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受影响相对较小。加上在上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业的实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因此,本次危机给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海外扩张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主要对其并购从原因、过程、效应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评价该跨国并购,并得出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扬甦华 《理财》2004,(12):56-57
中国金融组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并购重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的这种并购重组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因此无论是银行业内部的分化整合,还是金融机构之间“拉郎配”式的并购,都不可避免地有时会忽略金融机构自身的绩效。因此对中国金融业的并购重组进行规范,是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金融业并购浪潮再起,并波及中国。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并购浪潮的特点和世界级金融机构大手笔并购的决策经验,从中获得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韦  李远平 《财政监督》2003,(11):47-48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国家金融业曾三次掀起并购浪潮。从并购的形成原因看,最根本的动因来自参与并购的金融机构拓展经营范围或扩大经营边界的愿望。而这种愿望的得以实现,则应主要归因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变革。考察金融并购的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并购浪潮的兴起,都与法律制度变革相伴随,并购的实践为金融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法律制度创新又为并购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可以说,一百多年的国际金融并购历史,实际上就是金融法律制度的变革历史。一、美国的法律制度变革与金融业并购美国既是以金融立法推进金融改革的最早实践者,从而也是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19世纪后期,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业分拆风潮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映申 《新金融》2005,(8):34-35
过去二十多年中,持续不断的并购一直是美国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规模至上、具备“一站式”金融服务功能成为银行业并购的主流价值取向。但近期美国金融业又悄然掀起了一轮分拆和剥离的风潮,聚焦战略和专业化经营的传统理念似又重新回归。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并购和分拆有可能同时成为美国金融业结构调整的两大主题,两者在强化美国金融业专业化分工程度方面效果趋同。  相似文献   

6.
源自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业遭受巨额损失。但是,美国金融业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大规模的金融企业之间的并购,实现金融行业的调整。在这些并购中我们发现并购相关各方(并购方、并并购方、政府)表现得极为理性,充分考虑税收因素,通过积极地选择符合税法实质要求的并购方式进行税收筹划,为整个产业的整合节约了大量的税收成本。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而我国新所得税法体系在企业并购的纳税处理方面借鉴了美国联邦税制的相关经验。因此,我国企业在未来的并购中如何充分考虑税收因素,节约并购成本,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实现产业的升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美国出现的五次企业并购高潮,美国银行业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并购,到目前已整整一个世纪.美国银行业的百年并购历程反映了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充分体现了以银行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发展的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等基本趋势.展望新世纪,美国银行业并购所体现的基本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持续和深化,美国银行业以及全球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在新世纪将会以更加惊人的规模展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各国银行业乃至全球金融业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无法躲避的全球化的竞争,现在还在沉睡中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开始有所觉醒了.  相似文献   

8.
蒋建军张民 《金融研究》2008,(9):I0124-I0126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当地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金融业灾难备份能力的关注。美国金融业灾难备份起始于1982年,目前已成为美国金融机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对美国金融业灾难备份主要做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业灾难备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西方主要国家逐步放松对金融业务范围和地区范围的管制,金融业借此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合并浪潮。各国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并购重组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而我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之后,也希望通过并购来取得快速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交易——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并购动因进行分析,指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嘉焱 《银行家》2008,(5):85-8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业全面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金融机构的集团化、全能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突出现象.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互渗入,金融业出现一股持续至今的并购浪潮,出现了一批能够提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和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的金融机构,并多以金融控股公司为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美国出现的五次企业并购高潮,美国银行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并购,到目前已整整一个世纪。美国银行业的百年并购历程反映了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充分体制了以银行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发展的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等基本趋势。展望新世纪,美国银行业并购所体现的基本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持续和深化,美国银行业以及全球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在新世纪将会以更加惊人的规模展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各国银行业 至全球金融业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无法躲避的全球化的竞争,现在还在沉睡中的国家和地位应该开始有所觉醒了。  相似文献   

12.
门庆成 《新金融》2007,(9):47-50
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冲击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银行组织和金融机构。随着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和中国银行业迈向国际化,银行并购不可避免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面临新的世界经济发展势态和竞争环境,成功地利用好并购,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银行并购对于我国银行业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自20世纪初开始的全球企业并购高潮,全球金融业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并购,到目前已经整整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透过全球金融业百年并购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金融业并购行为演进过程与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经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经济金融化是全球金融业的前提和内在动力;金融全球化是全球金融业并购的外在压力和外部动力;金融自由化为全示金融业巨型并购清除了障碍,而全球金融业购则是金融自由化进程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09,(11)
美国金融危机如果以次贷危机的爆发为起点至今已经是两年多了,如果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至今也有一年多的时间。在一系列的救助措施下,美国金融业的现状究竟如何,是否重新恢复了活力,美国金融机构是否获得了新生?了解美国金融业的现状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美国宏观经济的走向,有助于分析美国金融业的可能趋势,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一场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创伤有多深。然  相似文献   

15.
从有关金融业并购的法律分析,各国对金融业并购的态度有所不同,美国和日本是这两种不同态度的典型。在银行并购方面,长期以来,美国对银行并购按《1993年银行法》的规定一直采取限制的态度,而日本1896年就颁布了《银行合并法》对银行合并行为进行鼓励,并从1916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银行合并。而在银行对证券机构的并购方面,两国的态度却是一致的,都曾经明确禁止进行金融跨行业并购。  相似文献   

16.
一、商业银行介入基金管理业是金融发展的必然 在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分业经营制度与国内金融制度的矛盾将会加深,因为分业经营限制了金融创新与新业务的开展,同时还限制了金融机构跨行业的并购,而金融创新和跨行业合并能提高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显然如果我国仍然坚持分业经营,将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在全球扩散,其冲击力超出许多金融机构预期,全球金融业也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美国的银行业首当其冲,不少美国金融机构的股价跌到50年来的低点。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在全球扩散,其冲击力超出许多金融机构的预期,全球金融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银行业首当其冲,不少美国金融机构的股价跌到50年来的低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我国金融业当前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情况.网络金融模式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的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相继开展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正为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的高度趋同性所促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姚秋  刘聪 《银行家》2011,(7):101-102
美国金融监管发展20世纪初期,美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整个宏观经济的繁荣交相辉映,松散的监管制度使各大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毫无节制地扩张。1929~1933年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6月16日,为整顿混乱的金融秩序,使金融机构的行为处于监管部门的控制之下,刚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该法案明确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并且严格限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涉足相互的业务。这一法案是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