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滢滢 《新经济》2014,(4):67-68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人民共同的政治期待,民生问题以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社会问题,更多的表现为政治问题.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不能脱离民生,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服务于民生政治.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13,(11):F0003-F0003
为保障民生幸福和创新社会管理,江阴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强化民生保障,低保标准提高至530元,发放生活困难救助金8525万元、慈善救助金5680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重点优抚对象补助金3766万元,实施自然灾害民生保险。  相似文献   

3.
民生,是当前政府和社会都应重视的焦点.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注人民最在意、最关心的问题,是推动社会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管理有效改革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进步的标志。如何管理社会组织,让其在社会中发挥最大作用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现实问题。在社会管理的范畴中,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是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明辉 《发展研究》2007,(10):94-96
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当前,要提高关注民生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让关注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政府应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重点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资本的定义出发,对关于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与创新的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提出以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关系强度和网络中心性为基础的结构维度、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维度和以共识为基础的结构维度对创新有显著影响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组织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全新管理模式,所谓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效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自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研究和实践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实际上,早在学习型组织被正式提出之前,壳牌石油公司、惠普公司和3M公司等企业已经在实践中推行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美国排名前25家的企业中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改造自己;在世界…  相似文献   

9.
刘蓉 《广东经济》2012,(9):24-27
2011年2月19日,明锦涛指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偕、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玲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31-23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八部分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在中国,民生问题从提出、发展到最终解决,也就是从它产生的现实性、进一步演变下去的可能性、解决的必然性,将探讨民生、民主和民权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民生—法治国家的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路。这不仅需要诸多微观制度创设的智慧,还需要更多的宏观眼光,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中央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给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赋予新的艰巨任务。在改善民生的若干问题中,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着最基础、最实质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面对转型升级阶段多发的社会矛盾,只有适应社会变化要求,积极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和舆论引导,培育社会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毓新 《生产力研究》2012,(3):85-87,15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党和政府以及公民和社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新变化,社会管理中道德与制度权威性来源的变化,新型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格局的形成,倒逼、催生、呼唤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走基层、找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内涵,完善社会管理顶层设计;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创新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政府社会管理人员、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规范,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合理配置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各种利益协调、利益表达和利益保护机制,用制度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或者正在经历深刻转变,因此,探索形成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社会管理和建设却严重欠账,引发社会利益格局失衡、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心理不和谐,社会性冲突事件高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不仅政府主导和包办一切经济社会事务的发展模式行不通,单纯或过度依赖市场的发展模式也同样不可持续,只有政府、社会、市场各司其职、各行其事、互相制约,才能够均衡发展。必须明确社会管理的基本价值和目标,调整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优化社会结构,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扶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公民社会,惟其如此,经济发展才能够协调和可持续,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近年来草原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奖机制的建立实施以来,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牧区仍是我国经济、生态、民生、安全的“脆弱区”.本文以内蒙古为例,考察了牧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化解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以及201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资本理论作为解释当今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概念之一,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视角,扩大了的社会资本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朱培旭 《新经济》2013,(23):32-33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大业新形势下的新课题。认真深入分析和深刻汲取北非、中亚众多国家内乱的原因与教训,社会管理创新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笔者想就这个课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民生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二是转变政府管理体制,促进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三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强化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四是增强管理过程的开放性,确保群众利益的有效诉求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