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海霞  郭琼莲 《商》2013,(13):293-293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有悖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存在劳动教养、无罪判决的极少适用、犯罪嫌疑人无沉默权等问题需要解决,而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加强人权保障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
刘恒睿  程心怡 《商》2014,(50):199-199
刑事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视为刑事司法活动的客体。犯罪是任何一个阶级社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纳入人权保护的视野,积极寻求刑事司法中抵制国家权力,保护被告人权利的方法和规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关注的目标和研讨的热点。本文从被告人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去除被告人犯罪化标签的意义,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吹响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新号角.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刑事追究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司法机关在运用这一手段打击犯罪过程中"证难取"、"损难估"、"罪难定",却给知识产权保护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4.
《商》2015,(14)
坦白,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随着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坦白从宽"正式写入我国刑法,坦白从宽从刑事审案政策上升到具体法律规定。本文将浅析坦白从宽的涵义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所谓恢复性司法,是以保护被害人的利益为核心,注重发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在解决刑事矛盾中的能动作用,通过沟通谅解,化解矛盾,最终达到以被害人得到物质、精神补偿,犯罪嫌疑人重新融人社会,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为目的的一种司法模式。重视探索和实践好恢复性司法模式,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很重要和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要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综合考虑具体案件的相关因素,当前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应探究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责.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是国家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目的的直接推动下,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各种方针、原则、策略以及措施的总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刑事政策存在的不足,并为完善和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对未成年人犯罪比较盛行的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刑事涉案财物不仅关系到受害人的权利保护,也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权利。我国在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的立法法条上内容比较原则,没有确定的概念认定、范围、而且在实践中存在涉案财物保管不善等问题出现,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混乱。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的涉案程序处理模式和外国程序处理模式,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各国在处理程序上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梦  张明宇 《消费导刊》2009,(14):135-13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强调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是我国对实行20多年的"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是刑事政策的新发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刑事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减少和预防刑事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既要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郑修站 《商》2014,(11):210-210
当事人刑事和解,简而言之,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与被害人通过自愿的方式协商后达成和解而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司法模式。当事人刑事和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刑事诉讼宽严相济政策,保障当事人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商》2012,(9):143-143
我国2005年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国内学界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已经有所研究,2013年1月起生效实施的《刑诉法修正案》中新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规定,又引起了对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再一次探讨。鉴此,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司法现状,分析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使得我国的社会治安形势较为严峻,犯罪率居高不下。其中,以少数民族成员为犯罪嫌疑人主体的各类型犯罪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暴力恐怖犯罪为代表的三股势力。这些案件的发生给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秩序和各民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在内地省份部分少数民族的流动群体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但又受限于民族保护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问题。文章以研究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不对象,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通过行为研究和列举数据的方式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犯罪控制进行分析,以期可以对我国少数民族犯罪政策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文 《中国电子商务》2013,(23):250-25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多,近年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持续增多,特别是近两年呈现高发态势。如何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加强预防、教育、感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已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法律已对未成年人犯罪做了特别规定,但是由于配套机制的缺失,相关职能部门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刻不容缓的摆在了我们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1):215-216
刑事案件是由于犯罪嫌疑人侵犯了国家保护的社会关系而引起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起诉,法院审理进行判决的案件。在我国刑事案件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以主刑为主要刑罚涉及的就是监禁罪犯、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但这种处罚的形式对于被害人的损失无论是身体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这就催生了刑事和解这一理论,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乡宁县人民检察院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严打"方针,切实履行批捕、公诉等职责与公安、法院等单位密切协作,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在开展"严打"的同时,检察院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对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双方达成谅解的前提下作出不捕、不诉决定,被临汾市电视台<论理说法>栏目播出,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4)
沉默权是程序正义的体现,是刑事诉讼中被告、犯罪嫌疑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体现司法公正的最低标准之一。正式确立沉默权制度对于我国控制刑讯逼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4)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享有立案监督权,立案监督权的行使对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立案监督仍存在着监督对象片面、监督范围狭窄、监督措施不力等问题,导致许多不合法及不合理的现象屡有发生。应从完善立法扩大监督对象和范围、规范监督程序、强化监督措施及机制等方面完善刑事立案监督。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犯罪嫌疑人的文件档案,财务报表经常以word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中.本文通过分析word文档的结构,从而达到提取完整或破损word文档中关键信息的分析和取证工作,为公安机关有效的打击犯罪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中,设立了立功制度,成为量刑以及减刑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有利于犯罪分子积极揭发犯罪,争取减轻处罚,而且对于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立功制度的设立,不仅是刑法方面更是我国实体法领域的一个重要完善,而且对于我国程序方面的法律适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着重从立功的量刑的程序性方面的问题加以研究!一、立功主体之定位谈到立功,无论是从实体方面还是在程序方面,首先都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便是立功的主体问题,必须要弄清楚什么类型的人符合立功的条件,才有资格去立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立功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目前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关于“立功主体”的论述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立功主体在实体法上表现为犯罪分子,在诉讼程序上表现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身份。”[1]第二,“我们认为,我国《刑法》第68条规定中的‘犯罪分子’应当是一个泛指,它的外延应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也即立功的主体应被界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2]第三,“立功的主体必须是已被司法机关所控制的犯罪分子,即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3]...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1日起中国政府为减轻"白色污染"实施"限塑令".之后调查显示,各地、各业态执行成效不一,特别对于集贸市场和摊点的监管成为工作的难点,而且有随监管力度的减弱而式微的趋势.不过,在部分城市,一些好的办法已经被使用,最为突出的便是杭州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限塑令"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杭州市贸易局在"限塑令"的推进过程中使用的政府工具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提出政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