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两部门经济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投入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技术进步,农业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新技术的增长,而新技术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全社会在投资上的支持,从而使农业要满足其科技投入上的需求,会日益依赖于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由于自然、经济等原因,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极不稳定,不仅增长非常缓慢,有的年份有的品种还出现生产徘徊甚至倒退现象,造成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紧张,价格上涨.因此,关心农业的人又逐渐地多起来,纷纷要求加强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认识,要求增加农业投入,搞好农业的基本建设,实现农业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在目前国家经济条件尚未根本好转的条件下,单方面要求对农业增加较多的投入,是不现实的.据1988年11月结束的全国农村工作会  相似文献   

4.
中西部是我国经济基础较薄弱,发展水平也较低的地区,但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中西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农业的比较利益过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若不尽早解决,将会极大地削弱中西部的发展后劲,而解决这...  相似文献   

5.
财政农田水利投入的取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和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绩效角度出发,提出了今后我国农田水利财政投入的取向原则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作为以农为主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已进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在我国加入WTO之际,迫切需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推动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始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可持续性增长进行评价。本文构建了农业可持续性增长方式评价的理论模型,并对其作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现行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不可持续模式。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农业、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的回顾农业生产技术的渊源尽管可以上溯到成千上万年,但是农业史、农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还是本世纪初才面世的。什么是“农业史”、“农学史”?起初大家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E·米韦斯在研究、概括了欧洲一些知名学者对这两个词汇使用上的区别以后,作出了比较清楚的解释。米韦斯认为,农学史是农业史的一部分,它的研究仅限于农业生产过  相似文献   

10.
投入要素与生产率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刀切模型平均法,综合考虑5种生产率分析模型,并根据各模型解释能力赋予不同权重,旨在得到更全面而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增长核算表解析了1990—2015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内部结构。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增长中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已经减弱,其中,劳动力和土地的贡献率低于化肥和农机;而生产率的贡献率却在增强,其中,技术贡献率日趋提高,特别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本文研究表明,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持续增长,前提是需要保证投入要素的稳定供给,重点是要促进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而长期动力应该是增加农业科研的持续投资。  相似文献   

11.
陈少华 《中国农史》1999,18(4):102-105
在我国历史时期的各个阶段,农业文献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表现在古代,是传统农书的承继、传播,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近代“西学东渐”时期,国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传播,主要是通过翻译外国农业文献、出版农业书刊;而后,随着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等各种事业的开展,近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由此产生、发展,其间各种农业教科书、科研专著、科普书刊等出版物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中国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佩民,安成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最终要靠科学技术。我国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队伍已初具规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基...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奔小康的对策思考郭承录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东西部差距越拉越大,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本专题研究从总体上探讨了双重体制时期农业资金积累投入机制运行过程和运行状况;并针对双重体制下形成的农业资金积累投入机制的不适应性,提出了我国未来农业资金积累投入机制的目标模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灾害风险的功能,它的建立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影响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尽快制定与农业发展配套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劳动力素质是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的提高和改进,农业劳动对象的拓展、升级换代,都是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到本世纪末,我国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必将上升为第一位因素。今后十年,我国农业要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则是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农民。 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生产是社会再生产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它既受环境系统、生物系统的影响,又受一定生产方式和在这个生产方式中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影响。在这个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中,每一种农业生产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结合都要靠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中,党和国家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把开发中西部作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和农业的经营方式决定了金融对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没有起到应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