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如何缩小经济收入的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均等化发展的首要标志是经济收入差距缩小。战后持续1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促使日本实现了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就业率。日本政府的税收制度有效地发挥了缩小阶层差异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社会再生的各种制度援助。日本最大的社会差别是农户与城市工薪者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1973年农户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城市工薪阶层,成功地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在国际上建立了“富裕社会”的形象。日本的相关经验值得正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和阶层差异扩大困扰的中国参考和借鉴。                     ——编者  相似文献   

2.
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都对人们在利的追求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好利”、“自为”都表现了人性恶的一面,但都是从人们一出生就有的,不可避免的,君主可以利用这些去实行法治,实行奖罚并重,对人民进行管理.但是,法家对人性的看法是比较极端和片面的,我们应该有甄别地吸取积极的,摒弃极端的.  相似文献   

3.
周雁 《发展研究》2005,(4):74-75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见,在我国努力实现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地位日益显著,他们正在成为在众多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群体,象征着一个时代人们生活富裕的到来。逐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在全社会的比重,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构建富裕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怎样组建中国企业家阶层?为什么要提出组建这个阶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构建中国企业家阶层的“理论框架”,提出“两种假说”,并以考据为其依据;第二部分是中国企业家的作用和界定指标;第三部分是“构建对策”,提出一个确保企业家阶层成长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朱鸿鸣  薄岩 《发展研究》2016,(12):35-38
目前,存在着不利于积极稳妥“去杠杆”的五大认识误区.误区一是“去杠杆”需要偏紧甚至紧缩性货币政策,其风险是给货币政策施加过多的负担并导致反效果.误区二是“去杠杆”应主要依靠股票市场,这会导致股票市场被赋予其难以承担的任务,存在人为推动“国家牛市”,诱发股市泡沫的风险.误区三是将居民部门作为杠杆转换的主攻方向,这会带来大规模资产泡沫的风险.误区四是将“去杠杆”仅理解为总量意义上的去杠杆,这会导致对流动性风险和内嵌杠杆的忽略.五是将“去杠杆”理解为短期内的“降杠杆”,这会导致冒进地“去杠杆”,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杨兆钢教授在芒针学方面造旨颇深,临证善用芒针治疗各种痛症,选穴配方少而精,强调针灸“治神”、“调气”,务求理想之针感,以疏通血脉,经络通,气血行,则经筋得以濡养,注重针芒直达病所,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人格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家的界定现有关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三种。1.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决定社会权力转移和社会制度演进。在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在资本主义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步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专门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核心,成为决策的依据,这时权力也从资本家转向技术阶层。技术阶层是指科技人员、管理阶层,企业家是管理阶层中的一部分。2.熊彼特的“创新功能说”。  相似文献   

8.
社会阶层分化表面看来是很具有学术色彩的话题,其实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研究,再结合国内现状,分析介绍了什么是阶层分化以及影响阶层分化的主要几点因素,总结了前人研究过的关于阶层分化与居民生活联系的密切性.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肖楠 《新经济》2004,(4):86-90
“一个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冒起”,这是报刊上的大红字标题。乍一看去,颇让人心动,于是我们对私营企业展开了调查:你们过得还好?回答却出乎意料之外:我们在阴影里讨生活,我们是“二奶仔”,我们藏头露尾,我们没有地位,我们想不干了,我们想移民国外。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开放时代》2012,(3):71-87
资本与劳动双密集型的小规模家庭农场远比大农场适合中国实际,这是黄宗智先生为“中国隐性农业革命”提出的农业经济学的命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规模家庭农场及其经营者的存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安徽芜湖农村的调研显示,根据农村土地耕种规模及收入状况,可蒋当前农民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上阶层、中农阶层、中下阶层、贫弱阶层等五大阶层。其中,作为经营小规模家庭农场、获取中等水平收入的中农阶层,因其独特的社会禀赋和在农村阶层结构中的特殊位置,在乡村治理和农村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着中间阶层、释放中农价值的角色,并造成乡村治理中特有的“中农现象”。新兴中农阶层的发现,将“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带进了社会学阶层研究的经典命题之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的分层理论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看,目前除靠拿“俸禄”来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薪阶层以外,又悄然崛起了一个靠吃银行利息或其他利息来维持基本生活的新群体——食利者阶层。正确地看待这个阶层的现状,客观辩证地评价这个阶层的功过是非,将十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信息》2009,(6):123-123
“我喜欢我选择”,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来于内心的社会认同与处世态度。这之外的感召力和深化度也能将个人风格加以企业化,许多欧美商业大腕甚至因此成为“政教合一”的企业精神领袖。下面我们将介绍七种作为一个新崛起的贵族阶层所必须知道的生活方式,解析5个w,并列出奢侈指数、成本,为您全面了解与明智选择提供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将东亚传统社会的特征理解为"小农社会",旨在不依赖封建制等西方概念,从东亚固有的特征去理解东亚传统社会,同时以新视角去理解儒学、朱子学和社会构造的关系。儒学、朱子学一直以来被视为东亚传统社会的共通点,但学界对于为何朱子学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朝鲜和日本也成为支配性思想这一问题却没有展开充分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东亚三国的统治阶层——士大夫、两班、武士的存在形态对该问题进行阐释。随着16—18世纪东亚地区集约型稻作技术的确立,作为生产主体的小农经营逐渐形成,小农经营的普遍化又导致了统治阶层与农业生产的分离。朱子学在朝鲜和日本获得统治理念的地位,与统治阶层的这一变化有紧密联系。小农社会不仅成为我们今天所谓"东亚传统"的核心部分,在19—20世纪的"近代化"过程中也维持了生命力。从这一意义出发长时段地考察东亚社会的历史,可知其最大的分水岭并不是"近代化"的前后,而是小农社会形成的前后。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转型滞后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必须尽快推动企业家的转型。1.正确认识企业家的作用,为企业家转型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对我国的社会结构、人们的行为方式等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再加上个别人的行为损害了企业家的形象,企业家成为“暴发户”、“国有资产盗窃者”和“腐败的始作俑者”的代名词,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追究企业家“原罪”的风潮。这种社会舆论严重歪曲了企业家的作用,阻碍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关注的是日本明治时代“文明开化”过程中的“风俗改造”,以及“公德建立”和小学修身课程中的“公民教育”所带来的“人”自我精神的近代转型,即传统社会向近代精神文明的转型.一切社会改革需要人的新风尚、新思维,需要人自身的整体改造去实现.日本近代社会转型的经验说明:一个自信的民族对传统的改造与更新是不应该感到畏惧和恐慌的.同时,明治二三十年代小学修身课本中,以儒家为核心的“忠君爱国”与日本的“皇国”、“皇民”结合为一体的教育酿成的军国主义,不仅危害了日本本国人民,更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仔细、深入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利与弊,也许会给当今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言 《经济》2005,(10):28-29
五十余年来日本自民党“党中有党”的派阀制度,随着日本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正在迅速走向消亡。这是日本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郭霞 《商周刊》2014,(6):43-44
自容闳赴美,至今已经160余年,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入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留学生”一词,原本与现在的“留学”没有关系,它始于中国盛唐,日本的学生随着遣唐使来到中国,有的学生“留”下来在中国学习较长时间,日本人称作“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看重人情的国家,人情消费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活在象牙塔里,还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也面临着人情消费。由于大学生受消费对象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人情消费的原因主要包括为“情”、为“礼”、为“利”这三个方面,且三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完全单一呈现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呈现差异性,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生育意愿,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效应,但在高收入阶层中没有呈现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从“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考察教育对不同收入阶层作用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受到“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低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教育—文化”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育意愿,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相似文献   

20.
一股“空嫂”的旋风刮过申城,又闻沪上引进“洋空姐”的消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从东瀛日本招来7位“洋空姐”,这消息经传媒披露后,很是引起大众的好奇,这些“洋空姐”为啥到东航打工?她们来后又想些什么?…… 且让我们走近这些“洋空姐”,去看看问问。 这7位东航空姐行列中的“外来妹”,8月5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