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小冬 《当代经济》2009,(15):96-97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这是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保税港区战略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五个保税港区.本文对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战略区位和腹地空间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论述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对提升我国经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水平的作用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性,论证了建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濒临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区域陆域面积达5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万,其中户籍人口36万.境内设有北仑区一个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放功能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问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式获得批复建设,成为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之后我国第8个保税港区。这是青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青岛在扩大开放、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确立青岛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地位,实现“三个率先”方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税港区的布局特征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知名的港口大多是自由港,即一般认为的自由贸易区.在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任务中,提出了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国保税港区是在己成立的保税区基础上优化发展而来,在一定程度上保税港区就是国际上通行的自由港.自2005年到2008年,经我国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广州南沙以及重庆等10个保税港区,其中在重庆设立的是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以上10个保税港区:从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分布来看,除西北经济区外都有分布.从沿海港口体系看,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港口体系均有分布,重庆则属内陆港口体系.论文对目前没立的保税港区的作用与功能.形成条件与过程,空间分布特征与类型,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和拉动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保税港区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立捷 《经济月刊》2008,(12):70-73
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濒临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区域陆域面积达5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万,其中户籍人口36万。境内设有北仑区一个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放功能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一、开展“招商年”活动。今年全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重点是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年”活动,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招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创造招商的基础条件。抓紧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并制定吸引投资的政策措施。第二,确定招商重点。全区工业经济以家具业为招商重点;三产以城市区域开发和社区服务中的重大项目为重点。同时在严禁引进污染项目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的原则,做到兼收并蓄。第三,组织招商活动。要按照“有目标、有重点、有准备、有效果”的要求,周密部署安排,防止搞形式主义。原则上,出国和国内大型招商由区统一组织,各乡镇、街道要先近后远、有针对性地组织。第四,拓宽招商路子。注重以商引商、以外引外,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办法,使招商工作更为简便、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税港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税港区距离国际自由贸易区还有较大差距,本文拟对我国保税港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制度、政策、模式、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提出创新我国保税港区政策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而港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本文结合港区的实际,探讨了适合内陆保税港区的人力资源建设策略,以期为港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
时事速览     
财经第四个保税港区获准设立10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宣布洋浦保税港区已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我国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之后,设立的第四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在华南地区设立的首个保税港区。  相似文献   

10.
重庆设立保税港区的战略意义及对策建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保税港区,对内陆城市重庆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举措,对中国保税港区的发展历程作以回顾,分析了重庆保税港区对重庆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意义。并针对当前重庆保税港区处于刚起步阶段可能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设好重庆保税港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钦州保税港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促进保税港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钦州保税港区的概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钦州保税港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此来带动钦州保税港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敏 《城市建设》2009,(11):31-32
题记:随着我国五大港口群——环渤海港群、长三角港群、东南港群、珠三角港群和西南港群中十个保税港区纷纷落户,全国沿海保税港区的布局已基本完成,2008年11月同时批复成立的张家港和重庆两路寸滩两个沿江保税港区,标志着未来保税港区的批复重心将转移至内河。  相似文献   

13.
保税港区是我国继各类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运作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的特殊经济区域。自2005年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设立以来,保税港区持续升温,国务院先后正式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等,中国保税港区的发展建设格局已基本形成。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函[2008]100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相似文献   

14.
一、重庆保税区的设立及功能简介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重庆设立首个中西部保税港区和首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其功能定位为:立足于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地位,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将在现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整合和叠加,主要从事港口作业、空运服务、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税多式联运和金融商贸服务等7大业务.同时,重庆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国第一个具有"水港+空港"双功能模式的内陆保税港区,无论在功能定位和经济基础上,还是在区位环境、优惠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且后发优势潜力较大,对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与世界接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强大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下,全民期待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功向世界自由贸易区转型.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8,(11):70-70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式获准建设,成为我国第8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同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  相似文献   

17.
《时代经贸》2006,(10S):8-8
10月,经国务院批准,大连将着手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连同已批准的上海洋山和天津东疆,我国目前已经有3个保税港区。  相似文献   

18.
王春林  段采芹 《经济论坛》2010,(10):102-104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要激活重庆,带动西部走向世界,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助推器。目前,一期围网通过验收,即将封关运行,重庆保税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但要达到转运东西与南北,集散进出,借道重庆走向世界的目标尚需极大努力。笔者建议,在已经开始的重庆保税港区二期建设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09,(20):50-51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并呈现新特点.招商引资的思路也须相应调整.首先要制止全民招商,重量轻质,无序竞争的不当做法;其次要调整拼优惠政策的招商思路;进而要瞄准服务业招商的主攻方向;同时要创新传统的项目招商思路,配合中国的城市化和结构优化进程,要实现从项目的点招商模式到产业群,产业链乃至区域招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保税港区作为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主要形态,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三项功能。从正在运营的十四家保税港区情况看,物流(含港口物流)是目前保税港区的主导业务。根据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保税港区对港口、保税、运输、规划等方面的物流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物流企业、高等学校、行业协会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政、企、学、研分工协作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