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济师》2015,(8)
旅游广告是以说服为目的的信息传播形式,它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消费者进行诉求。由于旅游产品和普通商品在存在形式、消费形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广告的诉求策略上也应该是不同的。普通商品广告诉求策略有理性诉求策略、感性诉求策略和情理结合等策略。旅游广告应该根据旅游产品的特点,探究旅游活动发生的独特的心理动因,以感性诉求为主,科学运用情理结合的诉求方式,以促成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
郑贺瑛  李伟 《时代经贸》2010,(22):140-141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广告。本文主要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出发探讨旅游广告该如何进行有效诉求。  相似文献   

3.
感性诉求广告是营造信息差异化认知的重要信息诉求方法,以信息差异化机理为支撑,通过消费者信息搜寻和信息认知过程的心理分析,运用情感诉求信息下的心理效应、情感移情、品牌认知差异等心理构建感性诉求广告的认知效应,深入解读了感性诉求广告的传播过程和效果,体现了信息差异对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并从调查研究消费者的独特情感卖点、构建感性诉求广告的"中国元素"表现体系、借助合适时机和优势媒介进行广告投放等方面指出了增强感性诉求广告差异认知效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儿童产品的广告创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产品的广告诉求对象既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家长。由于两者的消费心理存在着极大差异,使得儿童产品的广告创作与一般消费品广告创作有所不同。儿童产品的广告创作应该把握儿童的广告接受特点,明确广告诉求对象,针对诉求对象分别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同时在广告创作中要注意避免不利于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广告诉求策略的表现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波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06-107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四个阶段,企业面临的竞争特性不同,需要对广告诉求策略进行调整。产品的导入期的广告诉求主要是告知性,以介绍产品的功能为主;成长期的广告诉求策略主要是扩张性,以塑造品牌概念和内涵为主;成熟期的广告诉求策略主要是竞争性,以品牌形象广告为重点;衰退期广告诉求策略主要是提醒性,唤醒人们对品牌的怀旧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艳 《时代经贸》2012,(10):29-29
情感是影视广告里经常运用的创作元素,它满足消费者寻求的感情,用情感渲染得广告使受众找到强烈的归属感并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影视广告文案情感诉求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影视广告文案情感运用的误区,以便更好的将情感因素运用于影视广告文案中。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心理在情感诉求广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冠峰  王晓芳 《经济师》2004,(2):62-62,70
情感诉求广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作用 ,是因其鲜明的广告创意。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要求 ,关注人的需要 ,紧紧抓住情感诉求点 ,以情动人 ,是现代广告创意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的方法和策略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广告.本文主要从旅游商品的特点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出发探讨旅游广告该如何进行有效诉求.  相似文献   

9.
于馨燕 《时代经贸》2007,5(9Z):100-101
本文阐述了经济型轿车的消费特点与广告诉求,论证了经济型轿车的广告诉求误区,指出了经济型轿车广告诉求的策划方略。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影视广告里经常运用的创作元素,它满足消费者寻求的感情,用情感渲染得广告使受众找到强烈的归属感并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影视广告文案情感诉求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影视广告文集情感运用的误区,以便更好的将情感因素运用于影视广告文案中.  相似文献   

11.
王蕾 《经济师》2005,(9):133-133
广告创意诉求点的准确把握,有赖于创作者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深入理解,同时,一个广告的成败决定于广告诉求所给予消费者的承诺能否满足消费者的某些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跨界联合的方式快速“出圈”并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已成为本土品牌营销实践的新趋势。以往研究聚焦于单一品牌利用“稀缺性”启发式增强产品广告的说服效果,但对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如何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缺乏足够的探讨。基于酷感知视角,通过三项实验探究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性广告诉求比有限机会广告诉求更能提高消费者品牌态度,酷感知在跨界联合广告诉求与品牌态度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品牌互补与比较焦点是酷感知中介效应存在的边界条件,即在合作双方为低属性互补或消费者启动差异性聚焦的情形下,该效应才会存在。研究结论丰富了品牌跨界联合广告说服相关研究,对本土品牌跨界营销实践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浅谈USP理论     
卢彩秀 《时代经贸》2010,(18):46-47
在当代,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领跑市场呢?在众多策略里,广告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而在广告主题的诉求方面,如果主题太多,反而会让消费者记不住。因此,50年代初美国罗瑟·里夫斯提出USP理论,即独特销售主张。那么这样的一个广告法则是什么呢?它有什么含义,经历了哪些历程?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的案例呢?本文和您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谈USP理论     
在当代,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领跑市场呢?在众多策略里,广告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而在广告主题的诉求方面,如果主题太多,反而会让消费者记不住.因此,50年代初美国罗瑟·里夫斯提出USP理论,即独特销售主张.那么这样的一个广告法则是什么呢?它有什么含义,经历了哪些历程?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的案例呢?本文和您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林亚红 《经济师》2007,(12):230-23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广告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演变也宣告了"我时代"的来临,然而作为人基本需求的交往需求永远都不会过时,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的人情关系依然是广告的重要的感性诉求。以人情为诉求的广告即人情广告。但就目前的中国广告情况而言人情广告的运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归纳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广告的创意思维不够开阔,表现方式过于单调雷同。对此,文章提出可以通过人情诉求的多样化、广告商品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广告表现技巧的多样化来解决,从而更好地使用人情广告。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广告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宣告了“个性时代”的来临。然而,作为人基本需求的交往需求永远都不会过时,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人情关系依然是广告的重要感性诉求。就中国广告现状而言,广告的运用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广告的创意思维不够开阔,表现方式过于单调雷同,没有真正从受众的心理出发。对此,提出可以从情感性、观念性和艺术性来表达广告的人性化回归。  相似文献   

17.
以提出“品牌形象论”著称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从创意入手提出了广告三原则(beautiful——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通称“3B”),并解释说以此为表现手段的广告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以展示美女形象或特写肢体部位的性诉求方式作为最易调用的资源很自然地被广泛使用。如果说在奥格威抱怨广告效果和提起暗示之前,广告中性诉求手段的使用还有些羞羞答答的话,那么此后便泛滥而一发难收了。与文化比较开放的美国相比,我国广告传播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遭投诉和查处最多的两类广告,一类是…  相似文献   

18.
幽默广告是常见的广告类型,在改变消费者产品态度和促进广告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依次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客观矛盾态度影响的效应、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于非幽默广告,幽默广告能够显著地负向影响消费者的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第二,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影响的机制存在差异,主要通过边缘路径的积极情绪缓解主观矛盾态度,通过认知路径的感知广告可信度和边缘路径的积极情绪同时对客观矛盾态度产生负向影响。第三,可行性广告和可取性广告诉求分别通过增强“分心效应”和发挥“吸血鬼效应”,显著地调节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企业可以利用幽默广告提升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信赖程度、对产品的正面认识和观看广告时的积极情绪,通过改变幽默广告的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实现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已成为企业实现绿色经济的重大挑战。基于自我概念和印象管理理论,以绿色产品诉求方式为切入点,探究绿色产品的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绿色产品采用不同的诉求策略以及消费者所处的购买情景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1发现,相比利他诉求,绿色产品采用利己诉求的广告方式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实验2发现,当消费者处在群体情景下购买绿色产品时,与利己诉求相比,利他诉求的广告方式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当消费者处在独立的个人情景下购买绿色产品时,与利他诉求相比,利己诉求的广告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20.
齐霖 《新经济》2014,(12):82-83
从别克第一支广告“不允许有一滴水分”,到后来的“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处见君威”,“平安不是一个人的事”到“不喧哗自有声”,别克始终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诉求,这就是别克车和别克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