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成功推广应用为标志,央行征信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工作尚处于比较艰难的拓展过程中,民众涉信行为的提升、商业银行信用信息的需求与征信运行机构信息缺乏的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信贷配给是商业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理性选择,但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征信可有效矫正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征信信息共享则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现实中,社会融资日益多样化、个人信息不断多元化、对外开放常态化、信用信息共享潮流化等,均要求加快实现全社会征信信息共享,以更好地满足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可从明确征信信息的共享范围、完善征信信息征集手段、深化各类征信机构合作等角度,加快实现征信信息共享,从而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9):40-40
从2006年8月开始,深圳的个人水费欠费记录将纳入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近日,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水务集团、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签定信用信息共享协议,从今年8月开始,深圳的个人水费欠费记录将纳入央行组建的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4.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3):45-45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将向央行和商业银行等企业征信系统的使用者提供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在线实时查询服务。这是国务院两个部委之间首次实现网络联通,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一次通过征信系统,对其它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时产生的企业基本信息实现在线实时查询。  相似文献   

5.
9月20日,证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已参与建设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并就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使用征信信息方面与中国人民银行达成协议安排。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情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结合日照市环保征信案例,探讨非银行信用信息实现充分共享的有效途径,提出设计一个有效的征信监管机构,以减少征信过程中的外部性与部门机会主义行为,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鹏 《征信》2016,(5):47-49
征信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选择.从银税合作的背景出发,分析涉税信息的基本情况,探讨涉税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认为应建立信用数据的共享机制,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善信用立法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兼顾法律法规和纳税人利益等,以完善征信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在交易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市场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信用问题仍困扰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诈骗、虚假交易、套利、逃废债务、假账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分析征信信息共享与失信惩罚现状,剖析征信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失信惩罚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征信过程包括信息筛选和共享两个阶段,而信息筛选模式和共享半径的不同将导致征信过程收益成本的不同。国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信息筛选模式和共享半径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运用分析模型,证实信息筛选和共享半径存在最优节点,分析国内信息筛选与共享半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我国征信过程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征信过程中的信息筛选与共享半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信过程包括信息筛选和共享两个阶段,而信息筛选模式和共享半径的不同将导致征信过程收益成本的不同.国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信息筛选模式和共享半径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运用分析模型,证实信息筛选和共享半径存在最优节点,分析国内信息筛选与共享半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我国征信过程优化的措.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分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个人征信系统”)。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用户可以登录人民银行的服务器进行征信信息的查询。  相似文献   

12.
一、系统概述 为了实现金融机构间借款人的信息共享,防范潜在的信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从1997年便开始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该系统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系统持续适应社会对信用信息需要发展的角度看,还不能真正起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作用。为此,人民银行提出了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一个集中管理的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全面提升其服务水平,更好地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提供服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人民银行将这次升级改造的系统简称为“企业征信系统”,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将数据上报给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企业征信数据报送系统就是为企业征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服务而建立的,采用存量和增量相结合的方式,首次上报存量数据,之后每天上报当天发生变化的数据,系统保留历史上报明细。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建档及电子化工作已初见成效,依托征信系统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必要而又可行,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汪继宁 《征信》2013,(3):43-46
分析目前我国征信系统框架的现状与局限,并从金融产品形式变革是常态,银行、证券、保险信息终将标准化共享这一视角出发,提出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搭建架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服务是人民银行的三大职能之一,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和保障。人民银行在履行金融服务职能时,不仅直接向社会主体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还在规范与推动其他部门、其他领域的金融服务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作为最贴近地区经济、金融、社会发展实际的基层人民银行,如何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金融服务制度、方式和手段,并带动社会整体金融服务工作的优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金融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提高竞争力,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需要。 金融服务如何创新?除了要有创造的过程,新事物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正确的策略作指导,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落实,并以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为目标,这样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 由于机制、体制上的原因,非银行信用信息因客观上的资源封锁而成为信贷征信体系建设缺失的一角,因此,进一步完善信贷征信体系迫切需要整合、吸收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信用信息,扩大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实践中的问题是,在现有的机制和体制下,实现两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利益函数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应选择什么样的主体进行信息共享,如何实现信息共享?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与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的全国首个诉讼信息共享合作机制,从实践中初步回答了这些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杨力  张斌  沈艳红 《金融纵横》2007,(11):59-60
电信缴费信息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数据纳入全国征信基础数据库势在必行。本文对电信缴费信息纳入征信基础数据库开展了可行性研究,积极阐明软件研发思想和存在问题,以期在非银行信息采集上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村金融》2007,(4):49-50
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牵头组织建设,由商业银行总行向其报送所有个人贷款、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贷记卡)等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该系统按照个人的“身份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及“姓名”将不同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再向商业银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有条件开放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的全国集中式的征信数据库系统。系统采集的个人贷款数据内容包括八大段共计72个数据项,详细记录了个人信用情况。个人征信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情况良好,近期个人征信系统出现较多异议报,客户经理在处理异议报时,不能按照正确处理流程将异议报报送省行,造成人行端客户信用评价错误。下面就个人征信异议处理的具体环节做一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蔡赛男 《征信》2011,(2):51-54
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征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有助于矫正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重复博弈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律法规缺失、信用信息分散、标准化建设欠缺以及监管缺位等.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  相似文献   

19.
一、开发背景 2008年初,为加快推动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借鉴“湖南模式”,制定了《肇庆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以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为基础,开发建设肇庆市征信统一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征信平台)。同时,将肇庆市政府部门现有电子化资源和信息资源实行整合,以“二库-网-平台”为依托,  相似文献   

20.
在征信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无效信息多于有效信息”现象亟待解决。如辖区某旗县.截至2007年末,在工商注册的国有企业70家、私营企业134家,而在人行征信系统中却有486家企业信息。超出现有注册企业的138%。且企业数据缺失较大,多为关停、并转或无处查询企业,占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