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从产量200万辆到1800万辆,从世界排名第8位到世界第一产销大国,中国汽车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而这十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年。十年前,中国入世谈判时最担心的产业之一是汽车业;十年后,变化最大、成绩最为辉煌的产业还是汽车业。"汽车!汽车产业当时是被认为难度最大的,但在入世后,汽车行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却是最大的,最直接的。过去我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效果很难立竿见影的体现出来,但恰恰汽车行业做到了这一点。"当记者问及"入世后中国哪些产业变化最大时?"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2.
做好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过渡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加入世贸组织3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认真履行承诺,充分行使权利,国际经贸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增长,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弱势产业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国民经济在开放中平稳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我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应对工作是大有成效的。从2005年起,我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主要表现为:一是入世“后过渡期”国内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加大。我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的具体标志是:进口配额许可证全部取消;除汽车及零部件和少量化工品外,…  相似文献   

3.
《WTO经济导刊》2005,(1):5-5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入世三年来,中国所遭受的冲击并没有象入世前预计的那样明显。但是,随着2005年的到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和各种保护措施的渐失,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将逐渐显现,国内一些敏感行业将面临真正的冲击。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为遏制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不利条款,  相似文献   

4.
《WTO经济导刊》2005,(3):5-5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入世三年来,中国所遭受的冲击并没有象入世前预计的那样明显。但是,随着2005年的到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和各种保护措施的渐失,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将逐渐显现,国内一些敏感行业将面临真正的冲击。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为遏制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不利条款,  相似文献   

5.
自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可谓突发猛进,汽车销量从2001年的230多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00万辆,车型也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汽车外形设计越来越时尚和多样化了,动力技术越来越强,配置也越来越先进。总体而言,入世十年,我国在售的汽车造型更为流畅、接缝更为匀称,漆面更有质感,大灯更有灵性,内饰更为科技、精致、时尚。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今年将加入WTO已是势在必行,面对加入WTO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人行业都在积极整改,以便在全球经济一体经的大潮冲击下,寻求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虽然在20多年来了长跑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汽车产业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被国外各大汽车公司视为全球最后一块,也是目前最活跃的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将是各大汽车公司群雄有逐的战场。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以后我国履行承诺不断调低关税,2005年以来平均关税水平已降到10%以下。与根据我国各行业与国际市场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降低关税不同。加入WTO以后,关税降低多少,哪些产业要降低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而是需要双方、多方协商决定,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强制性和外在压力,势必对国内尚不成熟需要保护的产业造成冲击。本文就中国入世以后关税变化对国内制造业与农业的影响做出分析,并探讨适应WTO环境下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政策。  相似文献   

8.
新革命的投资去向 不少中小投资者都为投资去向发愁,你有没有想到投资汽车服务业呢?入世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调查后,预计2010年我国轿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因此与之相关的汽车配套服务行业将蕴藏着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入世后以来,正面效应十分明显。原来预计的对国内一些产业(主要是金融、保险、电信、农业、汽车)的冲击,并未出现。积极效应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电信产业虽然增长迅猛,但由于人为的进入壁垒造成长期垄断,致使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我国已经入世,外资必定会大举进入我国电信服务市场,给我国电信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要想减轻外资的冲击,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建立完善电信保障体系,加强电信立法,扩大电信准入和有效竞争,制造对电信产品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