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而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活力、挖掘创新潜力,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合力.本文以校企协同为视角,首先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然后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最后提出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工商管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教育之间存在着偏差,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企业缺人才,大学生难就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社会常见的难题,从学校的培养模式入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在教学过程变"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采用"3+1"或"3+1+X"等培养模式,以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训练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应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是我国创新人才的主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文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驱动"和"教师引导"的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七个维度的开放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实践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和电子商务教学体系难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实践能力较强的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在充分分析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以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为基本目标,整合优化现有电子商务实验教学资源,提出适合中国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由电子商务基础实验、模拟实验和创业实验三大类型实验构成,能够引导学生认知真实电子商务世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企业实战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开展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最大特点是有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要大胆突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时代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的训练;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成果,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改革考试方法,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践教学的灵魂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高校大学生,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借助实践教学课程作为基础,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为导向,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动机,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造就社会需要的全面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8,(5)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高校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不断地更新课堂教育模式及方法。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项目为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学习项目。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生物、医药类创新人才培养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提出从启蒙阶段、认知阶段、实践阶段和提升阶段四个阶段构建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对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实行产学研实践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分析了在锡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指出,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要对学生作正确引导;教学中要合理安排产学研合作的不同形式;要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寻求与企业的多层次合作,从而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8)
文章首先论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为了促进农业电气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规律,本专业采用合理设置多环节的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兼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技能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综合化学实验作为工科专业开设的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课之一,如何设计创新性、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具体实验"氮掺杂生物质基三维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的设计及方案的提出、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在产教结合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背景和可行性,探讨了创新实践教学的措施,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学院信管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为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信息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难以满足社会化的整体需求,究其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主体各自为政,导致人才培养资源较为分散,影响整体性人才培养效率.在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整合的视角下,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进一步的提高了创新型人才的的运营效率.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协同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提高创新创业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西制造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尝试从企业需求和高校培养的角度出发,找出现有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符合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研究得出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技能实践、社会实践模式、综合素质培养上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项目驱动式校企合作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性实践性教学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统计人才模式的关键一环.财经高校要提高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统计实验教学内容;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办好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和未来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大学生毕业后与工作岗位的顺利对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合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要是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论述,希望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它对一个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拉动和影响作用巨大。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培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自主创新理论的评述,从创新型人才制约创新能力入手,提出作为我国最早改革的省份广东,只有解决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问题,完善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高等教育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创新人才"和"卓越人才"。培养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开展开放实验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就高校经管类学科实行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背景与现状进行研究,正确认识开放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在探索其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开展此种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