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北林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未开发前,多为人烟稀少地区。解放后,随着林区的大规模开发,逐渐形成了今日的“小社会”。林业企业不但负责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组织木材生产,而且还要承担起林区社会管理的责任,从职工生活(如商业供应)、林区教育、卫生保健直至社会治安,都是由林业企业承担的,林业企业既是企业,又承担着政府的职能。因此,林区这个“小社会”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上述各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林区职工的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就几种有碍林业企业改革的职工;肝理及解决办法谈点粗浅的意见。林区职工由于长期生活在较为封闭的林区,进行着粗放的林业生产,不太重视知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之长期在工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作,形成了一种“守业心理”,墨守成规,只希望守摊过日子;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感到不知所措,形成一种“h感心理”,虽然也想变得富一些,但不把致富的希望寄托于发展林业商品经济上,而仍在砍木头上兜同于;由…  相似文献   

3.
继上期在“区域林业发展”栏目里讨论了平原、沿海地区的林业发展问题之后,我们又在这期组织了几篇有关国有林区林业发展的文章。所选的几篇文章各有侧重,但一个共同点是作者都面对国有林区“两危”的现实,试图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新的观点从较深层次上探讨摆脱困境,促进发展的途径。诸如,有的作者认为“森林资源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利用结构的失衡;企业经济危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产品结构的失衡”。这一思路抓住了“两危”的主要矛盾点,对于正确把握、解决“两危”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有的作者打破过去单因素、从局部或一个企业出发考虑问题的套路,提出了用系统工程方法优化林区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问题。有的作者对林业企业办社会的弊端,特别是企业多元职能与改革目标模式冲突的分析是有一定深度的。我们认为这些作者不落俗套的研究,对于治理“两危”,确定国有林区的发展道路不无启迪意义。随着对这些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无疑会给国有林区的发展带来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4.
一苍溪县城郊区于1990年下半年组织力量,集中一段时间对全区村社财务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整顿。他们的具体作法是: ——统一认识。这个区的区委领导发现一些村社财务管理相当混乱,严重地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反应强烈。而一部分干部则认为“包干到了户,何必清财务”,有的认为,财务清理面宽量大,怕麻烦,怕得罪人,思想消极;还有的干部本身有这样那样的经济问题,怕“拔了萝卜带出泥”。针对这些情况,区委首先统一认识,明确了财务清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作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财务清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借鉴区域现代化和林业现代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设计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特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黑龙江森工林区仍处于现代化的前期,制约林区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针对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林区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一种心态“改制”政策得不到落实,或者久拖不决,职工感到前途十分渺茫。第二种心态企业无所适从,说“改制”,变卖闲散资产买断工龄,至今没见“红头”文件,职工要求买断工龄的较多,企业无资金,无法兑现补偿费。说让职工进入市场找饭吃,由于政策等原因,无法像个体户那样去竞争,因此,干部职工认为,企业“改制”越改越看不到成效。第三种心态职工生活困难,“低保”政策迟迟不能兑现。职工要求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认真落实“低保”政策,以稳定民心。第四种心态基层粮食职工普遍认为,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在风风…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阜宁县粮食局针对所属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明、暗亏数额有所增加的情况,在认真总结1996年解剖亏损企业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对非正常亏损企业进行全面地解剖,促使亏损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一、破“三论”,提高对扭亏工作的认识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生产经营几十年,现在不少出现了亏损,有的同志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忧人,归纳起来有“政策制约”、“市场疲软”和“与己无关”三种论调。对此,县粮食局抓扭亏工作,首先从破“三论”入手。一是破除“政策制约论”。不少粮食企业既担负着国家政策性业务,又独…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木材加工生产布局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林区派”和“城市派”。“林区派”认为,木材加工生产布局在林区或接近林区的城市合理,理由是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输力,能够充分利用林区的“三剩”资源;“城市派”则认为,木材加工生产布局在城市合理,因为城市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可以利用社会公共设施,接近消费地,投资少,成本低,产品质量好。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都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仅局限于微观(企业)的成本对比,而缺乏宏观经济的定量分析。这种缺乏宏观定量的分析方法很难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笔者在本文中力图研究建立一个木材加工生产布局宏观经济模型,并通过模型来定量分析木材加工生产的宏观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9.
市场如战场。两军交战,必有胜负。有的企业抢占了市场“空白点”和“制高点”,屡屡获胜;有的企业则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究其原因,除了有产品本身和市场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企业如何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现将众多成功企业所实施的正确经营战略,归纳总结为“十字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林区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指出了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林区没出路,林场没有钱.林业的发展最艰难”,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消极的说法,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我国林区经济发展不景气的现状。然而就是在这种林业发展普遍不景气的条件下,在黑龙江省合江林管局却有这样一位好领导:二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林业科研和林区管理改革事业上.忘我无私地奉献着、奋斗着,谱写了一曲林海壮歌。他就是黑龙江省台江林业管理局副局长兼总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理事,李国军高级会计师。李国军问志于197O年参加_工作,历任桦南林业局贮木加工厂出纳员、记帐员、管理局财务处科长、财务处副处长、中…  相似文献   

12.
<正> 集体林区森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是林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自古以来,“靠山、吃山、养山”这一经济和生态的循环是林区人们生存的主要条件和希望所在,发展林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令人担忧的是南方集体林区短期经济行为的普遍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林业这个长周期产业的发展,加剧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国有企业转轨过程中,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生产经营困难,步履维艰,有的濒临倒闭,职工下岗待业,已成为制约我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缓解社会压力,为政府分忧解难,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转变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传统的择业现使得许多下岗职工固步自封,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总守着“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择业观念。这种择业偏见只能束缚再就业人员的手脚。另一种是“靠、等、要”的心态,自闭…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其他国有林区一样,也陷入了“两危”的困扰之中。“两危”的出现,绝非偶然,是林区历史与现实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困难,林区的一些企业在发展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表明,发展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是林区摆脱“两危”,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1.规模生产是林区发展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的根本林区的林产工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过去只注重单一的“大木头”生产,因而使得林区各企业拼资源,结果是资源越…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区城镇化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途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自1964年开发至今近40年来,遵循“先山上后山下、先生产后生活”,“以场轮伐、以场定居”的建设方针,先后建成大型森工企业10个,林场74个,形成林区城镇35个。由于林区城镇人口规模小,居住分散,社会功能不全,人员就业渠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林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下文从林区实际出发,在详细分析林区城镇化发展有利因素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林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无疑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棉麻企业来讲,“入世”如同是一场风暴,抗得住,我们就能“死而后生”,抗不住,就会“生而后死”。因此,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棉麻企业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对策,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以适应“入世”后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的文化心态逐渐由顺从忍耐走向自主自立,由平均主义、畏富怕富走向敢于致富、共同富裕,由畏惧权势、消极无为走向追求参政议政、人格平等,由封建的家庭伦理走向现代的道德文明,由消极保守走向进取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森工林区职工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两危”,目前林业职工收入不仅远低于城镇职工,实际上比农民更加贫困。森工林区林业职工收入过低,已经成为森工林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稳定森工林区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略论唐朝的赋税“损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赋税“损免”的法令规定空前完备,它作为传统的一项重要救灾措施,付诸实施可以收到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而在中国古代救荒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更值得研究的是,它也是一项行政技术性很强的财政政策,它的实施作为一种政府活动,其实际状况既要受到诸如国家财力状况、财政管理体制等财政性因素的制约,也要受到吏治的影响,因而不宜笼统而论。本文在制度方面着重探讨唐代前后期不同财政管理体制下赋税“损免”制度的异同点,在实施方面则注意具体分析在吏治和财政体制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赋税“损免”的实际执行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多数职工能审时度势,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分流和再就业。但也有部分职工,对下岗分流再就业心理承受能力弱,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反映,主要有:一、下岗职工的四种心态1.恐惧感———有些年龄偏大,技术单一的人,缺乏独立谋生的能力,一听下岗分流,就恐惧不安,哀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2.失落感———留恋旧体制,惋惜过去火热场面和所作的贡献,现在一提下岗分流就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3.依赖感———有的人端惯了“铁饭碗”,吃惯了“大锅饭”,宁可在一棵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