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城市都有值得记住的人,他们筚路蓝缕,将旧规则改变,让新价值诞生,恰如一道光芒,一寸寸地照亮城市的天际。自本期起,我们将在沪港两地寻找那些城市之光,从1980年至今。我们坚信,他们的光芒,照亮的不仅仅是这两座城市,还有我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6,(20):58-58
今年的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张茵以270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是谁?这应该是关注首富榜的人提出的第一个疑问。不仅普通公众脑海中萦绕着这样的问题,许多长期关注中国富豪榜的人也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可谓一个“神秘新首富”。从公布的榜单看,不仅首富“神秘”,富豪榜整体呈现出一种不可预测的神秘性:前10名中有5个新面孔,其中还有两人甚至不在去年的百富榜之列;另一方面是许多专家和媒体对新首富的预测都落了空。  相似文献   

3.
9月11日17:00,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全会厅里,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暨新领军者年会的数百位中外政要、企业家和媒体记者都在静静等待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特别致辞,他们希望能够从总理的话语中发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信息。确实,中国经济开始增速放缓,经济发展面临着“下行”压力,而且这一次并没有世界经济危机等外部大环境的强烈影响,放慢脚步之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将会是如何情境?这无法不让人思索:这是一段休整,还是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彭博新闻社6月12日】本周,中国主要股指在出现单日暴跌8.1%的行情。这表明投资者们正在将他们的目光从趋稳的食品价格转向潜藏在表面之下的其他通胀之源。在中国股市创下16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的当天,媒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政府将于今日公布的5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速的降幅超过了我们所调查的19位经济学家中16位经济学家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晶 《新财经》2008,(1):62-63
2007年,《新财经》采访了12位“封面人物”,他们都是行业翘楚。在采访时,他们在镜头前,流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我们撷取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有50多万河南人,从商人数有10万人之多,有很多河南人创办的企业在湖北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在江苏南京创业的豫商,草根出身,择地而生。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河南人间天下的青年精英,新生代豫商。他们有着怎样的创富故事?记者随同新豫商采访团走武汉、下南京,在解读省外新豫商  相似文献   

7.
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给所有炎黄子孙提出三个问题:一是,中国何时才能派出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是,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是,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如今,这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刘长春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也在美国洛杉矶举办,  相似文献   

8.
汪文国 《魅力中国》2010,(30):99-99
同为地主阶级青年,同处于转折时代中,同为矛盾的综合体,巴金笔下的党新形象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列文形象在面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时,都经历了顺从、反抗的痛苦挣扎,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他们在性格、认识等方面所呈现的细微差异却使他们在挣扎中所表现出的应对方式不尽相同。同为顺从与反抗的挣扎,却各有侧重,因此也导致了他们同中有异的结局。本文将从自我实现角度来对觉新与列文形象进行浅要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尺度     
《民营视界》2010,(3):88-88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和林斤澜、柳溪两位老作家访法。有一个风雨天,我们所乘的汽车驶在乡间道路上。在我们前边有辆汽车,从车后窗可以看清,车中显然是一家人,他们的车轮扬起后尘一阵阵落在我们的车前窗上。终于到了一个足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开车的丈夫下了车,向我们的车走来。为我们开车的是法国外文部的一名翻译,一个法国青年。  相似文献   

10.
首先祝贺中国高新区杂志社成立十周年。《中国高新区》杂志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位老朋友,每个月我都会与这个朋友见上一面,听她讲讲各高新区发生的新鲜事,介绍高新区的新成就新做法。她还带着我去见她的专家学者朋友,听他们对中国高新区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5,(50):12-14
媒体,尤其是财经类报刊,都兴奋地期待着中国和印度在国际经济中的崛起。在长期相对停滞不前后,这两个几乎拥有世界2/5人口的国家,过去20年中它们的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记者们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两国的经济改革和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从“社会主义睡梦”中醒来的巨人、“笼中之虎”获得自由等等。专栏作家们从北京和班加罗尔发来了扣人心弦的报道,在我们周围充斥的自满气氛中,在“平坦的”全球化运动场上,两个天才青年正在无情地较量。其他人告诫说,“30亿新兴资本家”将带来重大影响,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这将重新定义下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苏意 《首都经济》2006,(7):72-73
在北京,有这么一群身份和经历都很神秘的人,他们是新中国最早也是水平最高的私人医生,常年为中央首长提供医疗保健工作.首长们在高强度的军事.政治工作当中,在巨大的压力下都长寿了,这就说明他们的医疗保健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周刊》2004,(1):38-39
2004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它将带给世界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海外机构和媒体对此与我们一样充满好奇。透过他们的视角,于中国经济,无论是对发展前景的预期,还是对潜伏问题的关注,都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影响和左右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因素的力量正在增强。  相似文献   

14.
我既不算是企业家,也不算理论家,我是中关村最早的创业者,是一个历史见证人。1980年10月23日,在中关村我们是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我从1990年开始担任北京民协的会长,当了12年,跟这些同仁们“混”了12年,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苦辣酸甜,生生死死,始终和我们北京民协联系在一起,我以一个民协工作人员的身份,谈点体会。人有经历才有体会,在我听十六大报告的时候,心情的激动和我们每个民营企业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当我听到:“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员和创业人员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北大国际MBA2000级高层管理班(EMBA)毕业生美国之行媒体见面会”在北大郎润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来自30余家媒体的记者与近20位毕业生共同交流并分享了他们的毕业之旅。北大国际MBA美方主任杨壮教授主持了见面会。  相似文献   

16.
从1985年我国首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到今年4月份,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84万人,患者8万人,估计已死去的艾滋病患者达到16万左右,从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看,位于世界第14位,亚洲第2位,且艾滋病感染者每年以30%-40%的速度递增,是政府控制目标(10%)的目标,中国如不能采取有效干预行动控制艾滋病传播,预计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200万。“中国已经处于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前沿”——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相信每个人看到这些消息,都有惊心之感,甚至不再有只要洁身自好就可远离艾滋的自信。即使得到上天特别眷顾,我们的身体从来都健健康康,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被勒索的对象。我们看到的艾滋病人把病菌当成向社会报复或勒索的筹码的报道还少吗?如果艾滋病群体不被社会宽容,不能得到必要的救助,而是总是被逼向边缘社会的角落,那么,任何极端情菜都有可能蔓延开来,最后受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关爱艾滋病患者,也是关爱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7.
10个观点     
《中国经济周刊》2006,(50):44-49
2006,他们说了很多 讲述,解释,分析,辩白,驳斥。误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 有赞同,有非议,有猜度。有嘲讽…… 无论如何,它们和我们息息相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晓超 《中国经贸》2009,(17):35-35
世界经济走向是当前最牵动各国民众的事情。世界经济是否在复苏?复苏的速度有多快?都是当前全球媒体中最牵动人心的话题。围绕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走向的根本性问题,《环球时报》从6月份开始,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全球85名经济学家.就一些关乎世界命运的问题请他们明确表态,这是中国媒体首次独立就世界及中国经济的重大问题在全球学者中展开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9.
王一祎 《魅力中国》2013,(22):119-119
美国作家德莱塞和中国作家张爱玲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嘉莉妹妹》和《沉香屑一第一炉香》中,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从中折射出的女性自我意识。嘉莉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个社会底层妇女的代表,她对爱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和为此做出的行动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中国自五四青年学生运动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对中国女性的思想和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张爱玲在《沉香屑一第一炉香》中塑造了葛薇龙这样一个从知识女性沦落为交际花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她悲剧的婚姻和生活来向我们展现出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中特有的女性意识。本文将通过《嘉莉妹妹》和《沉香屑一第一炉香》的两位女主人公的对比来探讨东西方女性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刘临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讲到城市特色.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欧洲如果去掉俄罗斯,它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在欧洲不论是南北穿行还是东西穿行.都可以发现欧洲的每一个国家在语言、服装、饮食、建筑等各方面都不一样.每个城市的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然而在国内,我们如果早上从北京上飞机.到了广州,你会发现除了气候和语言有差别外.从建筑上分辨不出来你在哪个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