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行动派有三个代表性动作:做深产业链、做厚防寒服、做宽护城河美国著名营销大师齐格·齐格勒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被问到:“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齐格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助手把一列模拟火车和一段模拟铁轨拿到台上。他把一个小木块塞进火车的驱动轮前,然后按下火车的开关。在小木块的阻止下,火车轰鸣着但寸步难行。“刚刚从静止状态启动的火车,可以被小木块阻挡,但一列火车一旦跑动起来,就会产生无穷的威力。当速度达到最高时,它甚至能撞穿一堵1.5米厚的水泥墙。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吻错了 一对新婚夫妇乘火车旅行。火车进入一个隧道,漆黑一片,过了很久火车才穿出隧道。 丈夫伏在妻子耳边小声说:“早知道隧道这么长,我就该亲你一下。” 妻子惊叫起来:“怎么?刚才吻我的不是你?”  相似文献   

3.
笑口常开     
我还是别看了吧妻子雇了个油漆工回家将卧室油刷一新,那个油漆工下班前还未漆完。丈夫晚上回家,不知道油漆未干,开电灯时把手印留在电灯开关的墙壁上。翌日,油漆工来继续工作,妻子对油漆工说:“请你到卧室来,我要你看看昨晚我丈夫摸过的地方。”油漆工脸一红,尴尬地说:“不,太太,我还是别看了吧……请您也自重!”双胞胎洗澡双胞胎洗澡母亲给两双胞胎洗澡后,把他们放到床上,其中一个哈哈大笑,母亲问:“笑什么?”他说:“你给哥哥洗了两次,而我一次也没洗。”仅仅为了听得清楚些?“医生,我的听力不好。”“你吸烟吗?”“是的。”“喝酒呢?”“…  相似文献   

4.
<正>1987年,一位17岁的少年带着父亲给的1万元,背着从各个作坊搜集来的600双鞋,买了一张站票,就这样踏上了一列从福州开往北京的火车……在北京,他人生地不熟,为了打开销路,就天天往西单、王府井跑,推销自己的鞋。从那之后的四年里,他靠着从老家背鞋到北京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他也发现家乡作坊的鞋只能卖十几块钱,而有品牌的鞋却能卖到几百。1991年,这位少年回到了家乡晋江。他下决心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专注     
翟云峰 《乡镇论坛》2008,(36):M0002-M0002
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很有名的算命先生,人人都说他算命很准。但是偏偏有一个人不相信,于是就把算命先生请到了家里,想试试到底灵不灵。主人请算命先生吃完饭以后,拿出了一把名贵的茶壶,问道:“请给我算算,这茶壶什么时候会碎掉。”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这个专业就是他的不可替代性。作为主持这个栏目的人,我时常想:我的专业到底是什么呢?能给《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读者提供出哪些够得上"专业"的东西呢?我整天最熟悉的内容就是宏观经济,特别是其中与国家政策有关的宏观情况。这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有条件、有功夫接触的。因此,这似乎可以作为我和我所接触到的人的"专业"。因此,我想,拿这些内容奉献给"多棱镜"的读者,可能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办法。我希望拿这方面的内容形成此栏目的特色。至于效果如何,还请读者诸位多多指教一包括给主持人来信点题,告诉我您想知道经济领域里的哪些内容,算是给栏目做一回"命题"人吧。  相似文献   

7.
“制造需要”的智雄井植智雄井植创办的三洋电器公司,是从一家生产自行车用电灯的小厂起步的。1947年,日本制造自行车灯的企业共有16家,但年总产量只有10万只。在这个小产品、小批量、小利润的行业里,大家都在勉强维持,有的已经在另谋出路,但智雄井植却不然。他认为:日本大众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而没有灯的自行车在晚上用很不方便。那么,为什么装有电灯的自行车却寥寥无几呢?就是因为价钱太贵,并非大家不想用。于是,他宣布:“我要‘制造需要’!我要创造一个光明灿烂的自行车灯的世界!”当时的业界既感到吃惊,又笑他愚蠢:“我们这样拼命,每…  相似文献   

8.
7月1日,远在中国西藏的张先生从拉萨坐上了一列专为高原设计的特制高标准客车,穿越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行程4300多公里,来到上海;换乘地铁后,他来到了上海世博园.在世博园铁路馆前,他被静卧在那里的一列时速38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深深吸引了,那低阻力流线型车头,美观大方,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张先生兴奋地前去跟这列动车组合了一个影.  相似文献   

9.
周斌 《人力资源》2016,(1):58-60
某大酒店的人力资源总监顾先生曾给笔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们酒店有位"泡病假"的"男子一号专业户",长期以来谁对他都没有办法.顾先生上任后,有次审核这位男员工的病假申请(他们单位规定,员工请病假不仅要凭病假证明,还要附上挂号单、病历卡、诊断书、结算单等).这位员工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而顾先生早年又是学过医的.当他看到这位员工所拍的X光片子时,突然愣住了——这当中有个若隐若现的光亮部分,怎么有点像女性安放的节育环?而他明明是一位男员工啊!后来他找到其他医院的医生来看,果然是一枚女性的节育环!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等一分钟吧新千年到了,有个人问上帝:“伟大的上帝,在你的眼睛里,一千年时间意味着什么?”上帝回答道:“只意味着一分钟罢了。”万能的上帝呀,在你的眼睛里一万个金币又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意味着一个小钱罢了。”“慈悲的上帝呀,那就请你恩赐给我一个小钱吧!”“好,可怜的人,就请你稍等一分钟吧!”误导老汉的儿子到南方去找工作,忘了带学历证,于是打电话让老汉赶紧邮寄。老汉来到邮局,问:“邮寄东西什么最快?”答:“特快专递。”邮局职工还打了个比方:“比如你住在十层楼,从十楼走下来,这是普通邮寄;从十楼跳 下来,这…  相似文献   

11.
不得不死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7,(22):136-136
可以列在这一题目下的死人不止百千,今天只说三个。第一个叫傅瑕,是春秋时候郑国的大夫。郑厉公流亡国外十四年,这一天偶然碰见了傅大夫,便一把抓住不放。傅大夫是郑国重臣,很后悔没事儿出来瞎溜达。郑厉公给了他一个听上去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要不你帮我回郑国,要不我送你上西天。"  相似文献   

12.
做可爱的上海人!成为了上海作为一个整体的目标,这七个字拆散开解读,难不倒7岁的小学生,而组合起来,也会让有得意大手笔的大家感到责任所包含的份量.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依靠立个法,来个行政规定,而即刻见效.它需要培育和引导,关键还要让别人从心底里承认你,这一难度要远远高于东方明珠电视塔.然而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却又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不信吗?那么就请你看看上海大众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平凡小事吧.  相似文献   

13.
“您好,这里是万向集团.请问您要找哪一位?”“对不起,他开会去了,是否可由我转告,或请把电话号码留下,他来了,我请他打电话给您.”接着迅速地记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并说:“谢谢,再见!”在场的一位机关干部目睹了这一情景,深有感慨地  相似文献   

14.
笑口常开     
小张的朋友问他:“请问,每次你和你的妻子争吵都是怎样结束的 ?”  小张回答:“每次都是她跪在地上向我爬过来。”朋友大吃一惊:“真的吗 ?真难以想像。”小张说:“确实如此,她一面爬一面说,‘你这个胆小鬼,赶快从床底下给我爬出来 !’”更有趣的笑话 某单位老丁,耳朵非常聋,但他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一点。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吃饭,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老丁也跟着别人哈哈大笑起来。一会儿,老丁说:“这个笑话很有趣,但我给大家讲一个更有趣的笑话。”于是,他便讲了起来,大家听后笑得比刚才更厉害了。正…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有一年,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电灯公司以月薪11美元的费用雇用了一名年轻的技工。这名技工打进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每天工作10小时,常常花费半个晚上呆在一间旧棚子里工作,一门心思要设计出一种新型引擎。但这名技工的父亲是个农民,他认为他的儿子只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邻居们也都说,这位年轻技工是个大笨牛。每个人都在拿他取笑,没有一人认为他笨拙的修修补补能够搞出什么东西来。的确,除了这名技工的太太以外,没有人相信他。当忙完白天的工作之后,他的太太就在小棚子里帮他研究。冬天,昼短夜长,天色很早就暗了,他太…  相似文献   

16.
国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商人匆匆而过,向乞丐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但忘了取铅笔。过了一会儿这位商人返回,取了一根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然后匆匆离去。几年以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时,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士向他致谢,告诉商人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他的生活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一句话:“你我都是商人。”而在这以前,他仅仅只把自己看成一个乞丐。对于这个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其有不同的领会与感悟。这也同样给企业经营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做什么的?是一位商人,还是一  相似文献   

17.
《中外管理》2006,(2):66-66
哲理的故事 基铺一列火车挂了两个九号卧铺车厢。但所有旅客都是正常人,他们都会从一数到九、所有强了九号车厢票的旅客都认为九号车厢就是八号车厢之后的那个车厢,而不是十号车厢之前的,所以大家全都坐到了第一个九号车厢,第二个九号车厢的女列车员非常惊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饮酒行为是否过度,并及早采取行动呢?为此,有人设计了供饮酒者自己评定的问卷。这一问卷共有11个问题,如果你有2个问题答“是”,就应引起警惕,如果你有3个以上问题回答“是”,就说明你的问题比较严重,最好去找专科医生咨询或就诊。这11项问题是: 1.在社交场合饮酒时,你是否会主动要求给你的杯子里加酒? 2.如果情况允许,你是否愿意自己多喝一点而让他人少喝一点?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对于张从明来说或许是他这一生中最值得记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带头人”,而在锡都个旧市获得这一殊荣的仅有张从明一人。回想起自己从一个下岗工人到总经理的风雨人生,张从明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判断中国经济有两 个法门,一个是“远 看”,一个是“求简” 中国是一棵大树。置于世界之林,这 棵大树要怎样看才对?不是容易回答的问 题。想看个明白的人又如此之多,是为难。 时近2005年年末,《中国企业家》杂志确 定了一个视角——“商业年轮”——请了 多位名家,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 他们究竟看得怎么样?请读者品评吧。 “商业年轮”当然是一个借用和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