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海战略”是在未知的市场空间中制定、实施的战略,其理论精髓是价值创新。价值创新的特点是:它是一种中长短期战略创新,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其理念是超越或逃避竞争、前提是捕捉变化,它首先是一种观念或理念创新,其创新绩效显著。价值创新在体现的需求、增加的效用、成本与效用的关系、产品遵循的供需法则、战略地位等方面与传统创新存在不同。成功的蓝海战略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企业要正确认识蓝海与红海的关系,慎重选择、动态应用蓝海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价值创新为出发点,具体的阐述了企业蓝海战略体系,从制定蓝海战略,到实施蓝海战略。企业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进而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3.
苗杰  郭蒙 《时代经贸》2013,(12):164-164
本文以价值创新为出发点,具体的阐述了企业蓝海战略体系,从制定蓝海战略,到实施蓝海战略。企业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进而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时候,一定要很好的研究、总结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分析自己产品的特点和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综合考量本企业的人力、技术、设备和成本升高的容忍度,为成功的实现差异化战略的目标做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供求格局已初步实现买方市场,优质客户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资源,银行已从追求"规模效益"转向挖掘"客户效益".而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创造并攫取新需求,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必须借助客户关系管理(CRM).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顺利实施蓝海战略而言,客户关系管理举足轻重.基于此,本文从客户关系管理这一角度切入,对蓝海战略实施的基础前提--客户关系管理作了简要分析,以期构建能顺应蓝海战略实施的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顾客满意战略的陷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小龙 《生产力研究》2007,63(4):128-129
顾客满意战略广为应用。根据顾客满意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文章分析了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面临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顾客中心导向在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中的积极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但针对制造企业不同情境下的服务化战略选择,宜采取何种顾客中心导向以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成功获取这一问题在过往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拟从顾客中心导向视角出发,以华东、华中、华南208家各类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制造企业不同服务化战略选择的情境下,不同顾客中心导向的秉持对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造企业所秉持的顾客中心导向与制造企业特定服务化战略性质保持相对适应或匹配的情境下,企业顾客中心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往往更加显著。即制造企业特定服务化战略的选择或实施,如果能在组织内部塑造与企业服务化战略类型性质保持相对匹配或适应的顾客中心导向,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或绩效成功获取的概率将更大。  相似文献   

8.
战略视角决策是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隐含前提。战略视角包括以竞争战略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战略视角和以蓝海战略为代表的重构主义战略视角。从挖掘理论本质出发,对比分析了两种战略视角的内涵和特点,采用理论演绎方法,揭示了两种战略视角整合情况下的产业内企业数量与行业平均利润间的长期关系、短期关系以及调整过程,基于演绎分析归纳了影响战略视角决策的3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战略视角决策框架,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视角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宏 《生产力研究》2007,(1):111-112,125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必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施差异化战略,构筑企业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的内容包括: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实施差异化战略存在风险。企业应以提升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龙玉祥 《经济论坛》2003,(15):31-32,36
随着顾客需求发展到今天的“心灵时代”,即追求“心的满足感与充实感”的时代,单纯的物质交换关系已很难承载和覆盖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全部内涵和空间。CS战略的实施打开了企业与顾客所有的联系通道,广泛建立了企业与顾客心理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为全面构建企业与顾客(内部和外部)心理契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经营战略由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发展到以顾客为中心,追求顾客满意,进而构建企业与顾客稳定的心理契约,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全新视野和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人性化发展趋向。一、CS战略与心理契约(一)CS战略CS战略即顾客满…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发展的蓝海战略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海战略有别于传统中小企业发展理论.它是在价值创新的理论基础上以价值曲线、四步动作框架、坐标格和战略布局图为分析工具的一个战略制定与实施系统.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视角,对中小企业获得持续性赢利的市场空间、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可以从替代性行业、不同战略类型、客户链、互补性产品或服务、客户的功能性和情感性诉求以及未来中发现自己的"蓝海",开创全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自《蓝海战略》出版后,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理论以及方法在学术界和管理实践中有了新的选择和范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参与到企业战略的今天,从蓝海战略的角度重新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规划和梳理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本文利用战略布局图、四步行动框架、客户效用表格等分析工具,将蓝海思维纳入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之中,试图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的蓝海战略,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蓝海区域。  相似文献   

13.
战略的核心是建立企业与环境的匹配关系,而企业与环境的匹配不会自动产生,它是战略行为的结果,是一种主动或被动选择的结果.本文指出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匹配是一种欲达到的结果状态或目标状态,而导致结果能否出现,主要受战略行为的影响,包括战略的主动行为、被动行为或不作为.战略风险的形成是由于战略行为未能有效保持企业与环境的匹配而使战略目标偏离于预期.战略行为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未能将战略、资源、能力与环境的匹配失衡降低在组织承受的范围内,使战略目标偏离于预期,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战略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战略行为包括战略决策行为和战略实施行为,本文重点分析了战略决策行为和战略实施行为中战略决策风险和战略实施风险形成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4.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溯源及防范机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连不断的集团客户事件警示我们在理论指导下系统研究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本文从集团客户自身经营特点剖析了其信贷风险的系统性特质,并认为与宏观经济、行业系统性风险相比,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多发性.根据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来源,论文基于信息经济学论证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实质,针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缺陷,提出了系统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集团客户防范机制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6.
饭店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满足顾客需求进行的,对顾客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基于"手段-目的"(mean-end)模式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的分析,引导饭店探测顾客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制订适当的经营策略,提升饭店顾客价值,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适时的战略创新是企业应对当前竞争环境恶化的关键举措。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微观视角,构建并检验高层管理者文化主导信念——“刚健有为”思想测量量表及其对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模型,揭示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对企业战略创新的作用机制。采用68家企业293份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因子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刚健有为”思想量表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中正”3个维度构成;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对战略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对组织惯例更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层管理者学习导向和员工人力资本共同正向调节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关系;组织惯例更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战略创新水平,并在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和战略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可为企业实施战略创新,在复杂恶劣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物流枢纽城市是自然与人为的结果。其形成因素可概括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优越的经济区位、畅通的运输条件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主导,后者主要包括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政府应从供求两方面来提出有关政策措施,才能因地制宜地切实推进推进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规划"为依据,建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单指标历史标准的方法,以及多指标综合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不仅从纵向分析了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西部地区的变化,而且对西部地区十二省份进行了横向比较,全面论证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7年以来西部地区的变化过程和现状,以期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Instituting an initial round of centralized wage setting before an ultimate round of decentralized wage bargaining may actually raise employment. A general multi–equilibrium model is set up with strategic complementar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technology through aggregate demand spillovers. In this model, centralized wage setting to establish an outside option wage, which is selectively binding on lo–tech firms, may achieve the "big push" to a hi–tech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higher employment, output, wages and prof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