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及其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容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6):42-44
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环境保护问题是发展和谐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现实案例为切入点,从经济利益、监督管理体制和相关立法以及旅游活动本身三方面讨论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现实冲突,并据此提出建立包括三权分离的监督管理模式和政府业绩综合考核模式,以及针对大众的全方位教育模式在内的共生发展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文化的一般关系什么是文化?世界上对“文化”(Culture)的理解,有300种以上的定义,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总和,即凡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以区别于自然的东西都是文化。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另一种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即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精神、信仰、传统、知识、道德、宗教、风俗、才能等方面。什么是经济?“经济”一词,有多种理解。西方语言中 相似文献
4.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两个相互依赖性强、关联度大的系统,文章在设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态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态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戴河旅游区为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北戴河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掌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成为福建省当前乃致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大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福建省2007~2011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呈现良好协调发展,其整体协调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旅游经济与交通业共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在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和交通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2001—2015年共生单元间共生度和共生系数的对比分析,对各省(区)旅游经济和交通业之间的共生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及各省旅游经济和交通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②5A、4A级景区和民用航空所占权重较高,分别对旅游经济和交通业起重要支撑作用。③从共生度来看,2002—2015年,陕西、青海、新疆表现为正向非对称共生关系,宁夏为近似正向对称关系,甘肃为寄生关系。④从共生系数来看,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在0.5~1.0之间,表明旅游经济的影响较大,旅游经济发展驱动交通业的发展;而新疆在0~0.5之间,表明交通业影响较大,交通业发展先于旅游经济,对旅游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旅游经济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消费为主体的经济,这种经济属于较高的消费层次,在各种旅游业外在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会在不经意间破坏生态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旅游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入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宁省各城市2013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以此构建相关的综合评价函数,并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辽宁省14个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仅有大连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沈阳和本溪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全省有一半城市处于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铁岭、朝阳扣葫芦岛处于严重失调,而阜新则为极度失调状态.辽宁省各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加大两系统间的协调深化研究.从而确保各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了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游客创造一次难忘的经历。在阐述旅游体验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并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探讨了旅游体验的交往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12.
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其与旅游经济互动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旅游业发展则对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方法等探索2000—2016年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轨迹,并运用VAR模型模拟旅游生态效率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区域差异有所减小,但极化现象逐渐凸显。②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方向性逐渐减弱,整体呈现出"东北—西南"向的空间分布态势。③多数省域旅游生态效率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都呈平滑响应态势,前期波动较大而后期趋于平稳;各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生态效率的相互贡献程度整体上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建议未来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应当进一步破除行政壁垒,推进省域间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应当因时制宜,以短期为主,长期为辅,把握互动响应峰值时期;各省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泸沽湖旅游开发与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明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3):49-51
本文在概括介绍泸沽湖省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区生态经济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共生均衡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区域旅游要达成共生均衡必须具备区域旅游共单元质参量兼容、能产生一定的共生能量、具有适当的共生界面等三个基本条件。区域旅游实现共生均衡的措施与途径主要有:强化区域旅游共生单元合理分工;整合区域旅游共生单元品牌与形象,共拓市场,提高整体吸引力;加强共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激发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强化区域旅游整合机制;完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完善旅游发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厘清广东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彼此作用机理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显得极为迫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这三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滑动平均法以及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9—2021年这三个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2009—2018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这两个系统之间出现交互超前发展,但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在2009—2015年变化幅度较小,2016年出现最高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三个系统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均衡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子系统存在相对滞后现象;二是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者交互关系较为紧密,彼此发展相互作用较强,并呈现出高耦合未必高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类型先后出现“严重失调、濒临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优质协调、良好协调”的系列变化发展过程;三是预测得知2019—2021年广东省耦合协调类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了先大幅下滑后再次回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主要描述经济、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设计了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计量模型,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戴河旅游区为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北戴河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掌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下,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之余,渐渐向追求精神文化转变,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成都作为我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十分快速,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受到规划不当、管理不善的影响,在我国生态资源环境建设下遭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制约,如何寻求成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协调发展,成为成都生态旅游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