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交通拥挤及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是城市公路和环境资源无偿利用产生的负外部性。该文介绍了西方国家关于城市道路定价的由理与方法,提出有效解决该问题应按照其社会价值或社会成本对城市公路进行定价。可行的政策手段有拥堵收费、通行税、泊车费等。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城市道路定价手段,来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政府行为外部性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国外,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探讨则始于19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及其后的经济学家在质疑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有效性的讨论中避渐形成了政府行为的外部性理论。由于政府在公共决策,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负外部性,如何克服和防范这种负外部性导致的政府失灵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构建可信承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在我国,强化政府承诺的可置信并构建对应的制度基础是克服和防范政府行为负外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三百 《世界经济》2016,(4):170-192
本文考察了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对城市移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而从中观视角为城市移民收入增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研究发现,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显著促进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所在城市大学生比例或相对多样化程度高于家乡城市是市外迁移者收入增长的源泉,而所在城市与家乡城市马歇尔外部性的差异对市外迁移者的收入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所在城市与家乡城市劳动力市场厚度的比值则与市外迁移者的收入负相关。具体而言,市外迁移者所在城市与家乡城市人力资本存量的比值每增加1%,迁移者的年收入增长约0.2%,雅各布斯外部性的比值每增加1%,迁移者的年收入增长约0.1%。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经济主体对第三者产生了效果,而这种效果既不需要付费,也不需要补偿。如果对第三者产生好的结果,那就是正外部性;如果对第三者产生不好的结果,那就是负外部性。近几年来,环境的外部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外部性引起的,消费行为的外部性和生产行为的外部性。本文分析引起城市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原因和在现实条件下,如何解决环境外部性,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城市群和城市规模理论、日本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分析了过度发展城市群可能导致“效率陷阱”,并从不同城市居民个人生活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了居民的效用,得出了要关注城市群的扩张和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促进城市经济均衡化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负外部性理论,主要从环境负外部性、空间负外部性和社会负外部性分析了高尔夫球场负外部性的表征,并进一步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监管缺位角度探讨了我国高尔夫球场负外部性的成因,以便从中找出有效的治理途径,促进高尔夫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视阈下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改革与战略》2009,25(2):61-63
文章首先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做了文献回顾,表明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庀古教授提出的交通拥堵理论即拥堵问题的负外部性及通过道路收费解决负外部性来展开分析的。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道路收费并不建立在解决负外部性的基础上,而应该视为一种高峰价格,同时比较分析了现实生活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做法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中国交通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外部性看信用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网络关系,是构成信用网络的基础。信用网络就是由一个个信用关系纵横交错形成的网络。信用网络产生了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分别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减少和增加。从利用其正外部性、减少或规避其负外部性的角度出发,文章认为,建立信用制度、惩罚机制、信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阐述各城镇化阶段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利用外资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含城镇化门槛效应的FDI区位选择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外资的城镇化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且以估计的36%城镇化率为门槛值,该影响会呈现"倒U型"变化轨迹。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较低城镇化阶段,由适度工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正外部性对城市利用外资有着正向作用;而在较高城镇化阶段,由过度工业集聚产生的拥挤成本等负外部性则会对城市利用外资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是理论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本文借鉴和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尽快完善公共品供给的决策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强化政府公共品提供的正外部性、防止和克服负外部性,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讨论通过借助市场力量矫正一次性方便筷子市场的外部性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治理市场负外部性问题的新观点:众所周知,一次性方便筷子是近年来引发争议较多的一个环保问题。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占国土面积的14%。而大量进口中国一  相似文献   

12.
朱富强 《南方经济》2017,36(7):37-50
共享经济减少了物品的闲置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品的功效,不仅可以增进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而且也有利于打造新型的低碳环保的经济形态。但同时,共享经济的无序发展也带来了两大严重问题:(1)准公共品性质滋生出大量的搭便车行为,进而使得运营商受损;(2)准公共品性质还滋生出强烈的负外部性,进而使得运营商获利。进而,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有效的治理机制,其中最佳机制是"强互惠"机制,而这依赖于社会网络的建设和文化伦理的培育;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明确的责任界定,其中可行的措施是设立"维安基金",而这有赖于新的制度安排和立法思考。一般地,只有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才能全面衡量新兴共享经济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而才能更好地引导共享经济的有序发展。很大程度上,共享泡沫的产生和破灭都体现出市场创新的盲目性,从而就需要政府的积极规划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代表相关利益的消失或减少。内部化为企业控制并减少外部性中的负外部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当代社会却出现了外部化和内部化并存的局面,如何正确利用外部性中的正外部经济效益协调外部化和内部化的发展模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厦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海南近年来迎接着大规模的"候鸟式"养老群体,他们的消费在拉动海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文章以调研数据和访谈资料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候鸟式"老人来琼旅居的季节性和聚居特点,进而剖析大规模"候鸟式"养老导致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季节性超负荷运行、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不堪重负、医疗服务容量供不应求、公共休闲空间捉襟见肘、岛内物价被季节性推高、社会资源被季节性浪费等一系列的负外部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候鸟式"老人使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价格、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助力美好新海南建设等消除负外部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朱红琼 《特区经济》2014,(11):173-176
环境税作为解决负外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效率、收入分配、就业、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环境税的生态补偿效应,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税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学理论中,外部性是一个与公共物品、市场失灵联系紧密的论题。当一个人从事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支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曼昆,2003)。根据该事项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或不利的.可将其定义为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特点来看,会计信息一旦披露便具有了公共物品的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投资者在利用会计信息时不能排除其他人对会计信息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刘伟贤 《北方经济》2007,(17):48-49
一、引言 在经济学理论中,外部性是一个与公共物品、市场失灵联系紧密的论题.当一个人从事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支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曼昆,2003).根据该事项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或不利的,可将其定义为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8.
李兵 《中国集体经济》2008,(13):142-143
目前,会计信息产权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会带来很大的外部性,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其显著的负外部性。大部分会计信息消费者消费会计信息时只注重它的短期效应,导致会计信息一次性消费行为普遍存在,进而使消费者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企业频繁的寻租活动,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寻租活动的影响,指出寻租活动与政府腐败的内在联系,进而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企业寻租活动提出合理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珍  徐柳 《中国经贸》2008,(24):131-131
本文针对企业频繁的寻租活动,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寻租活动的影响,指出寻租活动与政府腐败的内在联系,进而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企业寻租活动提出合理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