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而农村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理解生活方式,并着重阐述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生活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对此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以利于农村城镇化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30年,中国农民生活发生的几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回忆和统计数字见证了他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农业效益低下,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量减少农村人口,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民市民化取得很大成效,但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看,我国城镇化进程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固然有城乡分隔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进城后面临的就业歧视等方面的原因,但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城市的适应能力不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显得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它的欠缺和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是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不相适应。农民向村集体申请宅基地可以无偿取得.由此造成宅基地供应上的“大锅饭”,致使宅基地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不少地方今后也将无地可供。二是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农民现行生产生活方式已不相适应。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就在年初各界讨论城镇化最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人问一学者:你们都在谈城镇化,但你们问过农民到底希望城镇化没有?谁的城镇化,为什么要搞城镇化,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都说搞城镇化是为了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然而,前几年上楼的不少农民却在感叹人上楼了,鸡啊猪啊都没上楼,生活着实不易。不少上楼农民生活不易,已  相似文献   

7.
农民市民化,就是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以完成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农民市民化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开放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民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14,(4):22-23
正1980年,小说《陈奂生上城》通过农民陈奂生进入城市的际遇,生动地刻画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物质生活初步改善后的精神面貌。差不多已经成为中国农民代名词的陈奂生,在某种意义上,让很多人了解到了社会急剧变革中农民的所思所想。这样的急剧变革,在30多年后再次上演。在新一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大潮中,物质条件得到更大改善的农民,或主动或被动,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彭地 《江西改革》2001,(2):17-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收入快速增长,经济社会繁荣稳定。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农民增收难度也进一步加大,低收入农户过重的生活压力较为突出,考虑到我国加入WTO后一定时期内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低收入农民增收将更加困难。如果不及时制定对策、采取措施,不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不利于农村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8%提高到201 3年的53.7%,基本接近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虽然我国城镇化成绩斐然,但面临着城镇化进程远远滞后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事实,而且也面临着农民由“走进”城市到完全“融入”城市的城镇化转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宇 《唐山经济》2006,(8):37-37
震后三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比1975年增长42.2倍。农民恩格尔系数由1975年的84.2%下降到2005年的39.7%,下降44.5个百分点,已经开始接近富裕线。标志着唐山农民消费结构越过了一个质界线,农村居民整体开始向宽裕和富裕的生活迈进,我市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确评价山东省农民的富裕程度王策之近年来,山东省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富裕程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人认为山东省农民的收入颇丰,衣食住行条件比较优越,物质生活比较富裕,有望在1998年达到小康水平。还有人认为,山东省农民的实际收入甚少,物质生活还比较贫穷...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15):19-21
3月27日,中国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认为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这是对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再一次确认。那些从田间地头转移到车间工地的农民兄弟,有望迎来社会生活中的新春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临洮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来抓,以洋芋、蔬菜、花卉、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经济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富县”战略,全面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都在10%以上,每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其中农民从农业支柱产业中获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以上,切实改善和提高了城乡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然而,随着农村改革发展逐步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发牛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不断活跃,农村体制性障碍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七五”时期,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较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商品物质供应丰富,市场物价变动日趋平稳,1990年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一层楼,人均生活费收入首次冲突1100元,达到1148.73元,比1985年提高374.13元。  相似文献   

17.
新移民报告     
改革开放可以被看作是执政者与社会达成的一个契约,即在稳定中将中国建成小康国家、实现现代化,满足国人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的需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但社会契约并不是无限有效的。这个契约在过去三十年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巧合与必然     
1978年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一份“包产到户”的文书上按下手印,由此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峰 《浙江经济》1999,(2):34-35
回眸改革开放20年,浙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专业市场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块状经济,而且也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1997年全省有建制镇993个,比1978年增长了6倍,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35%,比1978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小城镇已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散的中心、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的中心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车阳 《中国西部》2010,(9):36-37
过去的20年,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浪潮如喷泉般不息。同时浮躁与创新,功利与务实,娱乐与跳跃,我们生活的时代正在像万花筒一般,展示着一幅幅色彩斑斓但又毫无征兆的画面。但在色彩的同时,也会跳跃出一篇篇以黑自灰为底色的图景,物质时代的来临让更多的名词有了前缀“物质”二字,物质生活、物质女孩、物质婚姻。但当“药物”与“物质”联姻,“药检”与“物质”并排,药物何以有安全,药检又何以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