强地籍信息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协助土地资源调查整理的有序进行,防止各地方因土地变更登记不及时,以及各类用地性质申报认定模糊导致的土地资源整理困境,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下称《补充通知》),除要求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的土地变更登记统一标准外,还重新细化建设用地、耕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认定标准,以确保今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更是保持土地利用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变更调查方法调查周期长、精度低且费用较高。随着近年来RS、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新的调查手段。通过对黄骅市土地利用变更的研究,详细阐述了RS、GI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维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是今后国土资源管理最基础的数据,与第一次土地调查数据相比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数据格式多样、数字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采用传统地籍变更办法已不能适应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时动态更新。为促进地籍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保证地籍数据现势性,在传统地籍变更办法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更新机制、基于现代测量技术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与传统变更办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土地变更调查需求的基础上,讨论了变更地物的种类、面积组成、静态关联关系与动态关联关系,庆贺建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开展土地更新调查,更新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库和图件,作为日常土地变更调查的新的平台,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土地更新调查完成后,其数据怎样与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并轨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剖析了土地更新调查与土地变更调查二项调查数据差异的基本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将数据差异分为方法性差异及实际差异,探讨了行政区域总面积和各土地利用类型并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籍测量与常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异同点浅析郭舒帆地籍测量是一项与常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密切相关的地籍管理基础工作。虽然地籍测量与地形测绘工作在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地籍测量也有许多内在的问题与常规大比例尺地形图有诸多区别。本文拟通过对地籍测量和常...  相似文献   

9.
土地变更调查要跟上新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瑞森 《中国土地》2006,(10):36-37
土地变更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成果不仅为日常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基础数据,而且是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检验耕地总量平衡、考核土地管理业绩的重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变更调查经费短缺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明确了土地调查的职责。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为加强土地详查后续工作,使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了《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有关司局:为掌握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按照《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部决定开展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的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方法虽然能反映当前农业生产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水平,但它无法完整揭示土地利用背后的经济关系。为克服这个缺陷,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两部法,将土地利用总系数(即土地利用实际系数)分解为反映土地利用能力的土地利用能力系数和反映农民利用意愿水平的土地利用意愿系数,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应用两部法,对我国15个省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实际利用水平与能力水平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土地使用权年限和还原利率、地价评估误差以及土地纯收益间的关系,通过实际计算与分析,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出让年限.并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对土地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土地使用年期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用地置于土地利用战略的首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战略重点。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前,中国采取依靠资源投入的增长方式,土地利用效率很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改革开放后,人口快速增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增强,中国实行了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战略,虽然降低了建设用地—GDP弹性系数,但是并没有解决上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研究结论:新时期,人口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渐趋增强,上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亟需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用地置于土地利用战略首位,在此基础上保发展、保资源、保环境,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权,建立基于国有士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分异特征,助推土地利用低碳减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我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升高并呈现由单核集聚式向双核均衡式空间格局演变趋势;(2)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并呈现“点状、团状、面状”的空间格局演变趋势;(3)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高阶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产出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强于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产权变化;(4)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不同维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区连片分布、低—低集聚区分散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应依据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因地制宜调控土地利用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县级“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三生用地"分类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基础,而分类的关键在于科学识别及归并土地利用的各项功能。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三生用地"两级续分分类体系。研究结果:依据土地利用的产业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将县域土地划分为17个类型,提出了"三生用地"的数量结构与组合结构两种分类表达范式。以南安市丰州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研究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8.94%、19.07%、77.29%,涵盖了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6种用地组合模式。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势平坦的沿江地带,而与生态用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互补性且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局部集聚、全局分散"的特征。研究结论: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构的分类体系与表达范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具有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目标分解的双重作用,保证了综合规划长期战略与日常土地管理之间目标转换。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综合规划指导》的解读,对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组织、实施、评价,及其与土地分割和规划土地用途的衔接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政策实现了综合规划宏观目标与微观管理的转换,同时保证了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分割、规划土地用途之间的一致性。这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日常土地管理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