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10年5月25日,富士康科技集团接连发生11起员工坠楼事件,死亡9人,重伤2人。深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称,坠楼事件连续发生暴露出富士康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胡伟凯 《经济师》2010,(8):215-216
2010年连续发生的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特别是管理学界人士积极发表对此事件的看法。文章试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富士康公司的管理进行分析,并从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富士康连续发生13起员工自杀事件后,富士康员工的工资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场很严重的危机事件,似乎正在向皆大欢喜的结局发展,而这显然是方方面面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经济纵横》2008,(1):10-10
目前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了68万人,分别分布在深圳、山西、山东、武汉等全国的13个厂区中。富士康正在把眼光投向中国大陆的内需市场,这将成为他们下一步业绩增长的动力。从去年开始,富士康从深圳迁往内地的员工,规模达到了5万多人,在此过程中,劳动部门没接到劳资纠纷的投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前一段时间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目前已经有十五A死于跳楼。从死者生前担任的职位来看全部是较低层的员工。如果按公司老板的解释,这些员工由于比较年轻,无法承受公司的压力,最终选择轻生,而且就富士康在大陆所雇用的全体人数来讲,自杀率仍然很低。本人无法得知公司给予每个人的压力,并分析每一个人承受压力的极限,造成了如此悲剧,我只想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阳 《经济纵横》2010,(6):58-60
本期案例不到半年,富士康接连发生了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据了解,富士康公司的普工工资收入由当地最低底薪900元加上每月不定的加班费组成,于是加班费就成了很多工人的寄托。每个月富士康工人都要和厂方签订一份协议,表明他们是自愿加班的。于是在富士康,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就不再是一个问题。签署后,员工的工作情况基本为:"13+1",即干两星期休息一天,在富士康,深夜加班到12点甚至凌晨2点的情况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深度看代工     
高雅 《财经文摘》2010,(7):84-86
近来,富士康深圳工厂接连发生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集团老板郭台铭频频巡访厂区,除了加薪政策之外,还布下了天网、地网及无形网,全力防堵自杀事件的再发生。行业危机很多人认为,频发的跳楼事件凸显了过去二十年来郭台铭自创最成功的代工模式已遇到瓶颈。事件爆发后,香港《经济日报》以“富士康困境,中国发展困境”为题发表评论。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David Pilling也说:“中国繁华梦,跳出黑暗面。”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富士康悲剧背后的悲剧”的评论文章,认为将矛头完全指向富士康是草率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8.
声音     
《经济纵横》2010,(6):10-10
(富士康"跳楼"事件)管理人员慢慢发现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远比苦口婆心地劝说立竿见影的多。于是更频繁的使用行政手段,甚至忘记了做思想工作。员工越来越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拥有一流的制度设计,却没有人去用,偶有疑问的员工,反被视为不理解企业文化,无法融入。——《一个前富士康员工眼中的"致命"细节》王勇  相似文献   

9.
不管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如何不愿意承认员工自杀公司有责,其实仔细分析之后,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富士康的公司文化"杀害"了这些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经济纵横》2010,(6):26-26
当富士康的"连连跳"发生后,舆论着实可以用"沸腾"这个词来形容。舆论的声音显示,有人觉得富士康最要紧的是要反思和解决员工管理上的问题,也有人觉得不是单个的富士康而是这一代工人和社会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11.
《经济纵横》2008,(4):44-46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企业员工遭遇意外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华为公司海外员工刘胜不幸在杜阿拉附近因飞机坠毁遇难;百度女员工遇害;沈阳双鹿针织厂发生火灾,9名员工死亡;富士康夜班员遭遇车祸,1死5伤;北京索爱普天公司20多名员工食物中毒……意外风险真可谓无时不在!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邓汉仪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一般情况下,求生绝对是人的第一本能。不到自认为生不如死的情况下,谁会轻易选择自杀呢?但富士康的员工卢新跳楼了,这是富士康今年的第八起死亡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富士康里的年轻生命选择了死  相似文献   

13.
"富士康跳楼事件"震惊世人,反观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不难发现在粗暴、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下其员工的健康权被严重侵害和践踏,员工健康权的缺失成为十三跳背后的隐形推手。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企业应该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积极主动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健康权,为保障员工的健康权履行其尊重和实现的义务;企业的工会也应该发挥其应有职责,监督促进企业维护员工的健康权,实现工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由来2010年上半年,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龙华厂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13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让这家拥有60多万员工的超大型企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组织行为学原理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富士康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等特点,对富士康这样一家世界知名企业所发生的连续自杀事件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企业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富士康员工的连续"12跳"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企业不重视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不会有一个和谐的企业坏境.和谐的劳资关系.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曾经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这样一个优秀业绩的企业,其深圳厂区竟然在半年内发生员工连续"12跳"的事件,造成员工连环跳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除了各方探讨的各种原因,还应该从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上来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何以闻名世界?流水线员工是创造这一切的基础.自从富士康等事件发生,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群体.本文以自行车轮胎流水线生产过程为例,分析流水线作业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如何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商周刊》2012,(21):24-25
今年是"90后职场元年"。创新能力、好奇心更强,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多元化的这一代年轻人,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职场,企业亦将同时面对机遇和挑战。这不仅是富士康遇到的新命题,也将是所有企业必须面临的新变化。富士康的新命题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以其极为出色的代工能力征服了全球合作伙伴,却始终苦于没有一套让自己满意的"员工解决方案"。身为"90舌"的一员,王大桥(化名)2010年来到富士康,成为深圳龙华厂区iPad 3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人,平时的工作是把那些从各个地方运来的零件组装起来,成为一台完整的iPad 3。电池、主板、摄像头、屏幕和外壳——这些零部件会按照不同的组,分配给工人进行流水作业。  相似文献   

19.
谁说中国人不幽默,就最近的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事件,网上出现了很多好玩的段子:"如果谁把你心伤,就送他去富士康……";"30位院士,150名全球行为科学家,500名心理医生,800位高僧,1500位道士,4000位神父,经过1820天的研究,终于得出了破解富士康连环跳楼魔咒的必胜之术:盖平房!……"。  相似文献   

20.
《经济纵横》2009,(8):22-23
序言:汶川地动山摇过后,彻底毁坏碾过无数人的心灵;金融风暴狂潮席卷之下,不少企业老板无奈随波而逝;丢失一部手机之后,富士康员工孙丹勇无声跳下12层楼……在这样的日常生活和职场人生面前,我们是多么渴望生活宁静、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