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4,(15):14-15
《中国经济周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则规定得更“具体”:“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  相似文献   

2.
一、推进土地确权,明确和强化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是在维护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大原则下,通过“土地确权”,将现有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真正界定给农民个人,使每个农民成为土地的“三项”产权主体,可以合法转让、继承等。通过界定和强化农民土地产权,使土地集体产权由“共同共有”集体产权向“按份共有”集体产权转变,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宅基地的市场化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规定与定义中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农村宅基地”这一词语,只有“宅基地”一词。《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两法都提及“宅基地”,但是并没有对“宅基地”这个概念进行解释。历史上曾存在过“城镇宅基地”(一部分城镇居民对国有土地曾拥有过长期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4.
叶林荫 《北方经济》2008,(23):29-30
一、我国当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特征(一)主体特定性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宅基地取得权是一种基于身份的权利.就其初始取得而言,权利取得主体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且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者其他非法人组织.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只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能自己建房,不可转让.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及工作重点,并针对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指出要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定,尽快纳入立法程序,保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要在法律层面上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变革现状简述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属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且使用权不能抵押。  相似文献   

7.
书法     
建国以来,我国商业企业只有经营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权利,对其经营场所,包括土地、房产,以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确定为国家所有,不具备商品性质,不得转让与买卖。这使得商业企业无法以一个独立的法人资格,去实现更多的利润,也无法将其所得投入到资产中去达到固定资产增值。因此,商业国有企业,如何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党中央和《物权法》这些指示和规定,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新型集体经济经过对传统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畅通”的现代产权制度,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恢复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改革的本质就是要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并建立有效的资产运营与管理体制。这就必然要求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土地资产运营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同国有企业改制相适应。因此,在企业改制中,为适应和推进经济转型,需要通过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来构造市场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和土地产权制度,以促进土地市场发育,建立新型的土地资产运营与管理体制。本文拟就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产权制度的缺陷是造成我国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根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使得土地的增值收益绝大部分被地方政府获得,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国有资本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国有资本收益在国企内部循环,全民无法分享;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缺陷使得本属于国家的大量收益被少部分人侵占,部分人群一夜暴富.所以,要真正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公共产权制度,铲除导致分配不公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2.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集体土地所有制主体界定不清、土地流转制度欠缺、农户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充分等问题,妨碍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民土地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占有、收益、处置以及他项权利,调动农民生产和投资农村经济的积极性,使农民从土地的增值中获利.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集体土地所有制主体界定不清、土地流转制度欠缺、农户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充分等问题,妨碍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民土地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占有、收益、处置以及他项权利.调动农民生产和投资农村经济的积极性,使农民从土地的增值中获利。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快经营机制转换,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五大”以来,阜新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且已成为我市经济工作中的热点。这次改制来势迅猛,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把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界定为:以法制和社会公平为基础,通过集约和节约方式取得的符合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性产出;产权制度效率可从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性、成本与代价及法制与公平性四个方面考察;产权完整性是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之基础.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属于模糊性的多重产权,因而不具备效率基础和产生效率之必然性.在制度运行效果上成本代价高、缺乏公平与可持续性,属于公平与效率双缺失的土地产权制度.因此,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尤其是所有权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公有制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最优模式是国有基础上的永佃制.  相似文献   

17.
陈伟强 《浙江经济》2006,(12):44-45
建立完善与现代产权制度相适应的法规体系,是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就是要实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目标。对集体企业而言。其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  相似文献   

20.
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已悄然启动,并且成为当前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保一部分,放一大批,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针对改制中的“难点”,沪、江、浙部分先行改制的医院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政府也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和规范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