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数学的美在科学中无处不在,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明丽的山水,醉人的鲜花",是大自然之美;"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色彩"是艺术之美.同样数学也具有美感.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宅院在历经沧桑之后仍然无声的立在那里,但当你走进它,就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包围着你,感染着你,如果说这不是美,又是什么呢?如果将这种发自内心的、本民族的美传承下去,在新建筑中运用和发展,就是一种生长之美。 相似文献
4.
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中,谚语丰富多样、活泼生动,它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精炼传神、平易质朴,具有鲜明的汉民族语言特色,充分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为此,就汉语谚语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语谚语的例子来展示其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不久,“文物相对短缺”的现象渐渐凸显出来,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许多关心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的专家学者为此献言献策,寻求解决办法。笔者不揣浅陋,避开文物的作用,从分析“文字之美”入手,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而在殷周之后,青铜器多用于祭祀而用,饕餮便以此发展而来,虽形象张扬可怖,却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引发学者们对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祭祀文化的考究,而其作为一种纹饰也成了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由青铜器发展而来,同时又促进了青铜器的发展并使其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如今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也不乏展出的各式精美青铜器,而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一直未停止过,尤其是含有饕餮的祭祀青铜,可以说至今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陶瓷制造工艺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创造。它通过火把软粘土变成硬器具。陶瓷的出现使人们对水的依赖性降低,促进了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山西怀仁窑油滴釉的艺术之美和发展现状,对怀仁窑的制造艺术进行了系统的赏析,以期促进油滴釉技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3.
14.
李传璋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5-56
鸣凤之死的情节设计看似偶然,但在偶然性中蕴藏着生活逻辑的必然性,她绝望的抗争,喊出了五四一代青年女性"我要做一个人"的自由呼声.鸣凤之死具有悲壮之美,它无声地影响着<家>中不幸的人们,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和对悲剧根源的沉思. 相似文献
15.
刘银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5):104-105
新课标实施十几年来,语文课遭遇了不少的尴尬.如何让语文课展现其应有的美呢?该文从一节课的开场、课堂的朗读、课堂的探讨、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用语等方面探讨了让语文课展现其应有的美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美这个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个字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穿衣服在这个时代,早已不再是为了遮体避寒,衣裳与裤子以及鞋子之间的这些基本的搭配,显示着一个人的品味还有他的审美取向。或端庄典雅,或轻松闲适,或时尚大方,不尽的搭配方式,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总之无论如何,这样的行为只是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亦或万众瞩目,在人性与自己性格的协调下,便出现了素淡和绚烂两大类,不管是如何的区分,他们之间的本质属性都离不开“美”的这个范畴。美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每一个生活的角落,穿衣是一部分,吃饭、旅游、建筑、工业以及艺术,随便都可与美泛泛而谈,永远都找得到话题。 相似文献
17.
王远坤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59-63
音乐舞蹈与饮食活动的结合体现了生活的艺术化。本通过论述宴(燕)乐和一般乐舞与饮食活动的结合,阐明了中国饮食化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化妆品行业被众多国内外大品牌占领着,而小品牌的生存状况却是令人担忧,但仍有很多小品牌前仆后继,永不放弃,而里美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新星。文章通过对里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剖析里美的成功之道,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方法,进而间接地反映小品牌的生存之道,为小品牌的生存提供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电影的诞生,纪录片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1926年约翰·格里尔逊把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197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休斯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著名电影学教授合编的《电影术语词典》也对纪录片做过经典的界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