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3,(15):43-44
现代汽车零部件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新产品开发的周期与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是其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联合新产品质量程序为代表的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逐步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得到了应用。联合新产品质量程序是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的核心,将新产品开发从策划阶段到产品投产后的产品初期流动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严格要求的任务与标准,以保证产品开发的顺利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开发对于企业而言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开发对于创新者提高竞争力的作用等方面是不同的。文章考虑到模仿威胁广泛存在,对比研究了存在横向竞争者模仿威胁背景下的两类创新产品开发。一方面从两类创新产品(激进式创新产品和渐进式创新产品)的基本特征出发,对比分析推断出两类产品开发项目的性状,另一方面根据新产品开发动因分析了两类新产品开发的目的及其对企业的要求。对两类创新产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两类创新产品开发的关键要素连接路径。研究表明:模仿威胁下,激进式创新产品开发要求企业更关注产品开发成功率;而渐进式创新产品要求企业着重加速产品开发,同时抵御模仿威胁。  相似文献   

3.
开发生产新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这是每一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始终追求的目标;人们深知:因为一个新产品能救活一个企业,一个优质产品能造就一个品牌企业,一个品牌产品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新品开发的决策有无偏差,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多年来,自己有幸一直从事医用生物材料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颇有感触,现以举例剖析的方式,浅谈产品开发决策——走出误区,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定期的产品发布会往往引来消赞者尖呼惊叫声,然而这一瀑布式的开发模式正在被高度迭代式、增量式的产品开发方式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动态项目型新产品开发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永刚  陈军  杨静 《价值工程》2003,(Z1):27-29
产品开发组织是新产品开发系统的组织保证。根据多产品多层次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讨论建立了动态项目型新产品开发组织。为了顺利实现产品开发,在产品层、子阶段层和设计层并行;在动态项目型产品开发组织中,又讨论了组建产品策划团队、产品开发管理团队和产品开发技术团队等内容,以确保相应的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创新中,对一些势单力薄的企业来说,绕过自主创新路线,实施模仿式产品开发策略,是一项明智的选择。模仿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在别的企业推出新产品后,立即加以仿制和改进,然后推出自己的产品。这种策略是不把有限的投资用在抢先研究新产品上,而是绕过新产品开发这个环节,专门模仿市场上刚刚推出并得以畅销的新产品,进行追随性竞争,以此分享市场收益。  相似文献   

7.
开发新产品,这是每一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始终追求的目标。人们深知,因为一个新产品能救活一个企业。一个优质产品能造就一个品牌企业,一个品牌产品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新品开发的决策有无偏差,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多年来.自己有幸一直从事医用生物材料的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颇有感触。现以切身体会浅谈产品开发决策——走出误区,迈向市场。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不是用心所欲的,它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路线选择。1企业技产品开发存在四条路线根据产品开发起点着眼点的不同,企业产品开发存在四条路线。(1)顺向开发路线,即由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这一路线的产品开发起点着眼点在设计.由设计决定生产再决定销售。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边经讲体制下。企业的产品开发大多走的是这一位经.在市场经济体白下.这一路线依赖自在一定程度上#在.因如.为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的产品,也会沿此路线进行.(2)但向开发路线.即由钻售到生产再…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6,(26):72-74
文章通过对LCD行业的面板开发阶段品质问题点的梳理,结合实际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分析了产品开发各阶段新产品评审相关的内容,从而探讨LCD面板行业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品质管理流程与品质工具相结合,以提高产品的开发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加趋向于国际化,新产品开发需要的周期以及产品开发能否获得成功都影响到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联合新产品质量程序为主要代表的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联合新产品质量程序是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及质量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产品从策划阶段到最终投产的过程可以划分出五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及要求,相关标准也不同,要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文章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面临的新产品开发风险(Product development risks)通常,企业的每个产品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便是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地,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开发阶段、推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因此,企业的生命周期由一个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循环组成。广义地,我们把从产品的衰退阶段到新产品的开发阶段统称为新产品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新产品开发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上的不确定性,称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风险。根据所处新产品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加趋向于国际化,新产品开发需要的周期以及产品开发能否获得成功都影响到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联合新产品质量程序为主要代表的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联合新产品质量程序是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及质量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产品从策划阶段到最终投产的过程可以划分出五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及要求,相关标准也不同,要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文章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产品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它可以使企业获取高额回报,但是,无论是国外国内,统计数据表明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都很高。比如:1.美国全国工业会议在1983年发表的一份资料中认为,大约有30%的产品在投放市场后未取得成功。2.新产品开发的著名研究者Buzzed和Nourse在1967年10月的HavardBusinessReview上发表题为《食品工业产品革新》的实证论文认为,至少有22%的新食品在试销阶段就被认为不合宜并停止开发,已投入市场的新产品又有门叽被迅速撤除。3美国学者haz。对整个工业品市场营销分析时,认为工业品新品开…  相似文献   

14.
国外著名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特点及启示江苏吴正龙国外著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视新品开发,力求以新品适应市场,赢得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分析和研究国外著名企业新品开发特点,对启迪国内广大企业新品开发思路、加快产品的优化升级大有稗益。一、国外著名企...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民营科技》2006,(4):16-17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明确新品开发在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战略意义。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开发新品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苦于缺少新品开发的灵感。究其原因,主要是思维方式不灵活,更不用说产生泉水喷涌式的思维爆炸了。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摆脱单向的线状思维定势,实行多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创造性思维的域值,增强企业创新机能,使新品开发灵感层出不穷,从而充分发挥思维在新品开发中的关键性推导作用,使企业经常拿出适销、俏销的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捷足先登,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6.
<正>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今天又有多少企业敢说他的企业核心战略就是新产品战略?多少企业敢理直气壮说他是在真正做产品?又有多少企业将产品研发视为畏途坎道而患下“新产品恐惧症”?又有多少企业头脑发热,意气用事而染上“新产品动症”——大肆开发,盲目开发,因此胎死腹中,半途夭折又有几何?最为可怕的是一些企业对产品开发的冷漠症——“产品好好的,‘开’什么‘发’?”,“市场经济,是做市场,又不是做产品。”  相似文献   

17.
等待跟随法即采用“质量更好的产品”的竞争法,主要围绕开发投资这一环节,以高质量产品与开拓型企业竞争,分享市场。采用这一方式的企业并不投资抢先研究设计新产品,而是密切注意,市场上一出现新产品,就立即进行攻击。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大量投资来从事应用研...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压力面前,产品研发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其管理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高技术企业的成功要素之一。面对产品开发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为了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提高企业效益,世界级高技术企业近年来纷纷投巨资于研发管理。在这种趋势下,面向流程的跨职能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IPD)应运而生,并且己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种应用软件已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产品开发各个阶段合理、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充分发挥软件功能,对于减少设计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刘巳洋 《新远见》2013,(3):16-25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出现了三种主要的模式。由外资汽车集团主导的"传统模式"会在中国市场中带来前沿性的产品,但对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相对有限。中外双方进行有效合作的"合资模式"将双方的优势得以发挥。本土企业主导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的"自主模式",将会有力推动本土厂商的竞争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综合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本土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对核心技术的开发程度,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