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11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了视听作品的类型和著作权的权属规则。视听作品作为一种新的法定作品类型,与合作作品、演绎作品具有相似之处,但也应当与相关作品进行区分。我国关于视听作品著作权的权属规则兼采英美版权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权属模式,力求强化对视听作品的保护力度。虽然我国对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采用了不同的著作权权属规则,但是在规则的适用上仍有探讨的余地,且对于电影、电视剧作品中制作者与各单独作品作者之间的著作权权利归属、作者的救济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仍有改进的空间,以更好地保障作者的权益,促进视听作品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共同创作行为是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共同提供了具有独创性质的劳动.认定共同创作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的关键是看合作作者是否具有共同创作作品的合意和共同创作作品的行为.对于共同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应归该作品的共同作者共同享有,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以自己的名义出版.对于改编他人作品产生的作品,改编者享有著作权.为减少和避...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孤儿作品借助于现代化手段正在大规模的用于商业目的的利用,而我国对孤儿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尚未完善。本文从孤儿作品的含义及特征出发对目前在孤儿作品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立法、加强行政监管,从著作权的角度对孤儿作品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作品被广泛传播后维护作者权利的必然要求,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起步较晚,本文通过对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应当分类别建立专门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并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监督,同时完善其内部制衡机制,并在网络环境下,对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信息的网络化与网络作品信息的著作权集体管理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著作权领域,派生性作品源于原始性作品,派生性著作权源于原始性著作权。派生作品产生了,而原始作品没有消灭,反而增强了其功能用途,获得了新的使用价值。使用派生性作品,既要经过新权利人同意,也要经过原权利人同意。显然,这种体制的设立导致作品利用效率低下,使用人的使用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权利人之间也会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针对派生性著作权,文章通过建立归一型权属机制来调整同一作品上存在的各种利益,而建立这种机制的理论基础便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作品与作品载体、基于作品产生的著作权与基于作品载体产生的所有权在内容上的区别,明确阐述了作品著作权与作品载体所有权在归属上的关系,并认真剖析了实践中在权利归属问题上常见的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作品使用费收转的标准及模式尚未健全,实践中作品的使用费收转混乱。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著作权集体管理收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完善和操作层面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渐渐普及,现有的著作权制度和著作权理论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这一冲突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公民个人权利保障都至关重要。笔者试图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著作权的相关知识,对有关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加以阐释分析,以期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承认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能够自由转让,但却缺乏著作权权利变动的公示制度的相关规定,又因为著作权的自动产生方式以及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虚拟占有形式容易引发著作权的"一权多卖"和善意取得问题。为明确著作权的权利归属,减少著作权的权属争议,维护著作权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笔者从物权变动公示理论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著作权的自身特点,对建立我国著作权权利变动的公示制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作为一项绝对权,客体必须法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类型也需要法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成果的繁荣,催生出更多的"非典型作品",如果得不到适当保护,无异于削足适履.与此同时,从利益平衡的角度上看,对"非典型作品"提供著作权保护需谨慎,不能随意扩张著作权保护范围.因此有必要梳理著作权客体法定与作品类型法定化的真实含义,回应技术更迭、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客体的保护问题.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国家版权法对作品类型没有加以限定,而是采用示例性、开放式列举.坚持作品构成要件的法定性,通过严格的演绎推理将非典型作品纳入作品的保护范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著作人身权是著作权的基础和核心,对人身权的尊重与保护,对保护著作权尤为重要。该文围绕著作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四项基本人身权,论述了科技期刊与编辑可能妨碍甚至侵犯著作权的某些典型行为,提出主动与作者沟通的一条原则:发前签订合同,编后作者确认?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利益,鼓励创作积极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从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就是对著作权人、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三者利益平衡的一种机制,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对私人利益的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作品急剧增多,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各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及其关系,在分析数据库中著作权权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电子期-tU数据库相关著作权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文学艺术等作品不再限于传统的有形载体,而更加活跃于新兴的无形媒介,这既有利于作品迅速且广泛的进行无国界传播,同时相关法律的滞后使著作权保护问题错综复杂。本文对著作权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从法律制度、技术保护及行政规定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委托作品使用权是兼具债权性质和物权性质的权利,是在著作权的基础上派生的,属于著作权的明示许可或者默示许可。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通常由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决定,包括作品财产权和人身权。委托作品使用权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同时由法律推定直接取得,不明晰的权利边界易导致交易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变革了社会生活和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也给传统的法律基本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网络服务商作品传播的著作权责任方面,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立法及司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服务商在互联网环境下作品传输过程中的行为,对网络服务商的出版商地位进行了论证,初步探讨了网络服务商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并且在理论上对网络服务商著作权责任的限制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保护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尚不成熟时网络服务商的利益,促进其积极的发展,而且希望籍此找到促进互联网发展和保护著作权的最佳利益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区块链技术与文化艺术品领域相结合的NFT数字作品,为数字艺术品交易带来新思路的同时,亦产生了关于法律属性、著作权法律适用等一系列新型法律问题。从性质和法理角度,应承认NFT数字作品具备财产属性和合法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与“准物权”之“物”,应纳入准物权范畴予以保护。从达到的法律效果观之,NFT数字作品交易应被定性为财产权的移转。针对现有交易实践中裹挟着的著作权侵权风险与金融安全风险等高发法律风险,NFT交易平台应注意在底层内容著作权、交易模式去币化、去金融化等层面的合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中的署名权是一项连接作者、作品、著作权三者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是著作权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权利,如何行使这项权利以及如何有效合理的行使这项权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署名权的概念和价值说起,以署名权只能由作者专属享有这一原则,探讨了署名权行使中的具体问题,并简单地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朱婷 《现代经济》2015,(3):68-70
网络链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侵犯著作权问题。一般情况下,提供链接的网络服务商对于链接不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但如果著作权人向出链者明确提出停止链接被侵权的作品,而出链者未做出积极行为的,有可能承担不作为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0.
独创性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要件,同时也是著作权侵权认定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各国立法及理论都对其进行了规范和界定。作品是独立完成的和作品表现了作者的个性或有一定的创作高度,是作品独创性两个方面的含义。对前者学界并没有分歧,但对后者即什么是创作的难度和作者的个性却见仁见智,使得独创性问题显得复杂不定。自由裁量、最低创造、作品特质和价值原则等是确定独创性标准的原则。针对独创性标准的复杂性,独创性判断主体应以法院判断为主.也应吸收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