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完善和保护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治和民主化程度的标志。有权利必须有救济,国家不仅要通过法律使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制定完备的权利救济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已取得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营业之于民事主体而言是属于原本应当享有的应然权利还是属于国家特定条件下恩赐或者许可的例外特权,这是国家一切商事法律制度的基点和理念问题。营业自由是民事主体、商事主体的应然权利,是促进国民普遍致富、充分释放其营业潜能的有效动力。营业自由基本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营业进入与退出的自由、营业选择的自由、经营决策的自由和对营业自由的救济。商事制度的设计和具体立法都应着力保障营业自由的充分行使,应以确认、保护和促进营业自由为轴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纳税人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纳税人权利保护及其救济途径备受关注。然而无救济即无权利,基于税务纠纷案件频发的现实,应突破当前纳税争议解决困境,减少税务争讼诉累,重铸纳税人权利救济体系。值此《税收征管法》修法之际,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纳税人保护理念,擎征纳双方利益平衡之原则,实现纳税人自由选择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诉讼,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及救济保障水平,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李友谊 《经济师》2009,(11):95-97
法治化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保障教师权利,激励教师更好地履行义务。高校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和聘任制度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条件。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法治化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依法甄选和任用教师、依法根据聘任合同管理高校和教师之间的劳动关系、依法处理在履行教师聘任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5.
文洁  杨丹丹  孙秋菊 《广东经济》2016,(14):259-260
经营者并不总是处于强势地位,其权益保护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需要改变.经营者权益保护不足主要体现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经营者救济手段缺失、司法中对消费者行为和经营者欺诈界定不合理.对此,需要在立法上承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平等性、增加消费者义务和经营者权利条款、增加经营者的救济途径、在司法中严格界定消费者行为和经营者欺诈,以妥适保护经营者权益,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行税收立法中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内容残缺、体系凌乱、效力低下.与强大的税收权力无法抗衡。以纳税人权利保护为视角审视中国税收法律制度,探究其缺陷及成因,并寻求未来的立法构建之路:未来的税收立法中应当全面贯彻税收法定原则,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注重纳税人权利救济,以此实现纳税人权利全方位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对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传统的法律采取违约与侵权二元救济体系,其中的非财产性损害主要通过侵权之诉来请求赔偿.但是依据当事人的选择,往往不能同时适用而获得被侵害权利的完全赔偿,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笔者对一些学者反对非财产性损害合同救济的理论提出若干质疑,认为借鉴西方国家对非财产性损害适用合同救济,并对其给予一定的限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公平合理地保护特殊合同的受害人一方.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国对劳动者精神利益的保护日益重视的情形下,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精神损害救济只字未提,司法判例也使得当今劳动者遭受精神损害之后求告无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为劳动者权利本位法,应当为遭受精神损害的劳动者提供救济的权利和渠道。对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导致的精神损害,应使劳动者享有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对于其他劳动争议导致的精神损害,一方面应扩大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另一方面也应当允许劳动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程芳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215-216
接受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实现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权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首先,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继续教育是自己享有的权利,自身也有义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等将此项权利实现的形式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孟聪慧  曾帆 《经济论坛》1997,(18):47-48
美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及其借鉴意义文/孟聪慧曾帆商业秘密,作为蕴含着巨大商业利润和竞争优势的无形财产,对于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我国在《民法通则》中也有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若干条款。但总的来说,我...  相似文献   

11.
浅谈美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聪慧  曾帆 《经济纵横》1997,(8):51-53,29
浅谈美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及其借鉴意义□孟聪慧曾帆商业秘密,作为蕴含着巨大商业利润和竞争优势的无形财产,对于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商业秘密,也因此而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我国在《民法通则》及1...  相似文献   

12.
尚海森  马世杰 《时代经贸》2007,5(12X):232-232
对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传统的法律采取违约与侵权二元救济体系,其中的非财产性损害主要通过侵权之诉来请求赔偿。但是依据当事人的选择,往往不能同时适用而获得被侵害权利的完全赔偿,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笔者对一些学者反对非财产性损害合同救济的理论提出若干质疑,认为借鉴西方国家对非财产性损害适用合同救济,并对其给予一定的限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公平合理地保护特殊合同的受害人一方。  相似文献   

13.
数字信息时代,互联网经营者对于个人数据信息进行大范围收集,并且得益其中的行为已成为一种常态,数据侵权的案例越来越多,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什么是数据权利,怎样进行权利的保护,值得我们思考。传统的侵权救济的方式很难面面俱到。通过对于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价值进行明确的定性,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作用,对于法律中的模糊定义进行解释,呼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协同作战,进而实现网络空间的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临床试验中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被看作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面规范和明确,从权利基础上保护了"人体试验"受试者的自由意志与自主权利,但由于受试者往往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受试者与试验组织者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地位,受试者因此不能很好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于实验的组织者而言,还需要引入诸如法律援助、医疗科技援助等制度来实现对受试者权益的全面保护,保证人体试验研究行为的合法进行,促进生物学与医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人权利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概念,既可以从法理的角度——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来分析,还可以从公共财政等角度等认识,殊途同归——保护纳税人权利是任何一个民主国家应尽的义务。但是对于涉及面广泛的纳税人权利,仅仅依靠某个规定或者某个思想是无法构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均衡机制,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人,只有依靠制度的约束才能够使得纳税人和国家、纳税人和征纳机关、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具有无形的财产价值,它所蕴涵的内在经济价值是不可预估的。世界各国对于驰名商标都给予了特殊的保护,将其用法律的方法保护。相对于普通商标而言,驰名商标能获得的保护更多。驰名商标的保护是商标法保护的核心,由于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导致其被盗用或模仿的可能性比普通商标更高,因此对其保护更加周密严格。驰名商标可以获得跨类商品等较高的保护水平,较之于普通商标还拥有一些特殊的权利,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故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巴曙松 《经济月刊》2013,(12):13-13
当前中国中小投资者保护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民事救济保护不畅,刑事执法保护面临挑战,而行政监管保护存在不少扭曲而急需矫正的问题,三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中国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当前市场结构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当前需要从突出矛盾入手,通过疏通民事救济渠道,加强刑事执法保护,厘清行政监管保护方式、分清监管者与市场的权利界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构建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法规体系与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对高校建设和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教师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人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司法救济作为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在纳税人权利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在《行政诉讼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框架内,已经建立起针对纳税人的司法救济机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复议前置程序设计不合理、旨在保护纳税人以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缺失、税务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范围相当有限等等,这些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20,(1)
罗马法谚有云:无救济则无权利。劳动者,是与我们自身乃至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类人群的代名词,其权益保护理应受到重视。但是纵观我国法律制度设置、细数社会影响较大的劳动争议案件可知,其权益保护远不能止步于所谓"一调一裁二审",救济途径尚需打通公益诉讼中的"任督二脉",设立较为完备的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原有制度之积弊方能及时清理,权益之保护方能高效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